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红日五首诗词(霜天红日三竿透,朝来红日为谁长)
通常太阳是不可直视的,因为整体而言,阳光带着热度和耀眼的光芒,容易灼伤人的眼睛。人们喜欢日出和日落,因为在朝夕,太阳角度和云气的原因,光芒减弱,而呈现出圆润的轮廓和柔和的色彩,通常秋冬为宜。
秋冬多红日,而红日最美是在冬至之后以及晚冬。
因为此时太阳从南回归线缓慢北行,晚冬风物清淡,不掩观瞻,而太阳运行的角度低,当睡足了长夜,看到太阳徐徐升起那种舒缓温润的美,初是霞光,后是红日,三竿之高,正对冬窗的温煦,不冷不热,令人在岁暮感觉天地之悠悠,岁月明丽静好,是一种身心的愉悦。
古人叫冬天的太阳为爱日。因为平常光亮炽烈的太阳,变得舒缓可爱。早晚之间,可直视良久,分明着那种巨大正圆的宏丽,就算是到午间,阳光暖而不烈。冬天晒太阳,古而有之,这是天然的暖炉,亦可增进骨骼的钙质。古人通称为“阳气”,此时的阳气借由皮肤衣裳被身体源源吸收。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
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南宋 · 陈造 谢两知县送鹅酒羊面二首 其二
冬至之后,在古代是一段相对轻松的农闲季节,人们调整身心,准备年节。
而冬至是太阳回归的大节,人们有迎日迎新的习俗。
这习惯至少在四千多年的陶寺尧舜时代就展开,彼时,是历史上的石器时代晚期,还在原始社会。
到了宋朝,有互相馈赠过冬礼物饮食的习惯,这里可以看到,地方长官慰问地方父老,送的是鹅肉,活羊,酒和米面。
那冬天的麦田青青,正好给送来的羊一个好的放养环境。
那鹅可以就着酒吃,是冬天的补品。
这个冬节过得格外舒畅,看那早上的一轮红日,徐徐升起,岁月丰足悠长。
这首诗的美,不仅写了农村冬至后的太阳舒缓之美,更点睛在于,人世间温暖的阳光,是由执政的善良的官员提供的,他们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让普通人受惠,让人们更有处在时代的幸福感。
古代称仁慈的君王或者长官为冬日。冬日可爱,而夏日可畏。
“门外三竿红日迟,向阳花木暂熙熙。
老翁曝背亭前坐,自取经书教小儿。”元末明初 · 叶颙《冬景十绝 其六 茅檐曝背》
太阳三竿之高,往往是形容人的懒惰贪睡。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要赶在太阳升起之时,借助天光珍惜时间忙碌事物。
但是晚冬的太阳,恰恰因为白昼短,日出晚,往往日出之时,比其他时段要晚很多。
所以红日三竿,往往形容晚冬的朝阳,太阳红润可以直视,倍觉冬天的舒缓悠长。
门外的太阳迟迟升起,升起后,已经到了三杆之高。
那些向阳的冬天的花草,沐浴欢喜在这样的阳光里。
我在茅屋前的亭子间,就着这美好的太阳晒背,也不浪费这美丽的阳光,取来书籍,牵着小孩子的手,在阳光里,教他读书。
那么他是拿着什么书呢?是诗经。
这先秦最美好的诗章,恰好给孩子启蒙。高天丽日,那种情景之美,于老人是岁月的怀想,于孩子是未知的辽阔的神秘的过去未来吧,都定格在这冬日的教学场景。
多少年后,这个孩子是否记得这温馨的场面?父亲温和在金红色阳光里的慈祥的面容,那身边的野草花摇曳,他背的书,或是蒹葭,启迪他的梦和远方。
“泽国风光别,残冬天气柔。
水平鸣桨滑,山近捲帘幽。
得句呼儿写,开尊与妇酬。
青林挂红日,留我一停舟。”明 · 潘希曾《 毗陵道中 》
曹雪芹的父亲曾经在大雪天气里,停舟毗陵,后来写进了红楼梦,贾政在这个有山有水大雪纷飞的地方,看见自己的儿子宝玉,一袭红色的斗篷,拜别他,和一僧一道,走进茫茫风雪。
这是江苏常州的一个地方,山水清丽。
而明朝的 潘希曾 也曾经晚冬停舟此处,他没有经历雪,却看到了这里晚冬另外的明丽,疏林红日。
这里水乡风光和别处不一样,晚冬时节,天气柔和。
那平静的水面听得见桨声划水的流畅,卷起船上的帘子,看见吴山逶迤,冬天含翠。
我喜欢这里的清丽明秀,想到好诗,叫儿子赶紧替我写出来,和妻子在船上,煮酒取暖,共看水光山色。
我最喜欢那岸上的树林,挂着冬天的红日,温暖的阳光,沐浴山水,也沐浴在这小小一家人相守的船上。
比起贾宝玉的父亲,曹雪芹的父亲,这家人是有福气的,整个《红楼梦》最渴望的朴素温馨,不是锦衣玉食,富贵齐天,而是元春口中说的,“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种得寒菘山圃茂。官租不欠秋收后。
上瓮香腾新酿酒。君知否。
霜天红日三竿透。
矮屋数楹茅草覆。小窗暧暧阳和逗。
墐户绸缪塞向又。棉衣授。
冬来温鲍妻兄够。”清 · 唐芑《渔家傲 其十 十二月山家词》
来看看太平年岁的晚冬的天伦之乐吧,这是元春所向往的,也应该是曹雪芹所向往的。
寒菘,是冬天的大白菜,因为白菜古名地菘,冬天茂盛,是草木中的松树。
那山中的菜园里种满了冬天的大白菜,官粮地租缴纳后,还有不错的结余。
那大坛子里新酿了粮食酒,现在已经飘香。
你知道吗?这晚冬多美,红日照耀着洁净的晚冬寒天,带来温暖金红的阳光。
这房子虽然简陋低矮,但是上面铺了厚厚的茅草。
那太阳照进窗户,暖洋洋的,一派温煦的阳光迟迟不走。
我们趁着这个天气整理田坝,为来年筹划。
此时棉衣都已经做好穿上。
这冬天的温饱,我们家,哥哥家,都足够了啊。
这里有着团圆相守,天伦之乐,朴素农家太阳下的晚冬,有着明年的计划和愿望。
幸福多么简单,温饱相守,沐浴在暖暖红日里。
“青青潘鬓渐成霜,人近衰年爱景光。
红日正高冬亦暖,黑甜安睡夜方长。
客来每喜谈时事,病瘉何妨问扁仓。
检点行囊归莫缓,故园花事隔年忙。”清末至*** · 万正常《寒假治装》
这是放寒假准备回乡过年。万正常是老师,教书二十多年,此时人已经中年,在送完学生之后,他自己也该回乡了过年了。
自己的青鬓在岁月中染霜,到了中年特别珍惜属于自己的时光。
那冬天的红日正在窗前,冬天暖暖,在难得的轻松里,睡了好觉,那冬夜梦好,一觉黑甜。
这里也可以看出万正常在教学中颇有劳累操心,直到放寒假,方能睡透一个好觉。而正是这样的好睡眠,让他分外喜欢冬天的太阳,冬天的清丽。
客人来的时候,每每喜欢高谈阔论,谈论时事,但是他们都忧患焦虑,不得要领。
但是我觉得,我最重要的事,是回乡找个好大夫,去治疗我的疾病。
于国于家于个人,最要紧的是出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呻吟抱怨。
我已经归心似箭了,检点行囊,为的是我眷恋故乡的花草人物,我要好好打点他们,已经一年没有回去了。
这首诗贵在自然,并非哲理诗那种说教,但是也蕴含了一个中年人务实的做派和达观。
尽力工作,眷恋家乡,保持健康的身心,少谈些空想和忧患,在乱世里做个实在人,像冬天的太阳,温煦学生,温煦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