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诗词有哪些(五首夏至诗词唯美)
“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使得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
夏至的气候特点也十分显著。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是雷阵雨多发的季节。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时节,阳气逐渐衰退,阴气开始滋生,属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夏至时节,雄性的知了因感受到阴气的初生,便开始鼓腹而鸣。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它的出现,标志着阴性生物在夏至后的逐渐兴盛。
夏至如诗,悄然而至,分享几首充满烟火气的夏至诗。
【1】
夏至
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是 “四时八节”之一,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夏至日祭祀祖先的风俗,以祈求消除灾难,年年丰收。
夏至日,儿孙将装有李核的香囊挂在腰间,来祭祀祖先,将粽子丝系在手臂上,以祈祷身体安康。各地应节的民俗活动,竞相展现,老人家在闲暇之余,也乐于陪伴孩子们玩耍嬉戏,一幅生活闲适,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
夏至,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和情感色彩的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夏至过东市二绝·其二
宋·洪咨夔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夏至时节,诗人路过东市,只见农作物生长旺盛,田野间一片青绿。
溪水涨落间,露出了河床上的沙石,更显溪水之清澈透亮。溪岸两侧,绿树成荫,掩映着繁华市井中的烟火人家。
傍晚时分,微风拂过,裹挟着远处的花香飘然而至,让人心旷神怡,原来是几棵冬青树悄然绽放,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为夏至时节增添一抹别样的喜悦与生机。
【3】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盛夏时节,能够拥有一把带来清爽舒适的扇子,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夏至过后,初暑的时节已经来临,诗人满怀憧憬,早早地登上了连天观,迟迟不愿离去。他不断地移动着胡床,试图寻找一处更为清凉的地方,却发现无论怎么移动,都无法逃离酷暑。
他也不是因为这里已经变得清凉,而停止挥动扇子。实际上,是因为长时间的挥动,手臂已经感到疲惫,想要暂时歇息一下。
【4】
卜算子·夏至日
清·彭孙遹
才过困人天,又把黄梅做。
试捲疏帘一倚阑,小雨吹红醋。
草草百年身,悔杀从前错。
来日还如去日长,没个安排处。
诗人借夏至日之景,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悔悟,字字句句饱含深意与人生体悟。
刚刚熬过了春天那困顿人的日子,阴雨连绵的黄梅天又悄然而至。小雨淅淅沥沥,闺中女子卷起稀疏的帘子,倚着栏杆, 百无聊赖地向外望去。
这一生匆匆而过,回首往事,深感曾经犯下的错误,令人痛心疾首。未来的日子还像过去一样漫长,然而我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如何去安排这剩余的时光。
【5】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日,诗人到北池避暑,想到那些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农民,心生感慨。
夏至时节,白昼已经长到极点,从此夜晚开始逐渐漫长。我还未能履行职务,开始担忧气候变化给百姓带来的困苦。
官员有许多闲暇时光,但这个月份农民们却格外忙碌。我身居高位可以在阴凉处避暑,可是老百姓如何能承受这酷暑呢?
正午时分,万物都在休憩,我独自来到方塘边乘凉。北池的门紧闭,,静谧沉寂,高大的城墙下,树木葱郁。翠绿的竹叶上还带着粉色,池塘里的荷花开始绽放,散发出阵阵的清香。
此情此景,可以抛却烦恼,举杯畅饮,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欢愉。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已至,愿你向阳而立,逐光而行;从容淡定,不负盛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