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气除夕六首古诗(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除夕这个词最早见之于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
说四川地方的风俗,是每年岁末,互相馈赠问候,称为馈岁,互相邀请喝酒,称为别岁,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到早上都不睡觉,称为之守岁。
注意,这是晋朝时代,周处写的四川风俗,他本人是江苏人,一生做了很多地方的太守,除夕可能是他在江苏一带对大年夜的称谓,而四川属于闭塞的古老原始的地区,这里的人民,过年民风淳朴, 在岁末互相赠礼问候宴请,到了除夕夜,通宵达旦,这样的狂欢或者其他地方也有,但是周处认为这里更加不同。
那么我为什么说除夕这个词,可能是周处江苏一带的民间称谓呢?因为在之后,除夕这个词在古籍诗词中出现,是在北宋。北宋之后,农历新年前的一夜才被广泛叫作除夕。
那么宋朝之前,除夕叫什么呢?
晋朝之后的南北朝齐国人书写的《魏书》,”高宗和平三年十二月,因岁除大傩之礼,遂耀兵示武。“也就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除夕那天称为”岁除“,要举行击鼓驱除鬼神瘟疫的大典。
隋唐沿用了”岁除“来代表农历新年的前一天。
唐朝的除夕,不叫除夕,官方历史典籍称为”岁除日“,诗词则多用岁除,除日,除夜,来表达这一天。
不管是用岁除,还是除日除夜,都代表着这一天的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一个辞旧迎新,即将进入新年的日子。唐朝此时已经普及了守夜的风俗,用欢乐和不眠迎接新年。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太宗皇帝诗《除夜》
这是早唐的诗,虽然作者有不同说法,一种是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一种说是 唐朝董思恭的诗,但是都可以归在大气早唐时代。
一年的光阴走到了尽头,在除夜里开启了新的春天的芬芳。
冬天在这个晚上仓促过去,子夜之后就是明天,就是新年,就是亮堂堂的阳光春天。
那冰凌消散在如镜子一样的水面,那梅花有着随着春风荡漾的香气。
我们在这里通宵欢会,倾倒美酒,等待明天早上的太阳。
这首诗有着早唐的明朗大气,带着明爽欢快的宫廷气息。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中书舍人董思恭的作品,都有着赞美此夜迎新年的大气象。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 朝· 史青除夜(一作王諲诗)
这是盛唐开元早期的作品。依旧是浓浓大气的守岁迎新的情怀。
是站在年岁的高度。
今年的一年,今天晚上就要过去了,明年,马上就有明日的时光来催促。
寒冷的冬天,随着今天过去,冬春交替,五更就有春天随着时间走来。
五更在寅正四刻,寅正四刻,相当于现在的凌晨四点到五点间,正是黎明时候。
那冬春不同的阴阳之气是在夜空中就悄然改变,春天的容颜是这样悄悄回到人间。
这样的改变,随风潜入夜,一般人很难察觉,但是,你去看看后院的梅花,必会有所不同啊。
当然不同。
梅花这种特殊的植物,此时正是它的盛花期,每天会有无数的花蕾绽放出新花,更加不同的是,昨夜还是冬梅,今天得叫春梅了。
自然梅花也仿佛带着了特殊的和昨天不一样的春意啊。
至少人们的心里,春梅肯定比冬梅更加漂亮阳光芬芳哦。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唐 · 张说《岳州守岁 》
张说是跨两朝的人,先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后来是唐玄宗时期的高官,复位宰相,但是有一段时间贬谪到岳州做刺史。这是他在湖南岳阳看到的除夜守岁的不同风俗。
唐朝湖南仍旧是相对封闭和原始,这里有很多高山和少数***,这里写了大年夜的不同的热闹和民俗。
在除夜斟满了美酒,而巨大的庭院中燃起了篝火,这是最古老原始的爆竹,用烧竹子的脆响和焰火驱除鬼魅。这是湖南地方除夜驱除瘴疫的古老遗存。
那穿着盛装的女子,挽着胳膊围着篝火跳舞,坐着的人齐声应和着民歌。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少数***火把节的感觉?
这种快乐到了极限,大家都忘记了身份,只靠着心去应和这歌声和氛围,这是忘我的狂欢啊。
我今年在这里看到了过年迎年的盛况,不知道明年是否还能在这里做官。
张说也算资深领导了,可是湖南这里的除夜狂欢,仍旧深深震撼了他。原始,高亢,欢快,神秘都有。
”金吾除夜进傩名,画裤朱衣四队行。
院院烧灯如白日,沈香火底斗音声。“ 中唐 · 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八十九》
中唐的王建,虽然身世坎坷,仕途艰难,54岁才做太府寺丞,转秘书郎,但是也正是这样的职位,让他以一个小官吏的身份,了解了别人所不知道的宫廷。此时他两鬓半百,沧桑的过往沉淀出了平和,像最好的摄像师,用诗写下了他知道看到的宫廷种种风俗掌故。
在大年夜,由宫殿的侍卫扮演巫师,进行驱除瘟疫神鬼的歌舞。
他们穿着奇异的画着图腾的裤子,上面穿着红色的上衣,分为四队,进行仪式。
宫廷内的每个院落都点灯烧蜡烛,如同白天一样光亮璀璨,那宫廷中间燃烧着巨大的沉香木,在篝火旁边,大家笙歌不断,高潮迭起,通宵狂欢。
他的诗为我们展现了唐朝宫廷的除夕夜,其中驱除瘟疫的仪式是重点,院子中焚烧的沉香,是代替了竹子篝火,更加高大上。
因为作为鞭炮的爆竹,是在宋朝之后才流行,之前都是用燃烧竹子或者篝火发出的脆响和烟雾用来辅助驱除疫鬼祟。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中唐 · 卢仝《除夜其一 》
大家此夜不睡,珍惜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这个夜晚也仿佛舍不得走,一直在人间的欢乐中徘徊。
等到蜡烛燃烧尽了,旧年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听见鸡鸣的声音,鸡声虽老,是旧年鸡,可是声音却是新年的声音啊。
傩,在唐诗里经常出现,是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是原始巫舞。
傩声,当然就是在这种仪式当中的发出是特殊的声音。
盛大傩戏仪式刚刚做完,已经半夜,到了第二年,杯中的酒也成了迎春酒。
那明天还有谁,是最后喝到这种迎春酒的呢?
新旧年在一夜之间的交替,神奇神秘热闹,仪式感中也常常让人有着时光的新旧之感,又转而融入新年的洪流,这就是除夜,这就是让人目眩神迷又百感交集的古老中国的跨年夜啊。
“残腊即又尽,东风还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吾君。”中唐 · 曹松 《除夜 》
这个夜晚,一年最后的岁月即将流逝,坐着不动,新年和春风就已经扑面而来。
一个夜晚并没有多长,却是横跨两年,平分新旧,何其神奇啊。
这句诗是我看到描写除夕夜最大气神奇的句子。
这真是特殊的夜晚,新旧两年,冬春同夜,一年一度。
庭院中的篝火已经黯淡,但是酒杯没有停,春天顺利回归,过处梅花芬芳。
我打算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捧上一杯酒,我要祝贺太平盛世,祝贺当今圣上!
在传统的中国,忠君和爱国密不可分。
大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时段,从这六首早唐盛唐中唐的诗里,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的除夜,就是除夕,那种浓厚的欢快大气明丽的气息。
实际上这种感觉,当代人也有。在一个太平安定的时代,人们的除夜和新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和美好生活的描写。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盛世下你的除夕和新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