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经典诗词有哪些(推荐柳花柳絮诗词七首)
每年四五月,是柳树飘絮的时节。尤其天气暴晴之时,柳絮开始飞扬,铺天盖地。
柳絮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引发咳嗽哮喘。而且柳絮堆积的地方,容易引发火灾。
古人种植柳树,是因为柳树在古代经济和实用价值较高,生长力顽强,可以适应很多地质。尤其柳树根系庞大,可以保沙固坡,防止洪涝灾害。柳树生长迅速,成荫快,成材快,是古代建筑和农具的常用木材。而柳树中的垂柳,形态婀娜,实用和观赏性具强。
正是因为柳树的长处在某些时候不可替代,比如到现在都是用于江河固堤的主要树种,所以很多城市依然种植和保留柳树。甚至前一阶段,西湖移植了柳树引起很多人的强烈反对,因为没有柳树的西湖不是传统文化的西湖。
当代科学,可以改良柳树的品种,可以使其不飘絮或者减少飘絮,但是古人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只能和柳絮共生共存,从而也有着关于柳絮的各种审美。
柳絮,是指的柳树的果实。在农历三四月,种子进入成熟期,种子上带着絮状的白毛,在风的作用下飘飞,寻找合适的地方延续物种。以其轻盈浩大,如同飞舞的雪花,也称作杨花,柳花。
但是真正的杨花柳花,却是早春时候开花。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尊恋物华。”唐 · 杜甫《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节录
杜甫这首诗是写的早春的江边,柳树发芽不久,就会有黄色的柳花蕊伴生。
而此时杨柳的嫩叶嫩花,却是早春小鸟的可口美食。常见的黄鹂这类的小鸟,在早春时,是以啄食花瓣和嫩叶为生的。此时柳树新枝,柳芽和柳花黄嫩清新,可以分明看见小鸟穿梭在枝条间,啄食茸茸柳花。杜甫此年已经四十多岁,人生中年,且是在安史之乱中逆行投奔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所以在乱世长安的曲江边,领略了早春。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宁知傍淇水,騕袅黄金羁。”唐 · 常建 春词二首
这首诗的头两句,因为电视剧《甄嬛传》,有了史无前例的传播。
那么这句诗显然不是写的晚春的柳絮,而是初春清新的柳花。
那垂悬下来柔韧轻盈的黄色的柳丝,上面一朵朵蒙蒙下垂的柳花,清新养眼,春气十足。用这句诗来形容还是少女的甄嬛,恰好不过。
初春的柳花,色泽鹅黄,和柳树的新叶混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早春杨柳的美。
早春诗句多有黄柳,往往是指的这一阶段,因为柳花往往和柳芽伴生。
那么晚春早夏的柳絮,也被叫作柳花,杨花,是因为此时的飞絮更加浩大,人们往往和春天的花事联系在一起,民间也称作柳花,杨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南北朝魏胡太后《杨白华》
这首诗歌很有意思,虽然名字叫《杨白花》,但是内容却肯定了这不是白杨的飘絮,而是垂柳的飞花。
阳春二三月间,杨柳一起开始飞絮如花。
春风一夜吹进的女子的阁楼,柳絮飘扬,落在了庭院。
我腿脚软软地走出房间,低头拾起柳絮,落下泪来。
那春天飞回的燕子啊,愿你们将飘落的柳絮衔起来,带入你们温暖的巢穴里吧。
这首诗非常悲情,因为年仅三十来岁的胡太后,爱上了身边的侍卫杨华,这是一个被命名和权力禁锢的青春女子,她虽然贵为太后,但是皇帝已经薨逝,无数的眼睛和毒箭都对着她和她的孩子。她抓稻草一样沉溺在对爱的渴望里,可是她的爱人,却畏惧了,带着兵马逃往敌国。她得到这个消息,手足瘫软无力,外面正是柳絮飞花的季节,纷纷扬扬的柳絮,在风中狂舞。
这位内心崩溃的太后,命令宫女在柳絮中跳舞唱着这首绝望的歌。
经历着背叛,她还在悲伤的说,我不过是渴望爱和家。
漫天的三月的暴雪,没有能够给她答案。而她的一生,也逃不过沉水而死,像风中的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中唐 · 薛涛《柳絮》
唐朝吟咏柳絮的诗,多还明丽浪漫,且此时很少有吟咏柳絮和水的诗句。
说起柳絮,也就是那种自在轻盈的飞舞,杜甫说柳絮飞舞癫狂,韩愈说柳絮缭乱狂野,总还是向上,薛涛说柳絮无情,从南边飞到北边,虽然也含着柳絮轻薄,无定性,但是和水的联系较少。
或者这些诗人从事和泥土流水相关的农桑工作少。看见的多是柳絮轻盈飞舞的姿态。
宋朝是个重视农业的朝代,士大夫也倾向在农桑中寻找寄托和乐趣。
苏轼苏辙两兄弟,听到到山野中的农夫有一套自己的对植物的见解。
说“柳花入水为浮萍,松上露堕地为仙茅。”
说的是柳絮飘到水面,就化作了浮萍,松树上的露水滴下,就长出了仙茅。
因为柳絮是柳树的种子,极其细小,落在水中时,会漂浮一阵子,而这阶段,恰恰是水生萍藻开始大面积茁生之时,人们误认为,浮萍就是柳絮化成的,是柳絮的转世。
而仙茅的种子也细小,往往飞扬附着在树木上头,经过雨水露水重新凝结沾染落到土壤里,而松树下的土壤特别适合仙茅的生长,也被误认为,仙茅是松间露水的演变。
“开花三月乱飞雪,过墙度水无复还。
穷高极远风力尽,弃坠泥土颜色昏。
偶然直堕湖中水,化为浮萍轻且繁。
随波上下去无定,物性不改天使然。” 北宋 · 苏辙《柳湖感物》节录
苏辙这首诗写的是柳絮,三月开花如雪乱飞,从来没有一朵柳絮飞出去返回。
在风中飞扬,掉在泥土中颜色黯淡。
有些柳絮飘入到湖水里,就长出了浮萍,轻盈而繁多。
而浮萍和柳絮一样,随波逐流,天性不改,浪荡一生。
明显是两种物种,偏偏被北宋两位达人混在一起,还终结了,柳絮的根性就是浪荡。
这当然是不科学的,但是柳絮化萍,成为一种晚春早夏的物候。因为此时恰恰是柳絮满湖,浮萍生长的时期。
那么民间水性杨花的成语和俗语,也应该是出现在此时阶段。
宋朝是个重视礼教,男尊女卑的时代。说一个人无常性,喜新厌旧,骨子里不改风流浪荡,就和柳絮(杨花)一样,到了水中,也只是变成浮萍,照样漂泊不羁。
水性杨花,实际上是连柳絮的前生今世和他生都否定了,相当于说一个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用以形容辱骂女性,是相当恶毒的。
”飞去飞来任意休,春风不用更追求。
即教化作青萍草,依旧无根水上浮。”明末清初 · 钱澄之《柳絮篇》节录
看看明清人写的柳絮。
飞来飞去那么任意,春风请你不要多眷顾柳絮。
柳絮即使化作了水中的青萍,也依旧是没有根基,在水上漂浮。
如果是可怜一种漂泊倒也情有可原,但是这首诗,分明是精神上进行否定。
只有纳兰性德在柳絮浮萍中间,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韧,他思念他薄命的亡妻。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纳兰性德的妻子春暮离世,如同柳絮飘走,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次年春暮夏初,纳兰性德看到柳絮池塘已经生出了无限绿藻小萍,他相信妻子或者已经转化成另外一种生命状态。
而他就像此时的藕,有着无尽的相思,他祝福妻子有灵转世,愿望她在另外一个地方珍重,但是他自己却逃脱不了回忆。
思念也是生命和爱的延续,只是在这个世上,他已经失去了特定的可以真实触及的对象。籽剩下无尽的回忆和相思泪水。
这里满满是对妻子的爱慕追思。
就算是化为浮萍,化作了任何一种生命状态,对于我来讲,爱过还爱着,就是最真实也最幻灭的事啊。
“水性杨花”目前文字最早的出处应该是《明朝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也就是在明朝初年,这个俗语就广泛流传,多针对不守信的人或者指女性的不坚贞浮浪,其源头应该是受宋朝礼教风俗的影响。
不过近年来,有一种水生植物民间叫“水性杨花”,颇叫人侧目。
原来是生长在云南 云南、四川,湖泊中的海菜。
明朝高官杨慎曾经流放云南,在那里生活了三十年,“十里湖光晴泛蝶。江鱼海菜鸾刀切”,说的就是这种类似萍藻,晚春早夏在湖中开花可吃的植物。
这种植物真是天然的美。
为什么民间叫“水性杨花”,也许是传统认为的柳絮化萍的衍生。
而这样的花开,也让“水性杨花”这个词得到升华。
原来从来就美的,就是平凡而漂泊的花草,如同每个在时空岁月里女性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