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荷的古诗大全(关于秋荷的著名诗句)
李白《拟古十二首 其十一 》之秋荷: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荷花依旧开着,虽然已经是仲秋八月了。一夜西风,吹散暑热,早上有阵阵凉气。风虽大而温柔,卷起裙角长发,衣衫鼓动,犹如白色的半开的荷花。
半开的荷花在弯弯池塘里,迎着风摇曳,如同女子的白裙白面,蓦然间,忽然醒悟,她站立了一个夏天,却还在站立,让人意识到,她是在等待什么。而凉风带着泄露心思的清美,吹拂着不可遏的相思吧。
为谁风露立中宵?夜以继日。
秋天凉风中的荷花,让人陡然起了情思。
秋荷比夏荷沉静,是气候原因,也是植物本身的美。
凉风起的时候,水汽收敛,荷花花瓣更加质密。李白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秋天的荷花,高蟾说,芙蓉生在秋江上,也是此时的荷花,此时的荷花比盛夏少,但是依然一朵是一朵,在递减的温度里,放慢生长,徐徐出水盛开。
昼夜温差大,使得荷塘表面的水汽在夜间,凝结成露水,复又润泽荷花,而略低的温度,反而使得荷花花香清冽馥郁,以吸引夜间的昆虫。风露中也更利于莲蓬糖分的积累,更加清甜。
秋荷适合一朵一朵地看,就算是盛开和凋零,也有一种绰约安详的美。
那风中摇曳的荷花,更像人或者人面。
像一切在相思里徘徊等待的人。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綵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盛唐 · 李白 《拟古十二首 其十一 》
爱着李白的这首秋荷。
古人分外有时间紧迫的感觉,女子十八岁以后就是摽梅之期,大有恨嫁,而男子二十八岁之后,就有了人到中年的紧迫感。因为此时也往往上有老,下有小。虽然从体力精力上来看,这还是盛年,但是很多人生的路,已经开始收束。
很多人十八九岁就开始赶考,唐宋的很多进士都是24岁到28岁之间,而李白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考过进士,这条路,或者因为他是罪望之后,从小被剥夺,又或者他年少狭义,有了案底。
此年李白29岁,在安陆结婚两年。
但是作为满腹学问和抱负的李白来讲,守着安陆的田园和妻儿,过着处士和隐士一样籍籍无名的生活,岂是他的愿望?
年近三十,是人生的早秋,他何以心甘。
何况学成文武艺,最大的愿望是卖于帝王家。
李白常以秋荷自比,荷花生在江乡,不逢春时,但是荷花自有其晚开的华美,哪怕是这秋天的荷花,清水风露,岁月磨砺,更加鲜明靓丽。
荷花在神话里是仙花,王母瑶池,荷花朵朵。
荷花在佛教里是圣花,莲花圣洁,通往永生。
而这些在李白之前,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这样的审美。
所以李白爱着秋荷,也自比秋荷。
这首诗,历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男女相思,一种是拟托抱负。
哪种解读都美,都深情。
很少有人研究李白的爱情。他27岁,可能经由孟浩然介绍,也可能是家族做媒,娶了在安陆的前宰相之孙女为妻。
但是古人向来早娶,李白之前有过恋人和爱人吗?史料缺乏。但是从人生的角度讲,李白应该是有过恋爱和恋情的。这位少侠,从来不缺浪漫和勇气,有着英雄情怀的李白,在27岁之前,就已经游历了很多地方, 四川的江油、剑阁、梓州,浙江的会稽,扬州,河南汝州,湖北江夏。
青春李白,仗剑骑马,一路上必有爱情。
很多年后,已经成名且被唐玄宗放还的中年的李白执意去扬州。
或者扬州,那里有着李白不为人知的眷恋吧。
已经成婚的李白,在秋风起的时候,看到了安陆秋江荷花。
他爱着这秋荷,荷花开放的鲜明。
他一定看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安陆是个隐居的好地方,但是这不是李白的家乡,他的家乡在四川,这也不是他曾经去过的江南和愿望中的京城。
不能否认李白和现任妻子之间的爱情,但是这桩婚姻,有着更多的现实的因素。不管李白的家族和背景是高贵富庶还是一般,他的确是娶了前宰相的外孙女,而李白后来的京城游历,也多和高官贵族有交集,这不能不思量李白妻子的家族和影响力。
但是困守安陆的李白,此时还是不甘。前途未知,怀才不遇,还有因为贫贱流离错失的爱恋。
李白在扬州是患过很重的疾病的,资料中说他27岁的秋天,病卧扬州。
那里应该有他最难以忘怀的人生苦旅和无望的爱情。
是照顾他的女孩子吗?仿佛一切只在眉眼和心中,成为最痛楚的遗憾和牵挂。
我看着这安陆秋江美丽的荷花,看到了荷花如此鲜明。
我轻轻抚摸着荷叶,拨弄上面的露水,看着它们摇摇晃晃,始终都成为不了滚圆可以收纳的珍珠。
古代的圆,是团圆,饱满,幸福。后世说的露水姻缘,就是说两个人的感情和现实,就像是露水一样,看起来团圆,实际经不起外界环境的改变,露水蒸发消散,一段感情没有结果,烟消云散。
李白在怀念那短暂如同爱人夫妻的相处吧,他也许曾经努力想维持一种长久和稳定,但是最终还是离开了。
”佳人綵云里,欲赠隔远天。“
我说爱的佳人,现在在遥远的地方,就算是我想折荷花送给你,你我已经远隔天涯。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我思念你,却无法相见,也不再有理由相见。
我站在这里,站成了一朵,风中的秋荷。
这首诗有着情景交融的深情美。
一个男子最盛年的情怀和相思,给了一个女子。
那本来可以成为他妻子的女子,最终成为了他爱情最深的惆怅和痕迹。
或者他曾经千百次想娶她,但是在扬州的李白病且贫,缺失造就了最深的遗憾。
怅望凉风前。这首诗暗暗融合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谁和他同心而离居,谁让他有忧伤而终老的悲怀?
那么另外一种解读,就是怀才不遇。
李白很清楚自己没有科考资格,但是他的才华,使他不忍自弃。
李白应该家族背景中流居上,在唐朝,除了科举考试,还有另外的捷径,就是通过拜谒和熟人关系,进入上层圈子。
李白的底气,可能来自原生家庭和家族,据后世分析,他是王族或者皇族后裔,虽然到了他祖父父亲一辈,只能回忆旧日荣光,但是对于不服输且自信的李白来讲,这平视王侯的底气,是在骨子里。
安陆和前丞相孙女的联姻,多少有着功利的目的,因为这是通往上层的一块基石。
婚后不久,李白在本地想获得 本州裴长史的青睐,结果无缘,他转而直接上京城,拜访宰相张悦。
这首诗,应该是写在上京之前。
他自比一朵开在乡野的美丽秋荷,渴望被认识,被发现。
岁月的紧迫感,时刻在敲打着他。如果再没有机会,他这朵美丽圣洁的秋荷,可真就老死江湖。
在另外一首写秋荷的诗里,李白明确表达了”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那种忧虑,而愿望尽早”托根华池边“。
而此时李白在安陆,而未知的机缘,都在北方长安。
他像拜谒的贵人,如同佳人缥缈在云端,理想和现实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
如果将这首诗,当作一首寄给北方高官贵族的拜谒自荐诗,也无不可,我等待您的回信,给我一个悲伤的理由,不要让我像荷花一样,在凉风中盼望而凋谢。
无论从情诗还是襟怀诗解读,李白的这首秋荷诗,都以情感饱满,作品鲜明而为人所称道。
而我更愿意将这首诗,解读作情诗。那样更真实。
- 上一篇:关于屈原诗词全文及译文赏析(屈原的古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