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唯美荷露四首古诗(秋荷一滴露,荡漾圆复碎)
早秋有露水吗?当然有,虽然露水多半形成于仲秋的白露时节,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很容易在半夜饱和凝结成露珠,洒在盈盈秋草之间,是为常态,但是早秋仍旧会有露水发生,一是高山,二是荷塘。
莲池
高山因为山地气候所致,一年四季都可能看到露水。古人认为露水是最洁净的天上的水,为神仙所饮用,所以汉武帝不惜造出一个类似高山的承露台,以承接高空的露水,达到长寿成仙的目的。露水,尤其是秋露大抵还是有点养生的作用的,中医理论认为此时的露水寒凉收敛,有着去火润阴的功效,不过汉武帝的露水究竟没有让他成仙。
那么早秋荷塘为什么会有露水呢?这同样是水泽的小气候所致。大面积的水塘,本身就有降温的作用,而且水塘表面空气湿润度大,荷叶荷花本身也有着散热降温的作用,使得这一地带温差加大,半夜的饱和水汽更容易附着在荷叶荷花上,形成秋露。
秋露本身就有着润泽草木的作用,露珠的滚动可以让荷叶表面进行更多的水与空气的置换,洁净灰尘,散发荷叶特有清香,更直观的是,露珠虽然附着在荷叶表面,但因为荷叶本身有一层细密的绒毛和凸起,反而让露水真的可以形成水珠的形状。
而人们相信荷叶上的露水更有质感,那是不不同于其它露水和雨水的精华。
所以早秋自古就有收集荷花露水以养生的习惯,红楼梦里有,乾隆时代的皇宫,也收集荷叶露煮茶。实际用当代的清洁观点,这样的做法,可能不够健康,但是这是古人在他们条件下笃信的奢侈养生法。
那晶莹的荷露,带给人视觉的美好和心理的享受,谁愿意相信那不过是一滴普通是水呢?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唐朝《咏露珠》韦应物
秋天夜晚荷叶上的一滴露,那是从九霄之上坠下的仙露呀。
只有把它放在玉盘一样的荷叶上头,那光彩在月光下流荡,那露珠不断地滚动,你才知道它有多么的圆。
小小隽永的诗,要你处在荷叶田田的秋天的半夜,月光下的晶莹,你才会有那种如沐仙境的感觉。那荷叶露水,是颗颗珍珠美玉,是水晶,让你忘记周围的时节。
仿佛钻石恒久远。
这分明是天上的美玉珍宝,遗落人间。
这首诗,又有着仙意和禅意,一切仙美是流荡的瞬间,是刹那,是荷叶露水滚动时的那种圆满,意味着一切的永恒实际是在动态里,而不是静止的。
一切的美好和圆满,也是这样在不确定的变化中呈现出来吧。
“一点露珠凝冷,
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
肠断,水风凉。”唐朝温庭筠《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这是写秋露荷花,当半夜的露水冷凝结在荷叶荷花的上头,凉风吹动波光,是荷叶上的露光点点,是荷叶下的水波粼粼。
这是秋夜荷花站在清风凉露的秋水里,互相摇曳,互相安慰。
荷花不怕冷么?
一身的露水,脚下是冰冷秋水。
温庭筠是个多情细腻的才子,有人喜欢秋荷亭亭风清月白的清丽,他却能感受这种清丽原来出自不得已的寒凉。
或者荷花的美是这样,是命运给了它无可选择的风露,反而让它有过人的美,但许多然爱着荷花,却不知知道这美,是如何仍受寒凉痛苦而来。
温庭筠和李商隐一样少年丧父,没有良好的家庭支撑,他和李商隐一样才名远播,人们喜欢他们绮丽悱恻的情诗,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像荷花一样为了生存苦苦挣扎。
如果李商隐是把深情留给了妻子,那么温庭筠更豪放,他将同情给了下层歌女,共情于卑微而有才华的人的命运。
“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
疑是鲛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唐朝成彦雄《露》
唐朝人是分得清雨和露的,雨来有云,而夜露无声。
一早上起来,发现草木布满了露珠。而有露珠的早上,往往预示着秋晴。阳光露水是草木最需要的两种重要的元素,那秋叶虽然凋零,但是低矮的草本又迎来了小春天。
尤其是荷塘荷叶上的露珠,又大又圆,又晶莹,像珍珠,像泪水。
如果是泪水,那也是仙人的泪水吧。
难道是传说中海上的仙人鲛人,她的眼泪滴到海里化作串串珍珠。
或者这美丽的荷塘,也是她昨夜偷偷哭泣的地方,满池的荷叶,托起她的泪水,捧着千万颗珍珠。
这是将荷叶露和神话联系起来。
然而仙美大气。
就算是仙人的哭泣,那是雷霆雨露,都是洒向人间的恩泽。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唐朝齐己《观荷叶露珠》
齐己是著名诗僧,自然这首诗是禅诗。
他常年居住在山林,很容易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比如这荷叶上的露珠,他观察到是水汽附着在荷叶上,然后因为荷叶的自洁性质,而滚动在一起,越来越大,形成大的露珠。
露水在没有风的荷叶上,凭借重力滑动,越变越大,汇合成更大的水珠,超过荷叶支撑的分量,无风自落,滑向水池里。
露珠当然美,但是露珠汇聚之后倾泻水中,这种晶莹之美就不复存在。
齐己是怎么说的呢,不管这露珠变成什么样子,它终究本性是水,而露珠只是水的一种形式,又何必叹息荷叶露珠的消失呢,因为它卸下美丽,归于池水,也是它的一种状态而已。
这首诗很有哲理,看待事情和人要看到本质,而不是现象。
不管外在如何变化,你能抓住事物的核心,就有一种恒定感,而不会患得患失。
露珠虽然没有了,可是它依旧存在,以水的形式,融入水。
佛家的永生,道家的变易,都是强调这个道理呀。
只是普通人,虽然知道,但是仍旧会伤感美好的逝去,那也是另一种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