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经典古诗有哪些(描写山峰的8首经典诗句)
这一期,为大家带来8首非常著名的“山”诗,出自7位从古至今风格各异的诗词作者。
有泰山的巍峨庄严,有庐山的哲思妙趣,有华山的险峻高迈,也有终南山的浩大,有空山林的寂静。
不同的山脉,也寄托了诗人心中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有豪迈、有豁达、有辛酸、有思念,等等其他,不一而足。
壹
望岳
杜甫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笔下的泰山,一如他年轻时候的凌云壮志。
许多人读到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的时候应该都会有一点惊讶。杜甫被称为诗圣,诗作被称为诗史,经典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怎么会写出如此豪迈的少年诗词呢?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那时候,正是盛唐理想最为炽烈的时候,杜甫自然也心怀大志,立志做一名有为青年。并且他有说这话的底气,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家里世代为官,自己更是自幼勤学,博学多识。
于是他离开家,游历名山大川,路上还遇到了李白与高适,共同漫游了两年多的时间。杜甫那时满心觉得自己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皇帝会赏识他,给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机会。后面困顿长安的十年,与安史之乱的巨变,都不在杜甫的计划之中。
希望这一首诗,能让大家记住一个年轻的杜甫。
贰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
苏轼这算一首理趣诗,看着是写景,其实是说理为主。诗的内容主要是自己在游山过程中发现的一个生活哲理。
看着一座庐山,横着看、竖着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站在不同的角度,总能看到庐山不同的一面风景。
难道它就是千变万化,没有一个真实的样貌呈现给世人吗?
这当然是说笑,那为什么我看不到一个完整、真实、不变的庐山呢?原因是我现在身处山中,对山的观察始终是片面的。
想要从宏观上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个事物的完整轮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跳出去。
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得也是类似的道理。旁观者的角度,是更加理性,是更适合全盘分析问题的。
而苏轼将如此深刻的道理融进一首诗中,手段不可谓不高。
叁
鹿柴
王维 〔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空山,大概也是晚年居住的终南山。这首诗很妙的点,在于王维的描写角度。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这首诗里就体现的很明显。
他是如何刻画空山之空的?
第一点,是留白与画外音。一大片的空山留白,加上远处隐隐约约的人声,以动衬静,而山愈静。
第二点,是铺排光线与意象抓取。阳光透过树叶,影子洒落林间,轻轻点在一片青苔之上。
王维只讲了这两个点,在画上留下了无数供人遐想填补的空间,而空山之空,也就跃然乎纸上了。
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唐代〕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的敬亭山。在看来万物皆有灵的眼中,也是他为数不多的当世知己之一。
当附近周旋的鸟儿各自高飞,当停泊卷舒的云彩各自远去。茫茫天地间,唯有一人一山,相对忘愁。
伍
终南山
王维 〔唐代〕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笔下的终南山。
前半首写浩大。山高,接近天都;山长,连山到海。
高耸的山峰周围环绕着白云青霭,远远看去苍茫一片,如在云天之中。等你真正攀登上去,则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山顶回望,白云渐渐抱和在一起,曾经弥漫的烟霭也不知何处,淡淡地在身边逝去。
五六句继续写山之大,连着占据了天上的好几处星辰分野。跨度之大,众峰间的阴晴都不能统一。
以问樵夫结句,是经典属于王维的清淡留白技法。
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唐代〕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这首诗主题不在山,而在心。登山望远,望的是故园方向。
因为心中郁结,所以尖山如同一片片剑芒,割痛了柳宗元的愁肠。
柒
咏华山
寇准 〔宋代〕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写作这首诗时候,寇准好像不过十岁左右,算是一首神童诗。
整首诗的角度是山顶角度。
前两句望四周,举目只有天空在上,周围再没有跟华山一样高的山峰。
后两句望上下,太阳此刻离自己是如此接近,而曾经高高在上的云彩,如今也已温驯漂浮在脚下。
捌
念奴娇·昆仑
毛泽东 〔近现代〕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