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8首古诗经典(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少年时,任侠仗义,尚武好剑,十八未知书,后因持剑伤人事件,幡然悔悟,闭门苦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陈子昂以刚健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盛唐诗人张九龄,李白,杜甫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诗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分享8首陈子昂的经典诗作,感受“诗骨”的风采。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闲时品读。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1.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魏大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出征,作者赠诗送别,全诗8句,用了5个典故。
“匈奴犹未灭”,借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典故,抒发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魏绛复从戎”,春秋时,魏绛曾以和戎政策消除晋国边患,诗人活用典故,把魏绛比作魏大,变“和戎”为“从戎”,点明魏大从戎是御边卫国的壮举。
三河道,《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诗中指在都城长安送客的地方。
六郡雄,原指‘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这6个地方的豪杰,诗中专指西汉时在边地立过功的赵充国。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的意思是: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不免有些惆怅,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六郡雄杰的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以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单于后,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返。作者借典故激励魏大,扬名塞外。
全诗慷慨悲壮,豪放激扬,振奋人心,读来有气壮山河之势。
2.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这是一首针砭时政风气的讽喻诗。当时,武则天为了夺取政权,杀了许多唐朝的宗室,甚至杀了太子李宏、李贤、皇孙李重润。满朝文武为了表忠心,上行下效,干了许多自以为“大义灭亲”的残忍事。陈子昂对这种奸伪残忍的政治风气深感愤怒,于是作此诗以谴责。
诗中提到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
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把乐羊的儿子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喝了一碗儿子的肉羹,后中山国降。魏文侯因其‘食子肉羹’的残忍行为,‘赏其功而疑其心’,只是重赏军功,并不重用乐羊。
都说虎毒尚不食子,一个人连儿子的肉汤都能喝,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这是马屁拍到马腿上去了,估计事后应该哭晕在WC了吧。
秦西巴是中山国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猎到一只小鹿,交给秦西巴带回宫。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已。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善良的人,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上天不会亏待善良的人!
一个人宁愿冒着得罪上司的风险,也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可见有足够明辨是非的能力,堪当大任。
3.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万岁通天二年(697),武后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不晓军事,陈子昂屡献奇计,不被理睬,反遭贬斥,作者有感而作此诗。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有名的贤明君主,公元前312年执政后,招贤纳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
黄金台,也为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筵请天下奇士,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乐毅麾军伐齐,使齐几乎灭亡。
诗人深感当今世路的坎坷,用“登”,“望”两个字表达出对古人的强烈推崇和向往。
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的“黄金台”早已不见,燕昭王去哪了?
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
诗人写这首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的将领武攸宜却昏庸无能,诗人只好感慨“霸图今已矣”,国事日非了。
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非但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制,更让他感到前路茫茫。
“驱马复归来”表面是写骑马归营,实际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不久,诗人解官归故里了。
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
4.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这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的一首诗。“次”是停留的意思。
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中,我孤独地行走着。开篇就定下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伤感情调。
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一不是陌生的景象,愈行愈迷茫,暮霭中,我终于到了乐乡县城。夜色吞没了野外戍楼上的荒烟,荡平了深山上的林木,看上去一片模糊。
面对如此寂寥的夜幕,诗人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噭噭夜猿鸣”这清亮而凄婉的猿啼让我心中更添无限惆怅。
背井离乡去他方,他乡再美,再好,也满足不了思念自己家乡的那颗心。
5.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兰若既不似菊花般清高怒放,也不似牡丹般富丽浓艳。它花红茎紫,叶儿青青,却清香幽雅。遗憾的是,秋风瑟瑟,兰若被吹得日渐枯萎。
作者以兰若自比,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却屡受排挤,正所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41岁时便被射洪县令段简所害,一如这幽独的兰若,其清香芬芳终是没能抵抗住风刀霜剑的摧残。
6.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句句写鸟,也句句是写人。
翡翠鸟,生长在南方,筑巢在神话中名贵的树上,鸟本来雌雄双飞,不幸的是,因为它的羽毛长得漂亮,而被美人所喜爱,被‘虞人’网罗杀了,并将羽毛呈送,妆点在美人的头上与床上。
诗人因其才华被武则天赏识,只能在她的统治下做官,丧失了政治上抉择的自由。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鸟因其美丽的羽毛而被杀戮,人因其过人的才华而遭忌妒。陈子昂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后冤死狱中。
象因齿,麝因香,而遭杀身之祸,这样的遭遇,令人叹息,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7.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遂写这首离别之作。
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面对丰盛的席宴,我与友人相对无言,只是频举金杯“劝君更尽一杯酒”。饯别的厅堂里回响着朋友的殷殷叮咛,此去山长水阔,路途遥远。
朋友们把臂送行,宴席一直持续,直到树荫遮掩了明月,长河消失在曙光中,分别的时刻终还是来到了。沿着这悠长的洛阳道踽踽独行,不由兴起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那一夜的分手,话别的是千山万水;那一夜的拥抱,抽离的也许是后会无期。
8.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化用《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境更苍茫遒劲,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千古传诵名篇。
幽州台:即蓟北楼,在今北京市。登上这古老的幽州台,想起了古代的事。战国时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这些历史事迹让诗人无比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
登台远望,但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而自己有如沧海一粟,不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如恒河一沙,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正如苏东坡所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