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18首唯美冬日诗词)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元】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这首诗描绘了立冬时节的景色。首句写小雨,小雨带来了丝丝寒意,但是还没冷到结霜的地步,这是诗人的切身感受。第二句写庭院前的树木,入冬天寒,树叶变得半青半黄,这是从视觉角度写诗人所见。第三句写诗人的感叹,感叹这样像春天似的天气恐怕不多。最后一句从嗅觉角度写梅花传来的缕缕幽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盛开的赞叹之情。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山中之景。诗中前两句,寥寥十字,就描绘出典型的初冬之景——清水白石,苍山红叶,色彩鲜明和谐,景物错落有致,很富画意;后两句添写绿树荫浓,翠色欲滴,使得小诗格外清新隽永,情趣盎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汉】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北方的自然和生活图景。前八句用北风徘徊、繁霜霏霏、鹍鸡晨鸣、江鸟雁南飞、鸟兽潜藏等物象写北方自然风光。九至十二句写农家结束了繁忙的农活,旅店开张的忙碌情景。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诗篇反映了战后局部地区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以及诗人渴望国家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繁荣的人生理想。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写雪景。首句写随风飘舞的雪花姿态很美,让人百看不厌。次句写雪下大了,白茫茫的一片,看不见树,看不见山。
后两句写人,诗人寂寞独坐,屋内凄清,屋外片片飞落的飘雪,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片寒冷。诗人在这里用飞雪的意象暗喻自己寂寥漂泊的人生,借以烘托内心的幽怨与神伤。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诗的首句用典,点明独酌原因,总领全诗,透露出孤独寂寥的情思。次句承首句实写夜饮,通过叙事进一步烘托忧愁寂寥的情怀。第三句转而写景,独出心裁。诗人独斟独饮,郁结心中的忧愁久久不能排解,于是他停杯罢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的洁白梨花。此处看似纯写景色,实际此时的诗人早已因景生情,愁苦之情溢于言表。末句的问句,凝聚着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乡的哀情、仕途不顺的愤懑、壮志难酬的痛楚,令人叹惋。
天净沙·冬
【元】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这首小令选择了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苍凉的氛围之中:在暮色霭霭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凄苦的号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四方,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景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王国之邦,从小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离,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后任于金、宋、元,这样的经历使得白朴终身没有出仕,他的作品中也常有对人生的慨叹。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时期,表达了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烘托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意境,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早已看到了铺天盖地的茫茫大雪,更感受到了凛冽逼人的严寒气息。
三、四句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万籁俱寂,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江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茫茫大雪中独自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当时诗人的心情本就压抑清冷,再加上夜间大雪,更显孤寒难耐。诗题为“夜雪”,所以诗人没有进行正面描写,而是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首句通过一个“冷”字,不仅点出雪天,而且暗示雪大。这个“冷”字不仅指空气寒冷,而是已感衾冷,可见雪落时间已久。其次,“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的光亮。最后两句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因为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边塞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写漫天大雪中边地的壮丽景象。后八句写送别,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表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象,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既写出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全诗内涵丰富深远,色彩绚丽,气势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这首诗以质朴而深沉的语言写出了诗人冬至日在家中的日常活动,结尾的梦境拓展了诗意,也符合冬至到、阳气始生、春将归的自然规律,同时包含着诗人的人生感触。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人从各个角度描写了孩子玩冰的场景,突出“稚”字,充满乐趣:心情方面,寒天“弄冰”,童心炽热;颜色方面,“金”盘“彩”丝穿“银”冰;形态方面,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方面,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声意俱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孩子们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冬日的严寒,保持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天真的本性,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栩栩如生。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以老者的眼光描绘出稚子的情趣。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时令,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首联,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春天也即将来临。诗人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为总起句。中间两联是分承:颔联,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渐长,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用河边柳树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尾联以抒情结尾,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唤起了对故乡的追忆,虽独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畅饮。“事”“景”“情”三者交相辉映,互相烘托,反映了诗人悠然的舒适心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六)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泛舟漂行的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有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佳作。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这是一首独具匠心的借景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路上飘雪后的情景的描写,表达了期望白雪能够盖住人世间所有罪恶的愿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坐窗前,欣赏着雪花飘落窗边,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明亮了。后两句写诗人想到此时若登上高楼欣赏郊外野景,那野外崎岖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茫茫无边的洁白天地。诗人是多么祈盼白雪能掩盖世上的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无瑕美好啊!结尾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愤不平。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一幅雪后初晴、大地银装素裹、天寒地冻的画面。后两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天气的寒冷,又通过天气的严寒反衬出梅花不畏风雪、迎寒开放。“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
诗中,诗人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梅花迎寒开放,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与情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的所见所思。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是在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迷茫辽远,暗示旅途中行路的艰辛,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于借宿的心情。次句点明投宿的地点。主人家原本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显得愈发贫寒。“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意境。
后两句写诗人留宿之后的情景。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而听到屋外犬吠声不止。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回来了吧。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落笔,呈现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笔凝练,描绘了一幅以旅客暮夜寻宿、主人风雪归家的寒山夜宿图。本诗按照投宿的发展顺序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贫寒生活的深切同情。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写了一场完整的狩猎活动,前四句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收猎回营的情景。没有大场面的描写,只有细节的点染。“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将狩猎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忽过”“还归”抓住的是将军回营途中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让读者似乎感受到了将军飞驰而过产生的风。
全诗一气呵成而又层次分明:以动景起句,渲染气氛;中间四句以飞动的意象、明快的节奏,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将军打猎、归营的情状;以静景结尾,首尾回环映照。
总之,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法来描摹人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表达出诗人渴望征战沙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点绛唇·梅
【宋】朱翌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归来也,风吹平野,一点香随马。
这是词人雪中游湖观花而作的一首咏梅词。上阕写词人看到的意境,状物绘景,短短四句,有声有色地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下阕写词人于雪中感受的春意,和观梅归来喜悦的心情。
全词语言清新明丽,素雅恬淡,却意蕴深远。词的上阕属景语,下阕属情语。不管是写景还是抒情,都用疏淡笔墨。空白较多,引人遐想与深思,有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也与咏梅题材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