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经典古诗有哪些(范仲淹经典五首宋词)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期间,因西夏与北宋长期对峙有感而发,作此词。
这首词描写了浓浓的悲凉气氛,又给人奋发向上的激励之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一个“异”字,吸引住了读者的关注。到底“异”在哪儿呢?原来,就连大雁都不愿意在这荒凉的地方生活,纷纷远去而“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股战云压城的气氛袭面而来。“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四个名词勾画出边塞的风景,充满野性和荒凉。整句又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经典画面。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边塞的军人饮着浊酒,却难掩思乡之情,可是敌人还未曾击败,又怎能归家团圆呢?该句又让人想起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阔,为军人的付出深为动容。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末句与上句连接,幽怨的羌笛声中,塞外的大地上布满寒霜,将其当成一片苍凉的白色。夜深了,人还无法入睡,白发将军和远征的军人还在默默流泪。为何流泪呢?词人没有交代,结合南归的大雁和幽怨的羌笛,多半是因为思乡而泣。但因为军人职责所在,国家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将士们为国家计,也只能在这边塞的孤城里尽忠职守了。
苏幕遮·怀旧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作此词时奉命镇守陕西,以防西夏进犯。词人久离家乡,词风雄壮又见哀切,抒发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水天相接的江野,勾勒出一幅寥廓绚丽的深秋景色,抒写了词人的思乡情怀与羁旅愁绪。
上阕为读者呈现一派萧瑟秾丽的秋之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词句开篇塑造了典型的秋日意象,万里晴空下,黄叶落满地面。江上波涛翻滚,升腾的烟雾缭绕,青色的江水与天空相接,浩瀚广阔。日落时分斜阳洒下金光。“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芳草本就无情,写芳草无情,反衬作者心中情之深。
下阕词人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苦。“黯乡魂,追旅思”,词人远离家乡,追怀一路羁旅的思绪,愁意万千,夜夜只盼好梦能入睡。孤身客居他乡,甚至不敢登上月色里的高楼,生怕触景伤怀。“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思乡之情深可见一斑。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此词写羁旅之愁思。上阕由秋之夜景,撩起他羁旅怀乡的心绪。起句“纷纷坠叶飘香砌”,先从秋之萧索落墨,有秋至凄凉的感觉。接着以“夜寂静,寒声碎”,写秋夜的沉寂,反映一个羁旅者难以入寐、辗转反侧地听着阶前细碎落叶声的心境。底下“真珠帘卷玉楼空”一句,更加深了秋夜寂静所给予作者的孤寂感;“天淡银河垂地”,又从写景中表达出作者的远望凝思,此与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一情境。因此才有下文“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这种月长圆而人长离的怅恨。
下阕完全着重于写离情之凄苦。首句“愁肠已断无由醉”,言离愁之深非酒可解;次二句“酒未到,先成泪”,言借酒浇愁,而愁上加愁,此与《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同,而愁又过之。底下“枕头敧”三字,写孤眠不寐、辗转反侧的情景,其上用“残灯明灭”作烘托,更显出凄苦悲凉的气氛;“谙尽孤眠滋味”,则见其孤枕难眠之久而深。结尾“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三句,写其愁常涌于心头、现于眉间,无法免除。李清照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脱胎于此,而青出于蓝耳。
此词写得淋漓沉着,极有情致。由于作者能把当日的环境和内在的情绪一一写出,故能真切动人。李攀龙云:“月光如昼,泪深于酒,情景两到。”寥寥数语,确能指出本词的优点。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古人经常在酒席上拟一些题目,分别赋诗填词,以助酒兴,叫做席上分题,故此篇题为“与欧公席上分题。”词的上片写因昨夜读《三国》引发的感慨;下片则化用了唐代白居易《狂歌词》的诗意,说明人应当及时行乐。范仲淹在创作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时,态度是严肃的,采用的也是古文这种文人心目中比较“高贵”和“正统”的体裁,而在与老朋友一起喝高粱酒、无拘无束地闲聊白话时,就不免戏作小词了。在这首词中,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岳阳楼记》里的另一位范仲淹。
这是一首咏史词,主题是感慨人生短暂、寻求及时作乐,这样的思想在范仲淹作品中比较少见。欧阳修是范仲淹志同道合的好友,终身服膺范仲淹。在好友的酒宴上,饮酒松弛之际,范仲淹难免有些牢骚话。他嘲笑曹操等人纷争不已,在“徒劳心力”中虚耗时光,比不上刘伶在醉乡中逍遥度日。
下阕范仲淹更是用算术方式告诉人们时光的可贵:人无百岁,老年衰疲憔悴,年幼懵懂无知,剩下青壮年时光就非常短暂。如果这段可贵的时光再被“浮名牵系”,钻营奔走,一生就没有快乐时光了。众所周知,范仲淹有异常坚定的入世志向,晚年退居邓州时尚且表示:“进亦忧,退亦忧”。
这首词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仅仅是酒宴间的一时牢骚,是对自己政治志向不得实现的不平之语,由此可见范仲淹寻常人生的一个侧面。可惜欧阳修及其他参加这次酒宴的“分题”作者的歌词已经失传,无法更多地还原当时的情景。这首词通俗畅达,不避口语,与其他四首歌词风格不同。欧阳修有大量的俗词创作,或许范仲淹此时受到欧阳修的感染。同时也展现出范仲淹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宋人填词,都是休闲娱乐的行为,是游戏之作,与创作诗文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文体中,比较容易流露出不合主流倾向的一些情感,遣词造句也比较随意。我们也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理解范仲淹这首词。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宋】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退出政治中心舞台,移知邓州,居闲休养。在邓州期间,范仲淹修缮亭台楼阁,以作游览消遣之地。邓州城东南的“百花洲”,经范仲淹重新修建,成为范仲淹经常流连忘返的场所。这首词即咏写游览百花洲的情景。
春暮风光灿烂的时节,到百花洲寻芳探胜。花水影映,莺歌蝶舞,如入桃源仙境。范仲淹陶醉在美景之中,似乎忘却了“功名得丧”给他带来的困扰和苦恼。范仲淹在诗歌中也反复咏写百花洲的景致,《依韵答王源叔忆百花洲见寄》说:“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西湖?”范仲淹经历了“庆历革新”的是是非非,此时特意借百花洲景色抚慰自己,在此类诗词创作中就力求洒脱,告诫旁人“莫怪山翁聊逸豫”。但是,结尾“争教我辈无欢绪”的努力中,透露出对现实失意的无法真正释怀。正是这种心态作用,这一阶段才有《岳阳楼记》如此伟大的创作问世。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