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转相思,相思增五倍(寒夜相思四首古诗)
冬天来了,夜气深凉,就算是条件好的人,也可以感受那种寒气侵入身体的感觉。尤其仲冬之后,水自然有种冰寒感。这无所不在寒气固然可以收敛身心,如同草木一样进入删繁就简的冬藏,但是冬夜里的感触,也就格外清晰吧,因为那天然过滤了浮躁。
你最在乎什么,是冬天的夜里最分明,如同人生的缺失在低谷中更加清晰。
当代人相思,已经局限在男女恋情。
而古人的相思,则更质朴,那情感原本起于天然,在文字和情感的分类之前,所有的思念,都是真挚的,所以都叫相思。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初唐 王勃《寒夜思友三首 其一 》
王勃少年天才,只活了短短26岁。而且他的生活也是读书,在幕府做事,寻找上升通道为主,这样少年青年的生活,他的相思,多半是集中在年轻朋友间的际遇离合,而非男女感情。
如同现在打工并寻求机会的年轻人,所交往所依赖的是同辈的感情,其中不乏深邃的知己。古人重朋友知己的感情,是因为在外游历,生存生活的风险比现在大,更珍惜看中所遇见的人。李白如此,王勃亦如此。
我和你离别久了,寂寞如同寒夜的寒气,侵蚀了我的怀抱。
我在他乡很辛苦,脸色憔悴,不复和你在一起时那种鲜亮。
今天寒冷,我在月光下,弹着琴。
我忽然意识到,我对你的思念是这样的深重,无以复加。
这首诗,很容易有共情,如同年轻人在冬天的晚上,在楼顶,去弹一曲大家熟悉的吉他。在自娱自乐中回忆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抒发自己的感情。
但是夜风吹来,这种姿态就触动了忧伤,何况音乐的旋律自然有种思往的共鸣感。
在楼顶的孤独,最终化作思念的泪水吧。
虽然这首诗有点青春的作,但是回想起来,大家的年轻不都是如此过来的吗?是相思,更是自己年轻时的苦闷。
“乡园书久断,寒夜起归心。
远路秦关外,啼猿剑树深。
贫游年暗改,醉卧月空沈。
几夕疏林下,相思废静吟。” 北宋 · 释保暹《寄徐任》
这首诗其实可以归为无名氏的作品,因为在不同的版本里,写的是不同僧人的名字。但是这是僧人的作品吗?我不太知道宋朝的僧侣制度是怎样,僧侣是种职业还是信仰呢?为什么这首诗里有如此深重的思乡情怀?所以这首诗只能当作无名氏的作品。
写的是滞留他乡的游子,在寒夜里的思乡。
家乡的书信很久就没有收到,断了联系,在这样寒冷的夜晚,我起了回家的渴望。
只是我滞留在遥远的北方,和家乡隔着秦关,隔着猿啼的四川,归路迢遥。
贫困的游历,又到了一年即将过去的岁暮,我在月光下喝醉,任由它沉沉西落。
我数次徘徊在已经落叶的林间,看着斜阳无语,因为思乡的焦虑,连诗也吟诵不出来。
这首诗让我惊讶,因为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秦关通常是指的甘肃北方的关隘,剑树自然是四川剑南的原始丛林。之所以把这首诗归为和尚写的,无非剑树还有佛教的意义,是剑轮地狱中的景象。但显然在这里不是佛教用语,是指自己回乡要从秦关下四川。
在如此北的地方,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兵,一种是因为求生到此。
但是我忽然有了西伯利亚桦树林的感觉,只是在夜晚喝多了并睡在户外,那是何其惊恐的事情。
而且这首诗颇有杜甫之风,难道是因为战乱滞留在北方的人吗?
我喜欢最后那句,写出了因为归心似剑,为相思缭绕,连心都安静不下来的那种感觉。
“明月照我室,揽衣起中堂。
北风卷帷幔,罗袜微有霜。
崇兰委芳质,寒螀鸣近床。
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
相思无由理,况此寒夜长。
单居易为感,不觉涕沾裳。” 明 · 王恭《拟古》
这是模拟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但是有着自己的深度。
当明月照在房间里,我在月光下起身,披着衣裳。
北风卷起了窗帘,然而我依然走到户外,踩在寒夜的霜地上。
兰草已经枯萎,秋冬的小虫,只是靠着房间附近发出凄凉的鸣叫。
我平生最亲密的人,现在在天涯一方。
本来相思就不需要任何理由,更何况如此寒夜,那思念更深重。
我一个人居住本来就多伤感,这样的夜晚,眼泪不自觉打湿了衣裳。
是相思加上自伤。
其中平生所亲者,宛在天一方,相思无由理,况此寒夜长,有古意,又有家常意,简练洗练深沉,言短意深,是拟古中的上乘作品。
“人言欢欲来,续断尨儿吠。
寒夜转相思,相思增五倍。
侬似款冬花,心为檀郎翠。
十斛买香醪,此夕因沉醉。 ” 明末清初 · 宋琬《生查子 冬闺 》
这首小词非常生动,写出了闺阁女子在冬天等待情郎的那种旖旎。
都说我喜欢的人,他准备今天过来,我听见了门口小狗狗时常在叫,那是他的脚步吗?
夜晚深了,他却没有来,这寒夜里我开始思念他,这思念比平常要多五倍啊。
我就像冬天里的款冬花,只为我的情郎开放。
我准备了很多美酒,只为和他今夜相会,一起沉醉。
这首诗写出了寒夜女子等待情郎的那种开心焦灼,失落盼望憧憬都有的复杂感情。
婉转曲折又明丽生动,这种心酸的幸福想必也能打动当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