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古诗词全集,十首唯美的《菩萨蛮》
“菩萨蛮”,这个词牌名,乍看之下,甚觉疑惑。
菩萨不都是善心善行、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嘛?咋还就“蛮”起来了呢?
其实呀,“蛮”在这里,并不是粗野不讲理的意思,而是古代对南方的一些少数名族的称谓。
《礼记》中就出现了“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当然这种说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唯我独尊的思想下的蔑称。
如今,五十六个***团结一家亲,就像是一朵七色花,少了哪一瓣都不完美。
这样理解,“菩萨蛮”其实就是“蛮菩萨”的意思,是指番禺的菩萨。
如此看来,菩萨蛮这一曲子,必然是悠远空灵古老神秘的***曲风。
菩萨蛮也是一个古老的曲牌,相传唐时就有了。
这也不难理解,唐时***大融合,教坊夜宴之上,必有能歌善舞的少数***。
她们带来的浓郁神秘的边疆歌舞,于巡杯调笑之间,把客人引入醉乡。
正如施肩吾《夜宴曲》所云:“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青娥一行十二仙.赦笑不笑桃花然。”
因多在夜宴聚会上,带着歌舞伎的脂粉气,所以“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今天和大家分享十首经典的《菩萨蛮》,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听古韵悠悠,享别样风情。
01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唐代〕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开始,高楼便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的一个地方。
“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
李白同样如此。
众鸟飞尽的敬亭山、百尺高的危楼、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他都要去登一登。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这首《菩萨蛮》,便是李白在一个高楼之上的创作。
宋僧文莹《湘山野录》:“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李白登上沧水驿楼,已经是黄昏了。
树林显出昏黑的颜色,融入傍晚的一片苍茫之中,林中升起的烟气密而有着神秘的序列,像是被织成的一样。暮色从远方迫来,渐渐的侵蚀掉这座地平线上的高楼。
白玉做成的台阶空然立在那里,傍晚了,归家的鸟儿思家心切,飞的很急。
他看着眼前的景色,苍茫的夜色里,哪里才是归途啊?
五里一亭,十里一亭,何时才能踏上归路?
02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唐代〕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爱江南,他写过很多关于江南的古诗。
江南的风光,温婉秀丽,更有淡雅如水、气质脱俗宛如天仙的江南女子。
这必然引得风流才子为她而倾倒。
江南烟雨巷,富贵温柔乡。
即便是到了晚年,韦庄对江南的依恋依然不减当年。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大家都说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
去了江南游玩的人们只想留在这个地方慢慢变老,慢慢感受有序逝去的时光,享受这难得的宁静。
美如皎月的卖酒女子,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
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要愁肠寸断。
韦庄笔下的江南美,和战乱不断的晚唐气质迥异,是一种宁静温婉的美,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美。
有一种优雅,是韦庄笔下的江南水乡,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
哪怕老去,江南,也是最美的回忆。
03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韦庄 〔唐代〕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写过很多首《菩萨蛮》,
或许是那个年代,《菩萨蛮》曲子,就和今日的网红歌曲一样流行吧!
走到哪里都播放着那个调调,然后他就被洗脑了,自己也写了不少。
少年时的韦庄,是“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英俊潇洒,春风薄衫白马,一骑绝尘。
锦衣少年郎,斜倚桥栏,无限风光,惹得万千少女为之神魂颠倒。
身在江南不觉好,偏是离别梦里长。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心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回首总是岁月远,当时年少青衫薄。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他怀念江南,定是在怀念那个鲜衣怒马的自己。
只是,眠花卧柳的生活还历历在目,而鬓鬓白发则在提示他,那些日子早已远去不可重来。
人生哪里能重来?
很多人很多物,当时不好好珍惜,一旦失去,就成了永别。
04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唐代〕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人丑却很有才。
他也是有唐以来,第一个大量填词的诗人。
经过他的创作与传播,词才真正引起文坛重视,他也是开创了两宋以侧艳为主的花间词风。堪称是词的奠基者与铺路人。
温庭筠爱填词,也许是和他的政治抱负有关吧。
唐宣宗喜欢曲词《菩萨蛮》,屡试不第的温庭筠便填词以进。
想着剑走偏锋的引起高层的注意。
这首《菩萨蛮》,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的过程。
后来也是成了《甄嬛传》的主题曲,刘欢配曲,姚贝娜演唱,韵律美极。
《菩萨蛮》中描绘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心境,也正是影视剧《甄嬛传》中后宫妃嫔们时时常有,甚至是时时都有的心境,是她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一生都居于看似繁华热闹,实则寂寞的深宫庭院之中,除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盼来一次的天恩雨露,余下的就只有无人相与、无人欣赏的孤寂。
05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代〕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公元1175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当时的江西,流窜着一伙“茶商军”的匪寇。
所谓茶商军,就是一批贩私茶的商人组成的武装。
这支队伍推举一个叫的赖文政人做首领,从湖北进发湖南,一直窜到了江西境内。
唐宋以来,政府对茶叶的税收越来越重,因此大量私茶贩子便出现了。起义的这帮茶贩具体暴动的原因并未有记载,大概是私自贩茶之时与官军发生了冲突因而起事。
在辛弃疾之前,已有南宋官军开始进剿“茶寇”。然而结局都是无功而返。
在此等情况之下,辛弃疾临危受命。
他首先对己方军队进行改造,挑选精兵强将。
又征调当地豪强带人“大搜高峰山”,派敢死军“扼贼要冲”,逐渐压迫茶商军的游击空间。
待优势已经建立,辛弃疾便开始了招诱行动。宣传投降的好处:“如能幡然悔悟,杀戮贼首,不惟可以赎罪,自当格外补官,重行赏赐”,还招募人进入茶商军进行间谍活动。
于是,茶商军数量越来越少,其首领赖文政最终投降,随后被杀。这场时间不足一年的叛乱被辛弃疾剿灭了。
剿灭叛乱后,辛弃疾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他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他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辛弃疾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蕴藉深沉的爱***思。
06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 〔宋代〕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我们谈词,似乎总离不开苏轼。
谈苏轼,就离不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仿佛永远是在路上行走,一刻也没有安宁过,先是被贬到了黄州,随后又是惠州和儋州。
他这一生所走过的路,比起任何人来都要多,也要更加的曲折。
公元1080年,苏轼在因乌台诗案入狱103天后,被贬到了黄州,自此“杜门谢客”,终日无所事事,心情无所依托,惟有以诗词解脱。
这首《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回文诗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需要作者费尽心机。
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
而苏轼是玩弄文字的高手中高手。
庭院无风,柳丝垂下,闺人昼。
此时正值安静昼寝之时,忽然之间庭院当中吹起了微风,使得庭院当中的柳条不断地摇摆着。
在微风吹打之下,汗味中透露着一丝丝的香气,薄衫也在此时感到了凉意。
冰凉的衫子之下也正在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红润的小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着藕丝的小碗,这个冰冷的小碗也在不经意之间红润了女子的小手。
郎笑着说碗里的藕丝实在是太长了。
然而闺人此时正在一边吃着长藕丝,一边嘲笑着自己的情郎。
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
而对于苏轼来说,更是对绝望处淡然的一笑吧!
07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苏轼 〔宋代〕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还是苏轼,还是在黄州。
夏去秋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走过了夏日的辉煌,叶子也在冷风中一日比一日黄。
他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他失色低头。
他和花儿都是形影孤单,一起悲叹着失眠难熬的长夜。
夏去秋来,时光无言,淡淡的思绪,洒落一季的迷离。
对于苏轼来说,花尚有重开之日,而他却无再少年时了。
这首词一扫往日的洒脱、豪迈,如果说有一点乐观的话,也只是一种自嘲,还有一丝活着的庆幸。
08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李煜 〔五代〕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早年的李煜,还没有经历亡国之痛,过得是锦衣玉食、征歌逐舞的生活。
他生在帝王家,坐拥万顷江山,更有美女如云。
正妻周娥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美女,才情家世都是顶尖。
嫁给李煜后,两个人确实也过上了一段十分甜蜜恩爱的生活。
但周后身体娇弱,时常生病,在周娥皇卧病在床时,其妹妹小周后进宫探望姐姐,也顺势见到了李煜。
这两个人,妥妥的是“后宫初相遇,一见误终生”。
初见之后,李煜就因小周后心中起波澜。小周后也无法自拔地深深迷恋之上了自己玉树临风、才学广博的姐夫。
于是两人郎有情、妾有意,两个人就这么厮裹在了一起,爱彼此爱得忘乎所以。
他们常常私会于夜深人静时、花明月暗下。
上个厕所都前呼后拥的李煜,哪经受的住这般刺激,他不仅觉得两人私会的场景十分有诗情画意,还特意提笔将这种诗情画意给记录了下来,为此作了这首词。
鲜花盛开,淡月朦胧,正是轻雾迷蒙的良宵。
他手提着绣鞋,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在堂屋的南畔终于见到了日日想念的她。
依偎在他的怀里,她的身体又香又软,仍止不住的发颤。
他对她怜爱不止,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可人不能多情,多情人必伤。
更何况是庙堂之高的帝王,多情更是一种毁灭。
因为他的多情,他的荒淫,国事日衰,民不聊生。
不久后,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他沦为了亡国罪人。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09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纳兰性德 〔清代〕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多情的,不止有李煜,还有纳兰。
他的一生 ,有过三段珍贵又凄美的短暂爱情。
每一个都让纳兰刻骨铭心,每一段都让纳兰的字词染上一抹新的颜色。
这首词,是他写给第三段爱情里遇到的她——江南才女沈宛。
那时候的他,刚刚经历了丧失卢氏的痛,身心俱疲,沈宛的出现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沈宛精通诗文,与纳兰性德也有共同话题。其实人与人相处久了,外貌就不再是吸引彼此的原因了。
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情最难久,多情人必至寡情。
沈宛汉人的身份并不被纳兰的父亲明珠所容纳。夫妻二人的生活并不如意。
在一起三个月后,沈宛又回到了江南。
那一年春天,纳兰容若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可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开心,他的心已经随着沈宛的离开渐渐死去了。
他给她写去了一首词,呼唤着她的归来。
每一声,都是死去的一点点。
三年后,抑郁成疾的纳兰撒手人寰,享年31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倘若,人生只如初见,纳兰容若,应该还会是那个胸有沟壑,目若星河的俊朗才子吧。
10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李清照 〔宋代〕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南渡,把青涩可爱的少女李清照留在了北方,带走的是无限凄婉、心事重重、双颊常常挂着泪珠的愁妇李清照。
她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
早春时节,天气温和,风光柔丽,刚刚卸去冬装,换上夹衫。
难得的是轻快而又愉悦的心情。
一觉醒来之后,还有些许的凉意,才发现两鬓的梅花妆已经乱了。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许是梅花让她又想起了故乡窗前的那棵梅花树吧。
兵荒马乱间,她日日夜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只能是在醉梦中才能够放下对于故乡的思念。
房间里的香炉是她睡前点燃的,现在早已熄灭了,酒气还有没有散去,身上还一股浓浓的酒味。
繁华破碎,不止是赵宋一家的事情,更是让千千万万百姓饱受战乱流离之苦。他们背井离乡,失去了父祖曾经生活过的家园,更失去尊严和勇气。
醉美不过一杯酒,最深不过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