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longge 05-21 16:42 阅读 我爱育娃
《六事箴言》是清代文人叶玉屏所撰的一部汇集前贤先儒言论精华的语录体著作,收录了自秦汉到明清150多位人物的言论。在甄选的150多位先贤中,既有朱熹、王守仁等一代鸿儒,又有

《六事箴言》是清代文人叶玉屏所撰的一部汇集前贤先儒言论精华的语录体著作,收录了自秦汉到明清150多位人物的言论。在甄选的150多位先贤中,既有朱熹、王守仁等一代鸿儒,又有诸葛亮、范仲淹、司马光这样的名臣,还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六事箴言》言简意赅,至约至精,凝结着丰富的人生经验、精辟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它既是前人立身处世的经验总结,也是给后人的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教科书。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修生处世必读!

原文

一、持身

1. 颜之推曰:有学问者触地而安。

2. 孙思邈曰:胆欲大则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3. 林逋曰: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伤,忍无辱。

4. 心可逸,形不可不劳;道可乐,身不可不忧。

5.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

6. 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7. 程母候夫人曰:人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

8. 张文节曰: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9. 盛涛曰:士人夫行己,正如室女,当置身法度中,不得受人指点。

10. 程明道曰:治怒为难,治惧亦难。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

11. 富贵骄人,固不善,学问骄人害亦不细。

12. 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13. 克勤小物最难。

14. 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力小任重,恐终败事。

15. 程伊川曰:只观发言之平易躁狂,便见德之厚薄,所养之深浅。

16. 邵康节曰:事须安义命,言必道心脾。

17. 司马温公曰:君子以俭为德,小人以侈丧身。

18. 吾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矫俗干名。

19.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所为,未有不敢对人言者耳。刘元诚问尽心行己之要,公曰:“其诚乎”问行之何先,曰:“自不妄语始”。

20. 张无垢曰:仓猝中,患难中,处事不乱,未必才识了得,必其胸中器局不凡,素有定力。不然胸中一乱,何以临事?古人平日欲熔养器局,正谓此也。

21. 胡文定曰:治心修身,以饮食男女为切要。从古圣贤,自这里做功夫。

22.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得方好,不要有富贵相。

23. 范忠宣曰: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24. 朱晦庵曰:莫说要待顿段工夫方做得,如此便磋过了,只今便要做去,断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贼之。

25. 只据而今地头,立定脚根做去,栽种后来根株,填补前日欠缺。

26. 思虑应接亦不可废,但身在此,心合在此。

27. 身心收敛,则自然和乐,不是别有个和乐,才整肃自和乐。

28. 只是一个“敬”字好,方无事时敬于自持,及应事时敬于事,读书时敬于读书,自然该贯。

29. 明理则气自强,胆自大。独坐不是主静,便是穷理。

30. 人于日用间,闲言语省说一两句,闲人客省见一二也济事。若浑身都在热闹场中,如何得进?

31. 黄鲁直曰: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

32.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33. 罗景纶曰: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论寿,必归无逸。

34. 王伯厚曰:处百患而求平安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35. 方蛟峰曰:富莫富于蓄道德,贵莫贵于为圣贤,贫莫贫于不闻道,贱莫贱于不知耻。

36. 杨敬仲曰:学者涵养有道,则气味和雅,言语闲静,临事而如无事。

37. 许鲁斋曰:人精神要使在当处,于不当用处用了,殊可惜也。

38. 薛文清曰:英气最害事,浑含不露圭角,最妙。

39. 二十一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40. 发言须句句有着落,不脱空方好,人于忙处,或妄发,所以有悔,惟心定则言必当理,而无妄发之失。

41. 吕近溪曰: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42. 吕叔简曰: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43. 得罪于法,尚可逃避;得罪于理,更没处存身,只我的心便放不过我。是故君子畏得甚于畏法。

44. 把念头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

45. 当可怨可怒、可辨可诉、可喜可愕之际,其气甚平,这是多大的涵养。

46.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此是千古严师;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此是千古严刑。

47.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48. 不善之名,每成于一事,后有诸长不能掩也,而惟一不善传。君子之动,可不慎欤?

49.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理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50. 身要严重,意要安定,色要温雅,气要和平,语要简切,心要慈祥,志要果毅,机要缜密。

51. 圣人常自视不如人,故天下无有如圣人者。

52. 为宇宙完人甚难,大都是半节人。前面破绽,后来修补,只看归宿处成个甚么人,以前都饶得过。

53.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直切为第一。

54. 学者说话,要简重从容。循物傍事,便是说话中涵养。

55. 只竞夕检点,今日说得几句话关系身心,行得几件事有益世道,自谦自愧,恍然独觉矣。

56.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福,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57. 圣人不作无用文章,其论道则为有德之言,其论事则为有见之言,其叙述歌咏则为有益世教之言。

58.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59. 忍激二字,是祸福关。

60. 一身德性用事则治,气习用事则乱。试检点终日说话,用几句恰好的,便见所养。

61.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士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62. 屋漏之地,可服鬼神;室家之中,不厌妻子,然后谓真学实养。

63. 慎言动于妻子仆录之间,检身心于食息起居之际,这工夫便密了。

64. 实处着脚,小处下手。

65. 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66. 心平气和,此四字非涵养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火定则百物俱照,万事得理,水明而火昏,静属水,动属火也。

67. 高忠宪曰:恶念易除,杂念难除。

68. 陈白沙曰: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治偏,缓能制急。

69. 邹忠介曰:口谈性命理,身落世间行,此学道所忌也。

70. 刘念台曰:一诚立而万善从之。

71. 陈世宝曰:“信步行将去,从天分付来。”此古人名言也,然余尝改之曰:“顺理行将去,从天分付来。”如此则理正辞顺,为无弊矣。谓之信步,则有荒唐不检之患。

72. 玉华子曰:万象皆能夺人之神,惟俭足以御之。

73. 《赠言录》曰:乐莫乐于日休,忧莫忧于多求。

74. 王道焜曰: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电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不可枯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75. 读书不独能变化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收摄身心,渐令向理,处事酬物,自然安稳。

76. 陈继儒曰: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度。

77. 夏寅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可惜,此日闲过可惜,此身一败可惜。

78. 徐官曰:谦者,有而不居之意,而卑屈之可羞者,则谓之贱;俭者,止而不过之意,而鄙啬之可耻者,则谓之吝。

79. 孙仲元曰:范文正公《黄齑赋》,开侯淡泊明志,王曾志非温饱,才是家教。

80. 陆桴亭曰:人能常知此身之责,常念此身之重,则自不淫于色。

81. 切莫做识得破、忍不过的事。

82. 范文正公每夕必念一日所行之事,与所食之食能相准否。准则欣然,否则不乐,明日必求补过。此可为吾人饮食之法。

83. 《座右编》曰: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愆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可完。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耳。

84. 冯梦龙曰:居局内者,常留不尽可加之地,则伸缩在我。

85. 高道淳曰:俗情浓酽处淡得下,俗情劳扰处闲得下,俗情苦恼处耐得下,俗情牵缠处斩得下,方见学识超越。

86. 钱蔚宗《最乐编》曰: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

87. 尝爱古人近河,不肯枉使水,其一段不忍暴殄之心,直与天地生机相接。

88. 郑思肖曰:古人重立身,今人重养身。

89. 《擎庵进善集》曰:古人以奢为耻,今人以不奢为耻,真可谓不如耻。

90. 群居闭口,独坐防心。

91. 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

92.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当快意时须住。

93. 郑思野曰:心平则气和,志坚则力定。

94. 魏环溪曰:昔人云:每想古人无一在者,何念不灰?余曰:还想古人至今尚在,何志不奋?

95. 闻誉虑其或无,闻毁虑其或有,是为己之学。

96. 程汉舒曰:人看得己贵重,方能有耻。

97. 看他人错处,时时当反观内省。

98. 熊勉庵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未到处常存好心。

99. 治生莫若节用,养生莫若寡欲。

100. 史搢臣《愿体集》曰:富贵家宜学厚,聪明人宜学愚。

101.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体必不怨。

102.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皆学问得力处。

103. 德于常看人胜于我者,则愧耻日增;境界常看人不如我者,则怨万日寡。

104. 凡遇不得意事,试取其更甚者譬之,心地自然凉爽。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105. “尽其在我”四字,可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亦可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106.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107.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108. 王郎川《言行汇纂》曰:喜时之言失信,怒时之言失体。

109. 张杨园曰:土薄则易崩,器薄则易坏;酒醇厚则能久藏,布帛厚则堪久服,存心厚薄,因寿夭福祸之分也。

110. 尹少宰会一曰:方寸中有一时静机,便有一时生机。

111. 崔南有曰:人心静则万事可做。

二、持家

112. 匡衡曰:宴好之私不形于动静,情欲之感无介于仪容。

113. 马援戒兄子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114. 虞翻与弟书曰:长子容当为娶妇,远求小姓,足使生子。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

115. 文中子曰:童仆称恩,可以从政矣。

116. 柳玭曰:为家以正伦理、别内外为本,以尊祖睦族为先,以勉修身为要,以树艺牧畜为常。守以节俭,地以慈让,足己而济人,习礼而畏法,可以寡过,可以静摄而无扰扰于前矣。

117. 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祖先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118. 张横渠曰: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119. 司马温公曰:某事亲无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其事君亦然。

120. 孝之大纲有四:一曰立德,二曰承家,三曰保身,四曰养志。

121. 孝道何尽?及时为贵。毋使亲年日短,而悔吾心之未尽,毋使子力日裕,而伤吾亲之不逮。

122. 刘忠定曰: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

123. 范忠宣公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124. 胡文定与诸子书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

125. 杨大年曰: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之言为主。

126. 吕荣公曰:孝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也。

127.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后生初学,只须理会气象,气象好时百事自当。气象者,词令容止,轻重疾徐,足以见之矣。不惟君子小人于此区分,亦贵贱寿夭之所由定也。

128. 前辈说:后生才性过人者不足畏,惟读书寻思推究者为可畏耳。

129. “恩仇分明”,此四字非有道者之言也;“无好人”三字,非有德者之言也,后生戒之。

130. 朱晦庵曰: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是做人底样子。

131. 居家之病,曰饮食、曰土木、曰争讼、曰玩好、曰惰慢,有一于此,皆能破家。其次贫薄而务周旋,丰余而尚鄙啬,事虽不同,其终之害,或无以异。

132. 张敬夫曰:为人父者,当修身以率其子弟,身修则将有不言而威、不令而从者矣。

133. 黄鲁直曰:士大夫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134. 贾文元迥训子侄曰:古人厚重朴直,乃能立功立事,享悠久福。

135. 士人所贵,节行为大。轩冕失之,有时复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

136. 刘忠肃教子弟,先行实后文艺,每曰: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137. 罗氏《训世编》曰:孝子事亲,不可使吾亲生冷淡心,不可使吾亲生烦恼心,不可使吾亲生惊怖心,不可使吾亲生愁闷心,不可使吾亲生有难言心,不可使吾亲有愧恨心。

138. 许鲁斋曰:事亲大节,自是养体养志,致爱致敬。四事中致爱敬尤急。

139. 李仲常戒子孙曰:凡物之罕得者,我独有之,必有奇祸。

140. 张氏训子别的因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

141. 王文成曰:子弟美质,须令晦养深厚,天道不翕聚而不能发散,花千叶者无实,为英华太露也。

142. 吕叔简曰:人子之道,莫大于事生,百年有限之亲,一去不回之日,得尽一时心,即免一时悔矣。

143. 血气调于喜欢,疾病生于恼怒,寿亲之道无他,一“悦”字尽之矣。

144. 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

145. 高忠宪曰:子弟能知稼穑之艰难,诗书之滋味,名节之堤防,可谓贤子弟矣。

146. 归子慕戒子奉世曰:人能亲近贤者,虽下才不至堕落。

147. 颜光衷《迪吉录》曰:勿谓亲心之慈,我可自恕;勿谓世道之薄,我犹胜人。

148. 温节孝曰: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

149. 朱方伯训子潮远曰:安贫读书,守礼修身为上。一个“谦”字一生受用不尽;两个“勤俭”字,子孙享用不了。

150. 陆桴亭曰:教家之道,第一以敬祖宗为本,敬祖宗在修祭法,祭法立,则家礼行而百事举矣。

151. 士大夫家每好言家法,不言礼法。法使人遵,礼使人化;法使人畏,礼使人亲。只此一家五霸之辨。冬温夏清,昏定晨省,是事父母小节。能读书修身,学为圣贤,使其亲为圣贤之亲,方尽得孝子之分量,以身孝父母,不若以妻子孝父母。以身孝父母,容有不尽之时;以妻子孝父母,更无不到之处。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一句煞有意味。

152. 闺门之中,最难是敬。古人云:夫妇相敬如宾。又云:闺门之内,肃若朝廷。此处能敬,便是真工夫,真学问。

153. 《自警编》云: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154.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严,绳之以理,则长无不肖之悔。

155. 王心斋曰:教子无他法,但令日亲君子,涵育熏陶,久自别。

156. 孙征君曰:士大夫教子弟,乃第一要紧事,童蒙时便宜淡其浓华之念,子弟中得一贤人,胜得数贵人也。

157. 陈德言曰: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158. 汤潜庵曰:教子弟只是令他读书,有圣贤几句话在胸中,时借圣贤言语,照他行事开导之,便易有省悟处。

159. 陆清献公示子弟曰:读书做人,不是两件事。将所读之书,句句体贴到自己身上来,便是做人的法,方叫得能读书人。

160. 熊勉庵《功德例》曰:堂上之命宜遵,室中之言莫听。

161. 史搢臣《愿体集》曰:处兄弟骨肉之变,宜从容不宜激烈;遇朋友交游之失,宜剀切不宜含糊。

162. 子弟少年,不当以世事分读书,但令以读书通世务。

163. 人之于妻也,宜防其蔽子之过;于后妻也,宜防其诬子之过。

164. 父母教子,当于稍有知识时,见生动之物,必教勿伤,以养其仁;尊长亲朋,必教恭敬,以养其礼;然诺不爽,言笑不苟,以养其信。

165. 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座右多书名语格言,其志趣可想。

166. 陆象山当家三年,自谓于学有进,此正可想。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全是孝友真切处,莫作盐米零杂细碎观也。

167. 魏叔子曰:人处家,无数世亲戚、数世通家人往返周旋,自是德衰行薄。

168. 王朗川《言行汇纂》曰:问祖宗之泽,吾享者是,当念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吾遗者是,要思倾覆之易。

169. 张杨园曰:子弟虽肆诗书,不可不知稼穑之事;虽秉耒耜,不可不知诗书之义。

三、居官

170. 马廖曰:百姓从行不从言。

171. 隽不疑曰: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172. 龚遂曰:治乱民如治乱绳,不可急也。

173. 卓茂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174. 诸葛武侯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75. 方膺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

176. 胡威对武帝曰:臣不如父,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

177. 文中子曰: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谀而喜者,佞之媒也。

178. 魏郑公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179. 崔仁师曰:凡治狱,当以仁恕为本。

180. 徐有功曰:失出人臣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

181. 刘晏曰:论大计者,不可惜小费。

182. 辛元驭曰:儿子从官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恶消息。

183. 欧阳公曰:凡治人,不问吏才能否,设施如何,但民称便,即是良吏。

184. 论相道,当以持重安静为先。

185. 程明道曰:职事不可以巧免。

186. 刘安礼问临民,先生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己以格物。

187. 罗从彦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

188. 吕正献公曰:为政去其太甚者。人才实难,当使之自新,岂宜使之自弃?

189. 吕本中曰: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子孙,处官事如家事,然后能尽吾心。

190. 当官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心无不中。

191. 当官处事,但务著实。

192. 范蜀公曰:仕宦不可广求人知,受恩多,难立朝矣。

193. 朱晦庵曰:民虽众,毕竟只一个心,甚易感。

194. 古之名将,皆慎重周密,如吴汉、朱然,终日钦钦,常如对阵。要做大功名底,越要谨密,未闻粗鲁阔略,而能有成者。

195. 吕东莱曰:当官大要,直不犯祸,和不犯义。

196. 士能寡欲,安于清淡,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自然进退不失其位。

197. 李文定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君子无入不自得者,正以磨挫骄奢,不至居移气、养移体也。

198. 真西山曰:忠臣必廉,廉者必忠。

199. 想古今事,未尝无所本。诸葛武侯生平所立事业奇伟,然求其所以,则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而已。盖此四者,乃武侯事业之本,而诚之与公又其本也。

200. 秦观曰:祸莫深于穷治。

201. 王伯厚曰:延平先生论治道,必以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耻为先。

202. 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乱,故以丛脞为戒久不用则蠹,政不常修则坏,故以屡省为戒。多事非也,不事事非也。

203. 熊勉庵曰:催科不扰,催科中抚字;刑罚不差,刑罚中教化。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204. 邵伯温曰:常闻之先辈曰,凡决人,有未经杖责者,宜谨之,恐其或有所立。

205. 许鲁斋曰:人要宽厚、包容,却要分限严,分限不严,则事业不可立,人得而侮之矣。魏公素宽厚,及至朝廷大事,凛乎不可犯也,所以为当世名臣。今人宽厚者易犯,威严者少容,于事业之际皆有病。

206. 吴草庐曰:县之于民最近,今之福惠所及,最速莫是官若也。

207. 方以勤曰:近民必立威,立威必殃民。

208. 薛文清曰:为政通下情为急。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发言不当,殊愧之。守官最宜简外事,少接人,谨言语。

209.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

210. 居官常知不能尽其职,则过人远矣。

211. 刘忠宣曰: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212. 五文成曰:用兵何术?但能养得此心不动,乃术耳。凡胜负之决,不待临阵之下,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213. 杨一清曰:当今为政之务,在省事不在多事,在守法不在变法,在安静不在纷扰,在宽简不在烦苛。

214. 吕叔简曰:为政以维持世教为主。世教不明,风俗不美,只是策励士大夫。

215. 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

216.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217. 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

218. 用三代以前见识不迂,就三代以后家数而不俗,可以当国矣。

219. 无以小事动声色,亵大人之体。

220. 守令于民先有知疼知痛,如儿女一副真心肠,甚么爱养事业做不出?

221. 居官只一个快性,自家讨了多少便宜,左右省了多少负累,万民省了多少劳费。

222. 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丈夫之羞行也。

223. 情有可通,莫于旧有者过裁抑,以生寡恩之怨;事在得已,莫于旧无者妄增设,以开多事之门。

224. 一人入狱,中人之产立破;一受重刑,终身之玷莫赎。

225. 富贵者,乃成败祸福之大关,不可不慎。

226. 邹忠介曰:植人犹植物,有植松柏者,有植桃李者,桃李可悦,松柏可材。

227. 今日世界,能言者为次,惟默默调停为上。显而有名者,从名根起念;隐而济世者,从苍生起念。

228. 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229. 邱琼曰:民讼于心,甚讼于口也;民忪于天,甚讼于官也。

230. 刑狱者,求其出而不得然后入之,求其生而不得然后死之,在我有诚心,则在人无遗恨矣。

231. 后世农不必劝也,能无扰之足矣。

232. 陆树声曰:禄位者,势分也;官守者,职分也。士大夫之视势分也宜假,其视职分也宜真。

233. 蒋楚珍曰: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然必以仁为本。

234. 安民者何?无求于民则民安矣;察吏者何?无求于吏则吏安矣。

235. 《陈眉公集》曰:士大夫当有忧国之心,不当有忧国之语。

236.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237. 未用兵时,全要虚心用人;既用兵时,全要实心活人。

238. 汉人取吏,曰廉平,平则能在其中,廉能者,后世不熟经术之论也。

239. 王文禄曰:有官守者,必念人之望我者众,不可不勤。

240. 陈明卿曰:论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用刑当于无生中求有生。

241. 颜光衷曰:天下最亲者惟守令,大约教化为上,宽仁次之,综核又次之。严于御吏而宽于御民,亟于扬善而勇于去奸,庶几得蒙至治之泽云。

242. 彭执中曰: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行一日好事。

243. 陈德言曰:遇事宁缓详无急遽,宁忍耐无发泄,万事俱从忙里错,昔人谓居官于清、慎、勤之外加一“缓”字,真药石之言也。

244. 钱蔚宗曰:天下事皆当頋日后不当循目前,惟救荒只頋目前不当虑日后。读书要有进步,做官要有退步。

245. 《昨日庵》曰: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246. 潘府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养,廉之本也;远声色,勤之本也;去谗私,明之本也。

247. 荐贤当惟恐后,论功当惟恐先。

248. 魏环溪曰:俭,美德也,仕路诸君子崇尚尤急。去一分奢侈,便少一分罪过;省一分经营,便多一分道义。

249. 熊勉庵曰:今日居官受禄,须思当日做秀才时,又须思日后解官时。思前则知足,思后则知俭。

250. 士大夫不贪官、不爱钱,却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

251. 风俗,天下之大事;廉耻,士人之美节。为政者当以扶纲常、正名分、重道义为第一。

252. 朝廷立法不得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253. 刑罚当宽处即宽,草木亦上天生命;财用可省时便省,丝毫皆下民脂膏。

254. 为政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

255. 积德累功,莫若居官为易,所谓顺风之呼,响应自捷,往往有一善而可当千百善者。

256. 前辈教人居官,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致敬,不言屈己;礼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于官箴无忝。

257. 做官做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便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

258. 蔡文勤曰:平日诚以治民,而民信之,则凡有事于民,莫不应矣;平日诚以事天,而天信之则凡有祷于天,莫不应矣。

259. 王朗川《言行汇纂》曰:清贵容,仁贵断;频怒徒足损己,文过岂能欺人;处忙更当以闲,遇急便当从缓;分数明可以省事,毁誉忘可以清心。

260. 居官不可作受用之想,天之生我异乎众,与以治世之职,是造福于世之人,非享福之人。

261. 人到福贵,不独天道忌盈,一身受用太过,亦减子孙福泽。

262. 王戆恩曰:仕宦人不可无官体,不可有官气,躬为民表,而亵越已甚;偶踞高位,而妄自尊崇,其失均耳,即居乡亦然。

四、居乡

263. 张湛告归,望寺门而步,主簿曰:“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公曰:“《礼》下公门、式路马;孔子于乡***,恂恂如也。父母之国,所宜尽礼,何谓轻哉!”其居乡详言正色,三辅以为仪表。

264. 杨玢致仕归,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诣府诉,公批状尾曰:“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子弟复不敢言。

265. 范文正公曰:“吴中宗族,固有亲疏,然吾祖宗视之,均是子孙,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入家庙乎?”于是恩例俸赐,尝均于族人,并置义田宅云。

266. 公自政府居乡,搜得绢三千匹,录亲戚及闾里知旧,散之皆尽,曰:“宗族乡***,见我生长,幼学壮仕,为我助喜,我何以报之?”

267. 蓝田吕氏曰:凡乡之约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

268. 朱晦庵曰:吾侪无望于复古,则风俗更教谁变?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269. 叶梦得曰:钓弋亦何足为乐?人生天地间,要与万物各得其欲,非但适一已已也。

270. 刘宰每月旦必治汤饼,会族人曰:今日之集,非以酒肉为礼也。寻常宗族不睦,多起于情意不相通。每月必会饮,有善相劝,有过相规;有故相牴牾者,彼此相见,亦相忘于杯酒从容间,岂小补哉!

271. 杨翥邻家构舍,侵其甬,溜坠其庭,公不问,曰:“晴日多,雨日少也。”又侵其址,曰:“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过些儿也不妨。”

272. 陈几亭曰:士奢民奢,士俭民俭。

273. 鹿太公正每日出入,安步中,即往返百余里,亦止一仆一骑,无异布衣时,曰:“吾幸未惫,庶与里闾故旧遇诸途,何可使其引避?”

274. 温节孝曰:但愿亲戚人人丰足,宁我只贫自守。若使一人富厚,九族饥寒,便是极缺陷处,非大辱,不能周族其间。

275. 汤潜庵曰:士大夫居乡,兴学立教、变风俗是第一要务。

276. 魏环溪曰:恭谨忍让,是居乡之良法;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

277. 士君子进不能表率一国,退不能表率一乡,皆足贻诵读羞,与溺于诗酒者,相去一间耳。

278. 史搢臣《愿体集》曰:疏族穷亲无所归,代为赡养,乃盛德事也。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亲。

279.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280. 王士晋《宗规》曰:尊尊、老老、贤贤,此之谓三要。矜幼弱、恤孤独、周窘急、解忿竞,此之谓四务。引申触类,为义田、义仓、义学、义冢,教养同族,使死经生无失所,皆豪杰所当为者。

281. 唐修曰:富贵居乡,被人侵侮,往往有之,然毕竟是我好处,若使人望影远避,无敢拾田中一穗者,虽是快事,然其人可知矣。

五、处事

282. 陆象先曰:天下本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烦耳。

283. 夏忠靖曰:处有事当如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若先事张皇,则中无主矣。

284. 薛文清曰:闻事不喜不惊者,可当大事。处大事不宜大厉声色,付之当然可也。

285. 王文成曰:凡处事宜视小如大,又须视大如小。视小如大见小心,视大如小见作用。

286. 切莫为力量所不能为之事,亦是治生一诀。

287. 吕叔简曰:应万变,索万里,惟沉静者能之。是故水止则能照,衡定则能称。

288. 君子应事接物,赢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便好。若应酬时劳扰,不应酬时牵扯,极是吃累底。

289. 当急遽冗杂时只不动火,则神有余而不劳,从容而就理。一动火,种种不济。

290. 事见到无不可时,便斩截做去,不要留恋。儿女之情,不足以语办大事者也。

291. 义所当为,力所能为,心所欲为,亲友挽得回,妻孥劝得止,只是无志。

292. 先众人而为,后众人而言。只一个耐烦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天下何人不能处?

293. 于天下之事者,智深勇沉,神闲气足,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

294.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

295. 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虽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去。

296. 天下无难处之事,只消是两个“如之何”;天下无难处之人,只消得三个“必自反”。

297. 只拏定一个“是”字做,便是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底道理。

298. 高忠宪曰:天下事败于邪见之小人、无见之庸人、偏见之君子。君子见一偏,遂与小人、庸人等,可不惧哉!

299. 陈明卿曰:一念不及物,便是腐肠;一日不做事,便是顽汉。

300. 陆桴亭曰:昔人有言,天下甚事不因忙后错了?世仪道,天下甚事不因怒后错了?气一动时,不可不即时检点。

301. 《赠言录》曰: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凡事必使有可加,酒饮微醺花半开,此言足法。

302. 张杨园曰:米盐妻子,庶事应酬,以道心处之,无非道者。

六、处人

303. 王昶曰: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身:己有可毁,彼言当矣;无可毁,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报焉?

304. 卫洗马曰: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305.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以与远谋,多动不可以与久处。

306. 南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307. 隰子曰:察渊中之鱼者不祥,夫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

308. 陈希夷曰: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309. 王文正曰:为人不当收恩避怨。

310. 尹师鲁曰:恩欲归己,怨将谁归?

311. 邵康节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312. 君子与小人处,为小心侵凌,则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如此便有道理出来。

313. 王素曰:人材难得,无事之时,当为朝廷爱惜。

314. 朱晦庵曰:朋友之交,责善所以尽我诚,取善所以益我德。

315. 赵忠肃曰:自古欲去小人者,急之则***合而祸大,缓之则彼将自挤。

316. 李文定曰: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317. 吴明卿曰:韩魏公说到小人忘恩负义欲倾己处,词气和平如道寻常事。

318. 袁君载曰:古人言,“施人勿念,受人勿忘”,诚为难事。

319. 张忠定曰:询君子得君子,询小人得小人。

320. 陈龙川曰:已无他心,而防人之疑,是自信不笃也。

321. 子犹曰:理外之事,亦当以理外置之。

322. 许鲁斋曰:用人当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

323. 夏忠靖曰:某幼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自熟。殊不与人较量,何尝不自学来?

324. 薛文清曰:觉人诈,不形于言,有余味。

325. 待下固当谦和,而无节仪纳其侮,所谓重巽吝也。惟和而庄,则人自爱而畏。

326. 君子以庄敬自持,则小人自不能近。

327. 小人有功,当优之以赏,不可假之以柄。

328. 在古人后议古人事易,处古人地为古人之事难。

329.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况设诈以行之乎?

330. 吕叔简曰:临事肯替人想,是第一学问;为人辨冤白谤,是第一天理。

331.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之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332. 听言观行,是取人之道;乐其言不问其人,是取善之道。

333. 柔而从人于恶,不若直而挽人于善;直而挽人于善,又不若柔而挽人于善之为愈也。

334. 论理要精详,论事要剀切,论人须带二三分浑厚。厚德之士,能掩人过;盛德之士,不令人有过。

335. 古之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今人却以其所不能者病人。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

336. 责人要含蓄,忌太尽;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与小人处,一分计较不得,须要放宽一步。

337.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338. 两人相非,不破家亡身不止,只回头认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的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是,便是无限宽舒。

339. 余行年已五十,悟得五不争之妙: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节人争名,不与简傲人争礼,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340. 君子不辱人以不堪,不愧人以不知,不傲人以不如,不疑人以不肖。

341. 《陈眉公集》曰: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人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

342. 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

343. 天下容有曲谨之小人,断无放肆之君子。用人宜多,择交宜少。

344. 袁了凡曰:一事而关人终身,纵实闻不可开口;一言而伤我忠厚,纵闲谑而宜慎言。

345. 尤翁曰:凡非礼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而祸立至矣。

346. 王懋曰:君子之治小人,不可为已甚。击之不已,其扱必酷。

347. 刘真长曰:小人不可与作缘。郭开符曰:小人当远之于始。冯梦龙曰:能为不近人情之事者,其中正不可测。

348. 高道淳《最乐编》曰:人用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吾以诚感人;人使气,吾以理屈之,天下无难之事矣。

349. 《擎庵进善集》曰:言语之犯忌犹浅,词色之触怒最深。

350. 惜人得用,惜财得使。急中好救人,难中好救人。一时济人以德,百世济人以书。

351. 彭泽王氏曰:惠不期多,期于当厄。尤西川曰:让古人是无志,不让眼前人是无量。

352. 《昨非庵》曰:富贵之家,常有亲戚往来,便是忠厚。

353. 《赠言录》曰:见人好学,多方赞成;见差错,多方提醒;见人丰显,则谈其致富之由;见人苦难,则原其所处之不幸。

354. 《座右编》曰:凡人行已,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虽孔子亦以敬鬼神、事大夫、畏大人言,况下此者乎?

355. 魏环溪曰:世间第一种可敬人,忠臣孝子;世间第一各可怜人,寡妇孤儿。

356. 李文贞曰:以父母之心为心,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无不爱之民物。

357. 史搢臣曰:小人固当远,亦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358.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清爽。

359. 一座中有好以言弹射人者,吾宜端坐沉默以销之,此谓不言之教。攻人之恶无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思其可从。

360. 天下事未有理全在 我,非理全在人者,但念自己有几分不是,即我之气平;肯说自己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361. 见人作不义事,须要劝止之,知而不劝,劝而不力,使人过遂成,亦我之咎也。

362. 待富贵之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之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

363. 魏叔子曰: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

364. 唐翼修曰:面赞人之长,未必深感,惟背后称人长,则感之深;面责人之短,未必深恨,惟背地言人短,则恨之深。

365. 彭定求曰: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步,自有余味。

注: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

旷世奇书《六事箴言》,至约至精经典名言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