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longge 06-10 11:42 阅读 我爱育娃
早夏山水季,早夏读书天。 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标志着传统夏天的到来。 中午还和母亲谈到,古今夏季的不同,因为当代夏季的划分,是以温度作为标志,日平

早夏山水季,早夏读书天。

立夏是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标志着传统夏天的到来。

中午还和母亲谈到,古今夏季的不同,因为当代夏季的划分,是以温度作为标志,日平均气温到达22度,持续五天,才算入夏。当代的入夏,实际并没有固定的日期,虽然在天气预报和预测上达到精准,提醒人们注意高温,但是因为界定是滞后的,缺少了传统季节划分的仪式感好和迎接感。

何况古代的立夏,按现在的标准,还在春天里,只是在春天的晚期,草木葱郁,气候湿润清和,是最美的读书天,旅游时节。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农业和自然的注重,和传统文化的复兴,二十四节气,重新得到重视。

立夏节气的自然之美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得以一一展现。

立夏是太阳黄经行到45度,太阳直射光运行在赤道和北回归线的中段,并持续北行。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被海洋暖湿气团占据,阳光,温度,雨水,三要素齐全,成为草木成长的旺盛期。

绿叶茁生并舒展壮大,绿色的成长力,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

中国人向来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而立夏时期则很好的体现了这种和谐。

在农村,无论是山村还是乡村,住所和民居互相掩映,形成了宜人的生态,而此时气温舒适,环境绿化,空气清新,是一年中最适合人体的舒适阶段。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陶渊明《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陶渊明是东晋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政局动荡。他虽然从小读书,抱着纯粹的读书做官爱国为民的思想,但是那个时期,社会黑暗,上层用人,并非看重实际的才学,而是看有没有关系,以及会阿谀供奉。从小家贫的陶渊明,只能从事低级的幕僚工作,最大的官职是做到彭泽县令,但是也不满这种官员的设置是更多满足上级的搜刮,于是辞官归隐故乡,开始了艰苦,但是饱含自由精神的农耕生活。

在故乡的山水草木中,陶渊明耕读并重,用生命感受自然和农业劳作,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田园佳诗和文章。而这种热爱自然土地的情怀,也成为中国古代有良知官吏的精神坐标,避免被现实的不良污染,保有精神的独立和寄托于美好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在乡村的家园,是自己亲手建设。

有过在乡村盖房经历的人都知道,古代盖房,是件大事,房子多是原始木材结构,根据当时的物质条件组织人力完成,从陶渊明的诗来看,他的房屋建设好之后,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且这个乡村,道路不通,车马很难进来,就可以大致估出,陶渊明建房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家人和自己的力量,或者也有当地乡民的帮忙。其居住条件,和当地的乡民大体相当。体现了他热爱乡土的农人本色。

而且居住地也很有农村常态,屋子前后种植柳树等经济树种,院子旁边开辟菜园,不同的是,陶渊明的房间,特意留有书房,但是此时的书,不再是冲刺仕途的工具,而是一种追索古往今来的精神享受。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时间到了又一年立夏,也就是传统的夏季的开始,这个月称为孟夏。

从立春开始的耕作播种,到这个时段已经接近尾声,至少陶渊明是珍惜农时的,在立夏之前,土地的重要耕种,已经完成。他开始有了相对静谧的心情和悠闲的时光。

而他的家也在自然的立夏里,进入了最宜人居住的时期。

孟夏草木生长,绕着房屋的树,绿叶舒展,新绿成荫,青翠可喜。这使得房屋处在真实的绿色里,阴凉,美好,人在立体的绿色空间里。

抬头可以看到树,还有树间不避人的鸟,它们在营巢,也在分享这早夏的清美。因为山林的嫩叶,果实,和田园里的昆虫,足以让它们有一季安稳。

陶渊明怎么不喜欢自己亲手搭建的房子?绿树小屋,风景优美。况且那房屋虽不豪华,可以遮风避雨,又有一间书房,在绿荫之下。

田间的劳作告以段落,而庭院如此幽静而绿美,正好,可以读书。

深度的阅读和思索,是要避开很多世上的应酬的。

而陶渊明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居住环境。因为住在山村,道路曲折狭小,就算是有朋友来,也未必肯下车,跋涉过小路山岗,这倒有了时间的相对自由,不被打扰,屏蔽了外界那些让他伤感的信息。

但是如果是真心的朋友,不嫌弃山长路远,农村简陋,特意与他相对,那又是另外一种款待了。陶渊明会拿出自己的好酒,一醉方休。

但是现在的时光几乎完全属于他自己。他并不觉得寂寞,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快感。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传统的春季刚刚过去,但是春天酿的酒,正好在早夏熟了,魏晋时代的酒自然是发酵的粮食酒,度数不高,入口清甜,相当于农家的略奢侈的饮品,斟上一碗酒,彻底放松下来,在园子中采摘新鲜蔬菜的叶子。彼时,还不流行炒菜,粮食主要是蒸煮。这悠闲的早夏,看情形,是他一个人在家,大约炉子也不会生,而是就着生菜,满口清甜,下酒,仿佛现代人米酒配生黄瓜。

雨在窗外落下来,不寒不暖,遥想耕地的作物正沐浴在这及时的雨中,不用操心干旱。

彻底放松下来。

陶渊明开始悠闲的读书。

他读的不再是沉重的四书五经,虽然里面有诗经这样上古的诗歌。而是读得另外的奇书。

比如《穆天子传》和《山海经图》,这些书他之前一定也读过。

但是现在,他的想法不同了。因为年轻时觉得荒诞不经的这些书,现在有了更奇异的用处,那就是用灵魂去探索遨游那些空白,作历史的勾勒,以及体会上古之人的心境和思想。

他必定读到体会些什么,所以感觉非常快乐。

周王传,就是穆天子传,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穆王巡游八方的传奇经历,这是周朝后面的人,去寻找周朝历史和故事的来源。

山海经更是上古各种神话故事和地理山川的总和,至今被成为难以破解的奇书。

陶渊明却沉浸其中,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触摸到先民的灵魂,先民的原始的宇宙观,世界观。他能触摸到他们不为后人知道的灵魂和愿望,而这些都是和他相通的。

所以他说,他不只是在看书,是在宇宙中翱翔,非常快乐。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实际上陶渊明的农家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更接近原始先民的。

早夏葱郁的山水,宁静的家园,积累的世事的体验,还有真实的劳作,无疑使得他更能体会先民在征服自然时的那种大无畏和对自然的敬畏。灵魂飞翔,和过往历史上所有人物相逢,他必定有了另外的体会。

比如他认为神话的王母,并非只是住在一座昆仑山上,她的领地想必更大更宽广。这倒和现代考古学的说法靠近,王母是西边的某国的部落首领。

比如在山海经中的夸父,只是简短的神话叙述,甚至让人觉得自不量力,但是在陶渊明看来,夸父的志气可嘉,虽死,却精神长留,无关胜负。这倒是可以洞知陶渊明对原始先民毅力的褒奖和崇拜,当然也化作了他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陶渊明读书,读到了深邃的程度。

难怪他如此快乐,并不孤独。

而窗外,是早夏的家园,绿意盎然。他焉能不爱生活,不爱着这片土地,以及丰厚的历史。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

早夏山水季,早夏读书天。

传统的立夏来到,进入孟夏,天气清和,万物壮大,且又清新怡人,是饱览河山和读书的最佳时段。最蓬勃的青绿,最动人的生长,也让灵魂舒展,触角轻松跨越千万年,思索宇宙和人生。

愿望你珍惜好时节,快乐读书,扩充心灵的容量,将人生过得更饱满充实和有意义。

文章评论

赏读陶渊明的早夏诗(孟夏草木长,流观山海图)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