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家乡的风光》)
第1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第2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第3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祖国大江南北,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年味儿。
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新登外公家。杭州的小姨一家,本地的姨妈一家都已早早地赶来了,准备和外公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
二月的天气虽然寒冷,却挡不住春节的喜庆。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大红灯笼,地面上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都足以见证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当然,年味总离不开舌尖上的美味。也是我等吃货们回老家的最大理由。灶门那边正扩散开来的油炸香味,早已充满了我的鼻腔。冲进厨房,油锅里浓浓的年味肆意地翻滚、升腾着。姨妈知道我们要来,正在给我们炸金灿灿的肉丸子、松花肉、野菜春卷呢。春卷素有黄金万两之称,因为炸后的春卷颜色和形状上酷似金条,寓意着来年的财富。我顾不得烫手,迫不及待咯嘣咯嘣地品尝了鲜香的春卷。外公又给我端来的一大盆五香猪头肉扒给我吃,猪头肉油而不腻。正吃着,姨妈又捧来了一蒸笼的手工米馃,咬一口米馃软中兼韧,白腌菜冬笋肉馅吃起来鲜辣爽口。吃着外公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土味零嘴,我觉得这才是家乡特有的年味,更是祖辈们对儿孙们浓得抹不开的亲情味!
大概四、五点钟,客厅的大圆桌上就陆续摆满了各种我们平时吃不到的土菜。上香拜过祖先放完鞭炮,大家围坐一起给外公敬酒拜年,年夜饭开吃了!外公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可我的肚子竟然装不下更多的美味了。外公感叹道“你们真是幸福的一代啊!平时都是想吃什么有什么,而过去的我们是有什么吃什么。偶尔吃上一顿用肉炒的菜,那可算是莫大的奢侈了。”边吃边聊着过去的贫穷和艰辛,聊着现在的富足和幸福。让我了解了不曾了解的历史,明白了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看着大人们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样子,感慨是祖国的强大赋予了我们这美好的生活。
吃过晚饭,外公端来了木炭大火炉,我们暖意浓浓。村庄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柴禾味道,满足而祥和。
我爱中国年,更爱家乡的年味儿。
第4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新年就是热闹的、喜庆的。尽管千家万户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但是过年时的欢喜与期待总是一致的。
每到年节,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春联、贺新春、祈新福,我家也不例外,长辈们早早就开始准备年货。一进腊月,奶奶就在院子里挂满了她亲手腌制的青鱼、猪头肉、鸡鸭鹅等。青鱼有我半人高,猪头肉越晒越油亮,我缠着奶奶想要品尝品尝,奶奶总说:“再等等,再等等,到过年,让你吃个够!”这样,我就更期盼“年”早点到来。
除夕这天,下午天晴,爸爸妈妈带我贴春联。听大人讲,贴春联大有讲究,春联要从左往右贴,“福”字要倒过来贴,象征“福到”。裁,剪,贴,我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
当我们贴好春联进屋时,七大姑八大爷们正在厨房热火朝天地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是除夕夜的重头戏,不但种类丰富,而且很讲究彩头,整条的鱼和鸡肉是必不可少的,其寓意是“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吃完年夜饭,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边,边看春晚边守岁。看到有趣的小品时,我那没牙的老太太瘪着嘴笑得前仰后合。随着节目的推进,20xx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戊戌狗年向我们挥手告别,新的猪年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年味越来越“佩奇”了,这时候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家乡的味道、思念的味道,以及爱的味道。
第5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朗诵着这首王安石写的《元旦》的诗,这首诗能把春节的气氛一一描述下来,真是绝呀!
大年三十,大人们,小孩们口口都说打油诗:“小孩小孩你别馋,过腊八就是年……”听他们一说,我也就跟着说起来。
小时候,我问妈妈:“为什么一到春节就放炮,给压岁钱呀?”妈妈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做年,经常出来咬人,过去的人没有办法,这时,有人知道年怕红色,就家家放鞭炮,给小孩子们的枕头旁边放着压岁钱,这些美好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是这样呀!”长大后,我明白春节的含义:春节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大地回春,草木更新,新一轮的播种收获又要开始。人们刚度过草木凋零的寒冬,早就盼望春暖花开生机勃勃的日子,于是载歌载舞地庆贺。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年夜饭刚刚开始时各家各户便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增添浓浓的年味。晚饭过后,各家各户都点起红灯笼,它们与火红的春联相辉映,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祥和的气氛。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年初一,一大早,各家各户便开始包饺子,这饺子也有合家团聚的含义,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
一说起放炮,最高兴的就要数小孩子们,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就往外面蹿,干什么?买炮去呗!接二连三的炮震天响,一个个“飞舞”的烟花都炸开“笑脸”。
农村跟城市比,还是农村好呀!老家的春节格外热闹,除拜神还燃放烟花,放映电影、唱潮剧、做皮影戏等活动。农村过年虽然没有城市的文化味道,却有着浓浓的地方民俗色彩。
第6篇:关于家乡的年味作文
过年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充满了春节的气氛。只见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几乎都贴了倒着的“福”字来祝愿“福到家中”,有些人家还贴了对未来充满美好祝愿的春联。电线杆上、路灯柱上,原本挂着的广告变成了一串串大红灯笼,公交车上的广告位,如今也换成了贺春节的招贴,写满了春节祝福语,真是“春在千门万户”中。
杭州的春节,要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打扫房子、吃年夜饭、走亲访友、逛庙会……原本春节时,大街小巷还会时不时传来热闹的爆竹声,一到夜晚,火树银花在空中竞相争艳。不过今年为了保护环境,市政府禁燃烟花爆竹,因此也就少掉一项风景。但是,因为能换来一片蓝天,人们也是心甘情愿,或以放电子鞭炮等形式来代替。
杭州的年夜饭和别的地方基本一样,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必须团团圆圆,合家欢乐。杭州的年夜饭与别的地方又不一样,元宝蛋、八宝饭、春卷这几样杭州名菜是必吃的。年夜饭与平时的酒宴不同,少了一份拘束,多了一份温馨。
近年来,几乎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都新增了一道节目:看春晚。这使得之后的几天内,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时,一见面的话题就是“春晚”。
小孩们这时是最幸福的,可以抛开作业、学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就连做了错事,也会被“格外开恩。大人们还会给红包,简直像到了天堂。
到了初七,人们虽然都开始陆续回到工作岗位,但年还没有过完,总要吃了正月十五那晚汤团、看完花灯,才算真正过完了年。
杭州的春节,十分热闹,年味儿也很浓。这缘于人们心中的乡情,乡情有多浓,年味就有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