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longge 03-31 17:42 阅读 我爱育娃
世事随流水,年华逐北风。当北风呼啸而过,你会想到什么? 公元752年,年过百半的李白漫游幽州,想到的是幽州思妇,正在思念战死沙场的夫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世事随流水,年华逐北风。当北风呼啸而过,你会想到什么?

公元752年,年过百半的李白漫游幽州,想到的是幽州思妇,正在思念战死沙场的夫君: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彼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仅有三年,李林甫在这一年撒手人寰,失去掣肘的安禄山狼子野心逐渐暴露出来,在北方多次制造祸端,战事不断。

李白便在这首《北风行》里以幽州思妇的角度,传达“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生死离恨和战争控诉。

北风意象的使用,其实李白是受《诗经·北风》的启发与影响: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一方面它象征冬天的严寒,其命名与古代五行和中国季风气候有关,而战场的苦寒尤其严重。

另一方面,它象征时局动荡,《诗经》是卫国危乱贵族逃亡,《北风行》是安禄山制造的战祸不断。

而在古典诗词里,北风中不只有战乱离恨,还有多重意象表达,不比西风和东风的意蕴单薄。

北风中有***气节,经历南宋灭亡的郑思肖以菊明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北风中有壮士侠义,邵锡在“易水北风寒,荆卿去不还”中感念“千秋宝剑气,犹在碧云间。”

北风中还有边塞风光,岑参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里惊艳千树万树梨花开。

今日就一起且听且看:北风呼啸书漫卷,岁暮天寒几悲欢。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北风江寒,怀乡思归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早在《古诗十九首》,北风里就萦绕着浓浓的游子乡愁和思妇离愁,就像鸟兽草木眷恋故土。

公元729年,不惑之年的孟浩然,也曾在北风呼啸而过的寒冷江秋,深深思念着故乡襄阳。

彼时他已梦断长安,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又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惹怒龙颜,只能铩羽而归。

当孟浩然漫游到吴越,已是秋天,看着草木摇落、鸿雁南飞,他在北风萧瑟中愈发怀念故乡。

在他眼里,故乡是那么美好又亲切,在襄水边蜿蜿蜒蜒。可它又是那么遥远,遥隔楚云端。

一个“我家”称呼得是如此自然,一个“曲”字尽显喜爱与自豪,而一个“隔”字,又道尽可望不可即的思念与怅惘。

整句读下来,曲处是美,云端是美,可就是把“我”与“家”在云水茫茫中隔离开来。

越想越惆怅,越想越迷离,他只能把这思乡泪洒在江湖,遥想亲人也在孤帆看尽中盼望归来。

尾联则借子路问津的典故入诗,将仕途的无望与人生的迷茫,化在夕阳残照、江水漫漫里。

彼时子路志在追随孔子奔走,只想知道现实渡口在哪里,而此时孟浩然想追问的是人生渡口:是进是退,是仕是隐。

故而孟浩然的北风情思里,还夹杂着怀才不遇的迷茫,一如杜甫:北风黄叶下,南浦白头吟。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2.北风吹雁,雪中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笔下的北风,伴随着大雪纷纷,呼啸在与故友分别时。

三年前,高适与被后世视为盛唐顶流诗人的李白、杜甫相识相交,并在同游梁宋后挥手告别。

此后辗转各地的他在睢阳与好友久别重逢又匆匆告别,这首赠别诗也足以将其送入盛唐顶流。

因为在北风呼啸、黄云漫卷和暮雪雁飞里送别,本是一件让人黯然销魂的伤心事,可高适却以豪迈之语诉悲壮之情,冲破了以往悲伤恨别的窠臼。

尤其此时高适也人到中年,这三年来虽然四处寻找入仕机会,但依然一事无成、贫苦潦倒。

好友董庭兰也在这年春天随着恩主房琯的被贬,从昔日吏部尚书的风光门客沦落为漂泊孤客。

我未成名君未达,这样的故友重逢,怎会没有世事沧桑、岁月蹉跎之感,但高适巧妙化解。

他不想将离别的哀怨覆盖在本就惨淡的人生里,而是劝勉友人必会名扬四海,知己相逢。

这知己不是故友,这相逢不是重逢,而是纵使前路漫漫,知君到处有逢迎,自有志同道合者。

这是高适对董庭兰的祝福与勉励,也是写给自己的慷慨悲歌,盼望文章惊四海、知己遍天涯。

这种离别豪情,岑参也曾在“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里送友归京: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3.北风裙带,拜月闺情

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唐•李端《拜新月》

北风吹过的地方,不是只有寒冷与哀愁,也不只属于冬天,李端笔下的北风就很轻盈玲珑。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拜月的习俗,如七夕节拜月乞巧,中秋节拜月团圆,寄托美好的愿望。

这首诗里女子也在拜月,虽不见其貌、不闻其声,但却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少女的娇美纯情。

从开帘见新月到即便下阶拜,一“开”一“见”一“下”一“拜”,少女的急切即传递出来。

或是这一轮新月期盼已久,或是不过见月临时起意,总之少女内心幽情必须要通过拜月实现。

并且此情只能说与清风明月知,轻言细语还怕被人听到,足见少女的娇羞可爱、纯真虔诚。

如此夜深人静之时,院落里除了隐隐约约的喃喃细语,就只有微微北风吹过盈盈裙带的画面。

而这幅临风拜月、风吹裙带的画面定格,是写实也是象征,仿佛看到一种柔美的情愫在风月中摇曳,它不苍凉也不浅薄,只是属于少女闺情独有的纤细与轻盈。

它不是陈衍笔下的“金缕花枝,北风裙带,别离最是今年”将幽幽离恨一语道破,思念焦灼。

它妙在没有说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或许拜月所求正是:北风如解意,寄我常相思。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4.北风吹雨,豁然开朗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宋•张耒《初见嵩山》

张耒笔下的北风,给人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也无凛冽之气。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宦海沉浮多与苏东坡仕途上的进退紧密相连,几经贬谪与磨难。

这些年车马劳顿,日复一日奔波在浮世尘埃,一个“困”字足见身心俱疲,潦倒失意。

此时从临淮主簿赴任洛阳寿安县尉,也是一路风尘仆仆,这样的辗转各地不知已有多少春秋。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年还有青山相对陪伴,在近山而志高中让他暂时忘却人生惨淡。

此刻日暮天寒,一阵北风吹过,顿时云雨消散,只见峭拔清瘦的嵩山青峰从云后豁然出现。

一“去”一“来”,嵩山的清瘦神韵扑面而来,人生的失意困顿随之消散,尽显豁达。

虽然这首诗的落脚点在嵩山,可诗意却要从北风吹雨去才能得来,没有云消雨散哪有数峰来。

就像张耒的人生,没有这些风雨的洗礼,怎么会领略到高山清瘦的丰姿神韵,练就内心豁达。

这北风吹过的青山是其高情远致的人格显现,一如梅花:北风号夜天雨霜,屋东梅花晨洗妆。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5.北风吹雪,欢度除夕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宋•陆游《除夜雪》

陆游笔下的北风吹雪花飘,虽在寒冬,却给人以温暖与欢喜,因为正值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

这一夜想必陆游一直在守岁,在四更天时呼啸而来的北风带来了纷纷大雪,真是好雪知时节。

满心欢喜的陆游,一边想着瑞雪兆丰年,一边赶快把迎春桃符灯下挥笔写完,要喜上加喜。

这份迫不及待看似急切,但流露的却是岁月静好的惬意,而不是为了生活风雪漂泊的辛苦。

大雪纷飞的除夕,忙把新桃换旧符,是为了辞旧迎新而忙,是为了祝福未来而忙,忙中自乐。

而旁边还有半盏屠苏酒未喝,窗外北风吹雪,窗下红炉灯火,整个节奏缓慢温馨,充满希望。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不管窗外风雪再大,一家人只道:但爱窗间冬日暖,不知门外北风凉。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6.北风云山,古今幽恨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纳兰笔下的北风,一如他写的秋雨苍凉深情: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倘若不看全词,纳兰笔下的北风和秋雨,很容易被理解成单纯的儿女情长,道尽绵绵相思。

其实这首词都是写于纳兰出塞之时,他感慨的是古今幽恨几时平,哀叹的是铁马金戈千般泪。

不管是北风吹断战马鸣,还是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都是借助萧索之景传递千古兴亡慨叹。

当然怀古,必然伤今,千古多少恨里自然夹杂着此生漂泊、仕途不顺、人生苦短的百感交集。

只不过他笔下的边塞北风难复盛唐气象,一如李白所写: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读完古诗词里的这些北风呼啸,不知哪首诗能让朋友们在这寒潮席卷来之时,能聊表慰藉。

愿北风知君意,年华与梦长。

文章评论

生死悲欢六首北风诗词(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