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十足,温暖治愈(20首童趣满满的古诗)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可爱、悠闲的小牧童。前两句是对小牧童的动态描写,小牧童骑着黄牛,悠闲地边走边唱。“振林樾”可以看出小牧童的歌声很嘹亮,回荡在树林之中。后两句是对小牧童的静态描写。小牧童被蝉鸣声吸引,产生了一个顽皮的想法——捕蝉。所以“忽然闭口立”。歌声戛然而止,小牧童可爱活泼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诗人在乡村生活时所看到的美好景物和孩子们放风筝的活动。农历二月,还是早春时节,诗人发现了春天到来时景物的变化:草儿长、莺儿飞、杨柳轻拂、春烟低迷,“长”“飞”是动态的,是生命的活动,“拂”“醉”是拟人化的,把杨柳当成了人,让人觉得亲切,觉得有生机。这一幅早春图景让诗人感受到喜悦,感受到生命的气息。接着,诗人又写到了儿童。他们欢声笑语,兴高采烈,富有朝气。趁着东风正好,他们放起了风筝。这首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围绕“村晚”,描写了江南乡村优美的风景,刻画了天真烂漫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前两句乡村晚景图,以池塘为主体,岸边长满绿草,塘里池水满满。“山衔落日”不仅写出了青山与太阳的位置,“衔”字还将青山写活了,将太阳西沉的动态表现了出来。落日的色彩是笼罩于整个画面的红色,天上如此,倒映在水中也是如此。后两句牧童晚归图,视角从景物转移到人物的活动上来:牧童天真有趣,“横”字写出了牧童的自由自在。他还信口吹着短笛,也表现出自由自在的心情。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首小诗,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将一“偷莲”的小童之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一个调皮的小娃娃,撑着小船去偷采白莲,怕大人发现,急急忙忙掉转船头往回跑。可是他不懂得掩藏自己行动的痕迹,船过之后,水面上的浮萍被冲到两边,留下一条通道,还是被大人发现了。这一幅水上小景,充满了儿童情趣。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诗人观鱼施食,巧遇儿童弄舟垂钓。后两句写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它长大;你爱鱼,却垂钩钓之,为图己乐。两种不同的爱鱼之心对比强烈,抒发了诗人的无奈之感和对自然界生灵的关爱之情。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七言绝句。
“蓬头”写出了孩子的自然、天真、顽皮、可爱,这么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子竟然想学习钓鱼,他能坐得住吗?这是作者给我们抛出的一个问题。“侧坐莓苔草映身”,要想钓鱼,肯定要选一个好地方。小孩子选择了一个地上长满莓苔、而且草长得都快把他的身影挡住的这么一个幽静的地方,然后“侧坐”,随便一坐,就开始专心致志地钓鱼了。“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变换了方法,开始从神态上对孩子进行了描写。看到有人要打听道路,他害怕说话声会吓跑鱼儿,赶紧机智地朝那人挥了挥手,意思是“不要说话,你会吓到鱼儿的”,读来不禁令人会心一笑。孩子的顽皮、天真、专注、聪明在这首短短的绝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愈来愈近的牧童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篱笆外的钓鱼湾里,忽然漂进了一条小船。啊,这是谁家的船,没有系好缆绳,被春风吹到这里来了?一个孩子见了这条小船,以为来了客人,急忙跑过去打开柴门上的门闩,迎接客人的到来。
“不系船”为写“吹入钓鱼湾”作了铺垫,正因为“不系”,才有可能“吹入钓鱼湾”,这才体现出情景的合情合理,也渲染出一种安静祥和、悠闲自在的气氛。“春风”二字,不仅点明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一个“吹”字就让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充满了生机。后两句诗人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刻画出了农村儿童的热情淳朴和天真可爱。全诗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而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和闲适舒坦的心情自然流淌在字里行间。
牧竖
【唐】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童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遇到人故意装成一副很神气、心高气傲的样子。放牧时,他趴在牛背上吹着短笛;牛在耕田时,他就倚在溪田边悠闲玩耍。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这首诗一开始就着力写幼女之“幼”,前两句刻画女孩的幼稚之后,后两句就集中描写了一件小事。这位小女孩在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别的孩子一样去寻找萤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却郑重其事地在堂前学着大人“拜新月”呢。读到这里,令人忍俊不禁。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语言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次句描写鹅鸣叫的动作和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贴切。三、四句写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泳的情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冷有暖,鲜明而协调。“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有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所状之物如在眼前。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李白的这首诗从孩童对月亮的认识写到月宫的景象,月宫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人们先看到仙人的两只脚,然后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貌,以及月宫中捣药的白兔。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大片的油菜花灿烂地绽放,无忧无虑的儿童在花田里奔跑嬉闹,他们追逐着飞舞的蝴蝶,一不留神却在油菜花丛中失去了蝴蝶的踪迹。“急走”“追”两个动词,使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淘气的形象跃然纸上。“无处寻”三字收住全诗,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仿佛能够看到一个搔首踟蹰的儿童焦急寻找蝴蝶的动作和神态,使读者不禁莞尔一笑。本诗景人结合,动静结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真切感人,别有生趣。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充分展现了杨万里诗风的特点。“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诗人午睡方醒,口中还有梅子的余酸;他向外张望,忽然发现窗纱变成了绿色,再一仔细打量,原来是芭蕉叶的映照所致。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观察细致和用词巧妙。“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人睡起之后,百无聊赖,于是在那里“闲看”儿童们追逐捕捉柳絮,诗人活泼的童心自然流露。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磐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全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锣、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充满童稚的行为,从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首诗主要写了牧童放牛的情景,语言清新,富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风日晴明,又刚下过雨,溪里水满,地面初干,堤上野花盛开,草当然也很肥美。在这“花堤”上,不是正好牧牛吗?于是,牧童在柳阴“眠正着”,而牛则是“吃过柳阴西”,边吃草,边移动。这首小诗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多么富有生活气息。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天真烂漫的儿童挑逗着促织,深夜里远处的院落隐约能看见一处灯光。本来儿童玩乐的场景应该让人感到温馨,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故意借着这个场景,烘托出远处夜深、寂静、昏暗的场景,通过这种形式,更加衬托了离子思乡的愁绪。景色描写由近至远,层次感强烈,又借着“一灯明”遥喻远在千里的故乡,在黑暗的环境中照耀着自己的归途,让人心生思绪,乡愁更浓。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是一幅夏日农村小景。日出男子下田耕耘,夜晚女子在家搓麻织布,男耕女织,正是传统乡村生活的基本劳作,也是它的主旋律。如果这还算是平常,三、四句则别开生面,写孩子尚小,耕织之类活计自非他们所能为,但也学着在桑树之下种瓜,充满了天真稚趣。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是一首题画诗,托物言志。首句“头上红冠不用裁”直接抓住了雄鸡的鸡冠外部特征,突出一点进行描写,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裁”字暗喻鸡冠红如花朵盛放,生动形象。次句“满身雪白走将来”使用比喻将羽翼比作白雪,这样的描写充满了轻盈光洁的质感,通体洁白的雄鸡的羽毛也跃然纸上。古代的“走”实为跑,通过拟人,将这鸡刻画得栩栩如生,动感十足。
最后两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一气呵成,诗人表面上是在写雄鸡司时的作用,其实是在暗指自己也如雄鸡一般身具品德,富有才华,只待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