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美好的春节》)
第1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匆匆吃过年饭,我们一家三口拿着焰火,兴高采烈地飞奔向操场。来到操场,只见那儿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明亮的路灯勤劳地照耀着大地,与上海的“不夜之城”竟然不分上下!
人们都带着许多焰火,足有几十个,并且各式各样。期待着马上放焰火的我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先来一个“天女散花”。“轰”的一声,五颜六色的火花哼着小歌飞向天空。焰火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显得更美、更亮、更响,象征着新的一年将要在此诞生。
“儿童花”也在一声巨响中爆开了。你可别小瞧它哟,虽然它开始与“天女散花”差不多一个样子,可是在焰火将要结束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飞到天空中的火花手拉手构成的:有小朋友们喜欢的黑猫警长、阿童木、蓝精灵、弹珠警察等,所以叫做“儿童花”嘛!
带着我们的欢呼声,“彩虹女王”出生了。“彩虹女王”在天空中噼哩啪啦地响了起来,我觉得也没什么两样。可是,到了后来,天上出现了一条七色彩虹,与路灯齐心协力地工作着,仿佛比白天“更亮一层楼”!
随着时间的流逝,焰火在天空中又放了许多。十一点五十几分了,最后的“新年好”出现在天空,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天空中正好呈现出“新年好”三个大字。就这样,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而迎来了新的一年。
第2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甚至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往年春节最大的特点就是礼花漫天飞舞,鞭炮响彻云霄。可是如今我们环境污染严重,整天都是雾霾天气,而这些跟我们大家所放的烟花爆竹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的政府已经开始限制烟花的燃放,于是我也加入了环保过年的活动中。
今年的春节虽然缺少了烟花的点缀,但是也过得非常有意思,一点儿也不失年味。
一味门前火红的对联
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就帮着爸爸妈妈大扫除,预示着把往年一切不好的东西都通通扫出去。接下来就开始了最重要的贴春联。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往左一点,往右一点,好好好,不要动。”,看,爸爸要在我的指挥下完成贴对联。每户人家都会选上一副语句最吉祥的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这寓意着来年能有一个安定、美好的生活。
空气中洋溢着年的味道
二味桌上丰盛的年夜饭
一早,奶奶爷爷就去买菜,为年夜饭做准备: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各种蔬菜。我家今天的大厨是爷爷,傍晚,爷爷开始烧年夜饭了,只见他左手拿着炒锅,右手拿着勺子,厨房传来噼噼啪啪的爆炒声,同时也飘出阵阵诱人的香味。不一会儿满满的一桌佳肴烧好了,我们一家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席间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今年爸爸把在千岛湖老家的爷爷奶奶也接到了我们新房子过年,这才是真真意义上的团圆饭。最让我们兴奋的时候到了收红包喽,我和妹妹数着红包,规划着该怎么花。
年味似乎越来越浓了呢!
三味热闹无比的春晚
吃完年夜饭,期待已久的春晚便开始了,精彩的主持,优美的歌曲,风趣的小品是本次春节联欢晚会的亮点。茶几上摆满了吃的,有橘子、车厘子、山核桃、瓜子等等,这可把我和妹妹乐坏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看着节目,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天。置身于浓浓的过年气氛中
10、9、83、2、1!”跟着春晚主持人倒数10秒后,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又进入了新的一年!
其实过年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烟花爆竹,简简单单的一个健康、环保、又有意义的方式,就已经很完美了。
第3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也迎来了这个千家万户团圆的节日—春节。我照旧在老家大连过春节。
虽说大年初一才是正式的春节,但除夕一早,大家就准备过春节喽。大人们开始炖肉、包饺子、做鱼、煎年糕,直到了下午5:30才准备就绪。6:00,正式开饭,今天的年夜饭异常丰盛,有饺子、红烧肉、鱼、炸元宵、煮汤圆、肉丸、煎年糕······
开饭了,大家庆祝春节的到来,窗外响起一首儿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充满年味的歌谣写出了过春节的习俗气氛。八点钟左右,大人们将春联、福字贴在门上,大门上的春联是“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是由我来写的呢。我们将电视打开看,观看今天的春节联欢晚会,大人开始为12点的饺子做准备。节目“龙凤呈祥”很不错,我很喜欢。
十点多,我和哥哥们、爸爸、伯父下楼放鞭炮。除了长长的爆竹耀眼灿烂的烟花,还有“芭蕉扇”、“金字塔”、“生日帽”花炮等。我最喜欢握在手里冲天放的花炮了;双手擎好,点火后过一会儿,会放出一个个的礼花,朝天上开,礼花飞到四、五层楼高的地方,就散成五彩缤纷的颗粒状,四散开来。“满天星”也很好看:这是一个10多厘米高的圆锥状小礼花,置放在地上,点火后会有许多很小的,但数量很多的小粒粒喷出来,红的似火、黄的明亮如月、粉的似霞、蓝的似海……五颜六色被喷射出来,好看极了。
12点一到我们就开始互相拜年,按照习俗,小辈向长辈拜完年后长辈要给压岁钱,我收到许多压岁钱。我们拜完年又开始吃饺子了。
今年的春节有些不同,今年没有“年三十”,不过我们依然过了一个团圆、欢乐、喜庆的春节。
第4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大年初一,为了过得更加充实、快乐,我们一家人来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美丽的西湖真不愧为人间仙境啊!
我们沿着西湖漫步,西湖边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走过断桥,我们远远地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水里露出一头牛,这就是有名的“金牛吐水”。据说,西湖自古有“金牛湖”的美称,相传在汉代,西湖底下有金牛潜伏,每逢湖水干涸之时,牛即涌现。传说金牛一般不露面,只有遇到圣人,才露出水面,所以要是能看到金牛,那一定是圣人。人们便纷纷前来观看,想在牛年里沾点喜气。这头牛体格健壮,形体丰满,可强壮了,昂着头,好像要吐出水来。看了“金牛吐水”,爸爸说:“我们在牛年的第一天去寻找牛的雕像吧。”
乘车来到杭州市第二丝织厂,旁边有一块大型石雕,一头水牛上面坐着一个悠闲的水男孩,后面跟着一位母亲,手中提着一篮子桑叶。爸爸说这儿原来家家户户都养着蚕宝宝,所以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每天都要把桑叶采回来喂给蚕宝宝。为了纪念这些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勤奋,才刻了这座庞大的石雕。
接着,我们来到了刚刚面世的京杭大运河边的“运河魂”石雕,组雕共三个,是一艘大船正要翻过水坝,前面有四头水牛在拉,另有十二个大汉光着膀子,纤绳深深地嵌进肌肉。用石头雕刻的水牛与大汉是那么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凝聚而成的,我们看了深受感动。
来到中财大厦,大厦门口有一头大铜牛,这牛形体健壮,气势磅礴,人们以此来喻意证券行情的“牛市”与中财大厦的财源流滚滚。据大厦管理人员介绍,这头大铜牛是根据美国纽约华尔街的那头铜牛,经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重新构思而成的,喻意着牛年牛气冲天。
在杭州牛的雕像还真不少呀!每头牛勤劳、奋进、执着的神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爸爸说:“我们一家人要像牛一样勤勤恳恳地学习、工作与生活”。我听了使劲地点点头。
这个春节过得特别愉快而有意义!
第5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小井村地处徒骇河下游的鲁西北地区,村名与水有关。据《高唐县志》记载,姚氏始祖于明朝隆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于前人所建的小口井旁,故得村名“小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缓缓流淌的徒骇河水,不仅滋润着这方人的血脉,更塑养了鲁西北人的地域性格和人文艺术细胞。
还记得许多年前,大队里没有电视,很少有电影,大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时的大戏:主打节目是现代京剧《红灯记》,还有吕剧或河北梆子等。《红灯记》是一部歌颂抗战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顽强斗争的现代京剧,介绍的是在东北某城市,铁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员李玉和,接到“把上级***组织送来的密电码转交给柏山游击队”的任务,由于叛徒王连举出卖,李玉和被捕。“本不是一家人”的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三代继承***事业,在邻居慧莲一家的帮助下,机智地完成了任务,配合游击队全歼尾随而来的日伪军。
一进腊月门,大队里就组织起两套人马,一套是“搭戏台”的青壮年队伍,一套是准备演出的“戏剧班子”。戏台搭在学校对面,坐北朝南,是一个三面挖沟堆起的二十几个平方米的土台子,四角栽几根木桩,上面用几块草席搭棚,前后隔开。搭建戏台之日,也就是百姓文化、精神生活活跃之时,戏台不但联络了乡亲们之间的感情,而且还开垦了乡土文艺的土壤。演员就在识字较多的年轻人中间选拔:同姓的玉青姐是大队的“赤脚医生”,身材苗条、面若桃花,爱好文艺,是扮演“李铁梅”的第一人选。那根又粗、又长、又黑的大辫子,好像就是为她演戏而生的;美菊哥中等身材,走路急缓有序,说话铿锵慢语,阳刚之气十足,胜任了“李玉和”的角色;庄东头一位辈分较高的王姓青年妇女,干练利索,唱腔圆润,扮演了“李奶奶”的角色;院中的振英叔幽默滑稽、能说会道,办事灵活,演起了“鸠山先生”……“保台”的乐队也都是本大队的人,锣、鼓、镲、铉、笛样样齐全,京胡、二胡的伴奏者,不懂音乐全凭“耳音”找感觉。打底鼓的指挥是长剑爷爷,文质彬彬,性格和善,也是我最佩服的长辈之一。全场人员都听他指挥,只见他右手敲击底鼓,左手有节奏地摇动竹板,底鼓体积不大但声音响亮清脆,是全场吹拉弹唱的“口令”,那气势也不亚于率领千军万马“攻城拔寨”。为演好大戏,乡亲们各显其能,日伪军的刺刀、游击队员的手枪以及红缨枪都是木匠们的杰作,用墨汁染色后,都像真的一样。
正式演出一般从腊月二十八晚上开始。天色渐暗,伴随着孩子们呜哇呜哇的喊叫,咚咚咚、锵锵锵、嚓嚓嚓、咣咣咣,锣鼓开场,演员在后台也开始用胭脂油墨化妆。听到响声,在家里刚吃完晚饭或正吃饭的人们,那些炸完藕盒、刚把猪肉煮进锅里的婶子、大娘们,就着急起来,往锅底紧添几把柴火,拽起外庄来看戏的亲姑、亲姨就急急忙忙往外走;吸烟的老人猛抽几口,将烟锅里的旱灰在鞋底上猛叩几下,抓起外衣三步并作两步直奔戏场;步履蹒跚的小脚老太太也拄着拐杖念念有词地往前赶;孩子们隔着院墙大声喊叫,招呼伙伴们一路小跑出了门……一个“戏”字,几乎勾跑了人们的“魂”。看戏的人群中,不但有自己大队的,也有方圆十多里地的乡亲。一个小板凳,或者两块砖头、中间横垫一根木棍就是乡亲们的标配。大戏开演前,大家三五成群,老人们高声谈论着当年的收成和来年的年景,大姑娘小媳妇显摆着身上棉裤、棉袄等略带喜气的打扮,孩子们手持烟火“噗拉筋”追逐打闹,戏台前一片喧腾。
金属的流音激荡心扉,鼓点的激越豪情壮志。铿铿锵锵的锣鼓熙攘,红红火火的庄户大戏,把鲁西北风调雨顺的年景,欢声笑语的喜悦,六畜兴旺的富足,都搬上了民间大舞台。一年的酸甜苦辣,在唱念做打中潺潺流走,一生的幸福期盼,在悠扬声韵中袅袅升华。每一锤撼天动地的锣鼓,每一句饱含激情的欢唱,每一声逗人捧腹的爆笑,至今历历在目,成为阅读乡愁的永恒场景。
第6篇:那些春节的主题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到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奶奶家。
走进奶奶家的大门就看见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倒贴在门上,旁边还贴着对联,大红灯笼高高地挂在门檐上,让人立刻感到节日的喜庆。进了屋里,更让人感到欢乐,客厅的屋顶挂上了拉花、气球,各种糖果应有尽有,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最高兴的就要数三十晚上了,刚刚吃过晚饭,一家人开始准备年夜饺子,爷爷奶奶拌馅,爸爸妈妈和面,二叔二婶负责准备用具,我和弟弟屋里屋外的又玩又闹。一切准备就序,全家人围在桌子旁,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包饺子,电视里的歌声和我们的欢笑声融在一起,装满整个屋子。
过年放鞭炮是我最期盼的,还没到夜里十一点呢,我和弟弟已经迫不及待地把鞭炮和烟花统统地堆在门口,等大家包完饺子,我们一起来到了院子。这时,外面早已是万家灯火,鞭炮齐鸣了。全家立刻分工,爸爸和二叔去放鞭炮,我和弟弟来放烟花。我们先找一块平坦的地方,把烟花捻子朝着背对我们的方向摆好,因为弟弟小,点火的事就由我来做,在点烟花的时候,我心里非常紧张,火苗儿刚刚碰上捻子,就双手捂住耳朵,撒腿就跑,还要时不时地回头望望,看它着没着,心里还在想:“一定要等我跑远了再响。”感觉没问题了,停下来吧,再看那烟花捻子还在哧哧哧……地响,正在庆幸自己是飞人呢,顿时礼花四溅,此起彼伏的花海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有的像降落伞在空中飘舞,有的像一条火龙在空中盘旋,有的像晶莹剔透的宝石,红的、黄的、篮的……绚丽缤纷,光彩夺目,映衬着空中的群星格外闪烁。在周围辟厉啪啦震耳的鞭炮声中,礼花显得更加柔和、璀璨。这时,我和弟弟的脸上由刚才的紧张慢慢平静下来,剩下的只有喜悦了,我们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仰着头看着、看着……正当我和弟弟还沉浸在这美好的一幕时,只听爷爷喊:“吃饺子啦!”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围在桌子旁,享受着春节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