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longge 04-30 16:42 阅读 我爱育娃
“ 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 寒露时节,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从凉爽变成寒冷,寒生露凝,即将成霜。 伴随着“寒露”而来的,是浓浓秋意,南方

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寒露时节,昼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渐从凉爽变成寒冷,寒生露凝,即将成霜。

伴随着“寒露”而来的,是浓浓秋意,南方气爽风清、蝉噤荷残;北方露重夜凉,冬寒初显。

伴随着“寒露”而来的,是斑斓色彩,枫叶飘红、橙黄橘绿,菊花耀目、层林尽染。

秋深露重,情思绵长,寒露时节,古代的诗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元稹将寒露的这些特点都化入了诗中,让我们一一解读。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对应的是“菊有黄华”,意思是寒露节气来临,令人突然意识到时光已经走到了深秋,清晨起来看到黄色的菊花一日日绽放开来。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对应的是“鸿雁来宾”。寒露时分,秋风萧瑟,千家万户门前都落满了黄叶,大雁不远万里地飞来。千家与万里,写出了深秋的寥阔与壮丽,

“来宾”意为前来做客,即鸿雁从北方向南飞,一路旅宿各地;“随阳”意为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的固定行为。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对应的是“雀入大水为蛤”。雀鸟化为蛤蜊,令人感到悲伤;农人忙于收获,时时忧心寒霜过早地来临。

群鸟怎么会化为海蛤呢?古人每到深秋,就会发现鸟雀的踪迹日渐稀少,而海边沙滩上却多了很多蛤蜊,它们贝壳的花纹和颜色都与鸟雀相似,于是误以为鸟雀在冬天会变成海蛤。

而寒露的下一个节气便是霜降,此时是秋收的最后时节。如果不抓紧时间收割农田,一旦夜下寒霜,便可能造成粮食减产,所以农民们会心生担忧,怕严霜会提前到来。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最后一句则是通过松柏与前文其他事物做对比,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要和松柏一样志气长存,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永远挺拔茂盛,永远郁郁苍苍。

这首寒露诗,内容质朴,既有节气解说的功能,又描绘了寒露风物之美,更表达了个人志向,在他的二十四节气组诗中,也属于上乘之作。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唐·卢纶《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

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

衰翁正席矜新社,稚子齐襟读古论。

共说年来但无事,不知何者是君恩。

这是一首即事感怀诗,诗人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冠,诗风雄浑慷慨,凝练隽永。

他是大唐从繁盛走向衰败的见证者,生前仕宦不达,子孙却极为荣耀,四子皆登进士第,孙子官至宰相。

此诗写在寒露时节,诗人傍晚行至新丰县北(今陕西省临潼县西北),寄居在村野人家,看到村子里优美的景色和淳朴的民风,于是赋诗写下了所见所感,投递给新丰县令(明府)韩质。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首联与颔联写村中风景,颈联写村中人情,尾联夸赞当地的执政者政绩显著。

机鸣舂响日暾暾,鸡犬相和汉古村”,深秋时节,夕阳明亮的光芒中,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古村落里,鸡犬相闻,不时传来织布和舂米声,一派祥和安逸,如同陶渊明诗中的桃源一样。

“机”为织布机,“舂”为以杵臼捣去谷物皮壳;“暾暾”(tūn tūn),形容景物明亮的样子。

数派清泉黄菊盛,一林寒露紫梨繁”,几道清泉从山间而来,流经村落,黄色的菊花遍地盛开;远处的梨树上缀满了紫色的梨子,枝叶间凝结着深秋的露珠,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紫梨”,古代神话中有一种仙家的梨树,一千年才开花结果,果子是紫色的,有升那么大。诗中的紫梨,指的是蔷薇科褐梨或沙梨,诗人既是写眼前实景,也是暗喻此地宛如仙境。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衰翁正席矜新社,稚子齐襟读古论”,社庙前,白发老人们正在祭祀土地神,举杯共饮、其乐融融;学堂里,年幼的学子们衣着整齐,一起朗读着古时启蒙书籍。

共说年来但无事,不知何者是君恩”,秋日美景如画,村落喜获丰收,大家纷纷祈祷明年也是太平年,官府没有额外的要求。如果真的做到这样的话,世上恐怕没有比这更好地朝廷恩泽庇护。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淳朴美妙的田园风光,寓意自然,格调和谐,值得品读。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唐·李峤《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诗人李峤晚年被贬为怀州刺史,羁旅之中遭遇寒露节,备显秋景凄凉。

所以开篇“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诗人便已经定了整首诗的色彩基调——“悲”

“楚客”是指客居他乡的人,史上第一位楚客便是屈原,他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

“梁台”,即南朝梁国的禁城,也可代指都城,李商隐曾有诗曰“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赊”,有长、远之意,王勃《滕王阁序》中“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即为此意。

诗人走在萧瑟的秋风中,忍不住想起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屈原,想起一步步离它远去的都城,心中生出了悲凉之情,心神为之摇荡。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两句点明时节,梧桐刚刚开始落叶,山中桂花欲开未开。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夕阳西下,凉气预示着寒露要来了,天色渐渐暗淡,收回了晚霞绚丽的光采。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空对着清秋碧池、黄昏暗影,却只能放声高歌白水之曲,徒生感慨罢了。

旅途上的诗人望着落日西沉、秋景渐衰,将内心的惆怅都化入了诗中,他以晚秋对暮年,以萧瑟秋风对无情朝堂,以寒露生凉对内心凄清,由景思人,融情于景,读之令人不由随之心生酸楚。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唐·白居易《池上》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凉风袅袅,寒露凄凄,酒醉初醒的白居易,漫步到了小池边,他眼中的风景是什么样的呢?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兰花正走向衰败,原本娇嫩鲜妍的色彩变得发白,日渐凋零;荷叶也残破不堪,却还没有完全变得枯黄,反而残留着苍翠的绿色。

这一切都昭示着万物的凋零,兰花枯败、荷叶残破,那些曾经的美好风光,已变得残缺衰败。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一只白鹤孤独地栖息在水边的沙地上,双双飞舞的萤火虫映照在水面,洒下点点清冷的光芒。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独醉独醒的诗人,睁开惺忪的双眼,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这只白鹤,令人不禁想起苏轼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他们都和杜甫诗中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样,都是诗人的化身,孤独地起舞徘徊在天地之间。

萤火虫往往是群居性动物,在夏末的傍晚成千上午地飞翔在草丛或水泊间。而诗人眼中的萤火虫却只有两只,那既是因为气温越来越低,萤火虫逐渐消亡,也是为了衬托白鹤的孤独。

两只小小的萤火虫,闪烁着生命最后的光芒,影子照在水面上,只有点点微光,也为深秋的夜晚添了几分凄凉。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白居易用了两种植物、两种动物,通过颜色、数量的对比,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也引出尾联“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这一句,仿佛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什么是天地间最为寥落孤寂的境地?那大概就是酒醉初醒时看到这些景象。

深秋时节,最易引动愁肠,那是借酒也无法浇灭的哀伤。

.

秋深天渐凉,寒生露凝霜,愿君多珍重,勿忘添衣裳。

寒露已至,请珍惜这短暂又美好的深秋时光吧!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

文章评论

寒露正催黄菊晚,只愁风雨自阑珊(四首寒露诗词经典)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