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5首意境绝美的古诗词)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借乐府旧题写新五古,《乐府古题要解》的作者注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即写别离之情。此诗写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思归家乡,而家乡的妻子独自在高楼哀叹思念将士。
全诗写辽远开阔的边塞风光,一轮明月从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头升起,在茫茫山野上显得更加寂寥。皎洁的月亮升起,只见无边无际的云海萦绕在明月周围,被浓雾笼罩的山峰突然显露出来,层层叠叠、隐隐约约,气势非凡,苍茫奇绝。
长风浩荡飘忽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风从万里外吹来,不知带着多少人的故事和思念,一直吹进玉门关。
一片苍茫的景色后,写到玉门关的将士,又写到战争悲惨残酷的景象。忆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这里运用汉高祖领兵征战匈奴的典故,当初匈奴大军在白登山包围高帝刘邦七天,而今吐蕃觊觎、侵扰青海大片壮美河山。如今大唐虽强盛,但是边境一直受到窥伺,从未肃清过。所以,边境一直重兵把守,这是自古以来历代朝廷的征战之地,将士一批一批被征召而来,但是有来无回,没有见过有兵士生还回家……
出征在外的戍边战士遥望边城而思念家乡,明月照亮着边塞的苍苍茫茫和荒凉,举头望着一轮弯月,让思绪飘进家乡的月夜,不知道独身在家乡的妻子会不会在高楼上眺望着远方,思念戍边的守边人?
高楼,明月,思妇,自古以来都是令人动容的意象——每个普通平常的戍边人,都是思妇家中最深的思念。诗人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笔法,将戍边战士的抬头遥望故乡和家中思妇高楼远望的目光对接,一个画面,两种情思,人间最愁是离别,最难的是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否重聚。
关山明月、万里长风、沙场哀怨、思妇之情,李白将一幅边塞情思画景徐徐展开。他将诗写成故事,在点点离思忧伤中又赋予了豪壮雄浑的气势。
李白就是有这个笔力,也有这份如有神助的天赋,他无依无傍,写旧题,抒新意。无论苍茫和悲思总是像投石入水一样,激荡在人心间,留下永恒的情感涟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马致远却跟他的名字寓意不同,其早年追求功名,以求报效国家,但官路坎坷,空有政治抱负,不被赏识。在看透人世沧桑,体会到炎凉世态后,归隐山林,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
马致远作品形式多样,艺术高超有张力,有引人共鸣的杂剧,俊雅清丽的散曲和浑然天成的小令。而小令中传世的经典作品《天净沙·秋思》,为其赢得“秋思之祖”的高度赞誉。
枯萎泛黄的枝藤,缠绕在历尽风雨的干瘪老树上,乌鸦在老树上栖息,嘎嘎地叫着,悲凉的声音附和着干冽的秋风,老树上的枯枝黄叶几近凋零。小桥下的潺潺流水也沾染上秋的肃杀,默默地流去。
古道边芳草萋萋,西风卷来,漂泊的人和一匹消瘦的马恹恹地前行。全诗没有一个秋字,但九种景物铺满了悲凉,晚秋的凄婉萧条尽在每一个抹上灰暗色彩的景物里。取景虽小,但意境无限。
这幅绝妙的秋景断肠图,以秋之萧瑟与作者内心的愁情相映衬,以悲景写悲情,更加觉得苦彻心扉地悲凉。
再来说情,前有九个意象入曲,悲凉之意入骨。小令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内心无法自抑的愁苦情绪:我就是那个在天涯漂泊的断肠人啊!
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远方的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有谁知?当路过温馨的农家时心生的羡慕有谁能懂?“小桥流水人家”一句读来感觉亲切而温馨,可仔细想来,异乡的幽美、恬静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显示了这厢烟火人家的和乐,那厢漂泊在外的孤苦无依。
古诗中也常写秋,滋味别有不同,如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区别于传统伤春悲秋的写法,旷达中透出豁达乐观的心态。与马致远相比,一个悲秋到极致,一个壮美而昂扬。
每个人都有秋思。也许,悲观的时候,我们也像马致远一样感到孤独寂寥。但是,极致的秋思正是人心的映照。你心情欢快,诗情直通碧霄自然爽朗。你心情低沉,即使风轻云淡天高远,在你眼中也只余秋风席卷黄叶的萧凉。
宿湘江
【唐】戎昱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
戎昱的写景诗多流露思乡之情,但《宿湘江》一诗却别有一番风味。《宿湘江》将在湘江边投宿时所见的秋风卷黄叶、秋月的光华、满怀离思的游人一一道来。
前两句写正逢九月初秋时节,诗人投宿湘江边,信步来到江边漫游,天色渐晚,而度过了春夏的水涨节气,九月的湘江水并不急湍汹涌,反而如秋天的寂寥深沉一般细细流淌着。
湘江下游地势平坦,沿河的沙洲隐约可见,诗人在夜色中漫步江边,不知不觉间,秋月渐渐升起,月华映照黄沙,秋月皎皎,虽无春日之灿烂,却多了一种静谧的、朦胧的优美。秋月的光华洒在细沙之上,更添淡淡的忧伤。远望流水,脚踩黄沙,仰望秋月之华,“唯览”一词包含多少无奈之情。
关于湘江,我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诗情画卷。而戎昱笔下的秋夜湘江,有一种淡淡的、迷离的美。
诗的后两句写景写人,接着写第二日的江边景象。秋风吹卷着枯黄的叶子,在空中起舞,飘落在江面,随着江水飘零而去。黄叶秋风是悲秋的典型意象,风的动态因吹黄叶而显现。值此良夜,不知道人们是否也像诗人一样独步江边思念故乡?
诗句已写完,而留下了余味,那小舟上满满的游客,是继续前行漂泊,还是因回到家乡而欣喜呢?
诗人途经湖南湘江,见湘江月色有感而发,在赞叹湘江独有的风情外,也透露出诗人的感伤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虽简短、朴实,却给人无限的遐思和沉郁的伤感。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而在如此大背景之下的吴均也因动乱不堪,满心疲惫,把心思放到了山水风光之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文笔清新自然,心里的忧愁也随烟雾都消散尽净了。
《山中杂诗》是吴均最为擅长的写景闲适诗。此诗文字简练通俗,语言清新优美,描绘的意境很深远。
山和天相连的地方云烟缭绕,那烟飘飞向上,云慢慢游荡。青翠的竹林浓郁茂密,在那枝叶的缝隙里有夕阳的余晖洒下。一个“窥”字,生动地写出夕阳西下的场景。
而这时竹林里的鸟儿来到院落里觅食,忽然扇了扇翅膀欢快地向屋檐飞去。那场景多么富有生命活力。山上的小屋坐落在地势极高的地方,那白云悠悠竟然从窗户里轻轻地飘出来了。莫非白云深处的人家,就是这里?
天上白云飘飘,山上尘烟袅袅,林中竹叶摇摇,院中鸟儿喳喳,屋内人儿欢笑。幽居在山中,和云彩作伴,和风儿相依,多么的惬意。山居之乐,乐在恬淡。山居之景,美在清净。
送别
【当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是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他谱写的曲子有西方音乐的优美动人,清新流畅,又传承了中国古典诗词意蕴深远的气质。其词虽典雅但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送别》这首歌曲,为李叔同和朋友挥别后内心触动所作,流传至今,依然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其歌词婉约清新,情真意切,真挚凄美,渲染了离别之情,语言直白,而意蕴无穷。《送别》的体裁很像宋词的小令,通体读来节奏强烈,只觉淡淡离愁在心头。
《送别》题目点出离情,芳草萋萋与天相连,和老友相会在长亭之外,古朴的道路边。这一条古道不知见证了多少离别,古往今来,最苦是相思,最伤是离别。别离之情溢出诗卷。
晚风吹拂着因离别而招手挥别的垂柳,笛声本悠扬缠绵,却因哽咽而曲不成调,眼看夕阳西下余光映照到遥远的山的那边,不知离别的朋友何时才能相见。一首残曲,诉说着心中的羁绊。
天涯海角永不可及,断肠人又添了一个,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知心好友却都零落在天涯,这怎能不让人怅惘?
在这离别的夜,生怕连梦境都充满了凄凉寒冷。喝酒吧,忘却一切,人生得意须尽欢,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相聚时光。
人生苦短,诗人由景物渲染升华到对人生的感慨。
后四句,首先叠一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引发离愁,“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亲爱的朋友啊,此次离去,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来的时候请你千万不要徘徊,我一直在这里等待着又一次的重逢。
人生的欢聚总是短暂的,而离别总是那么多。我们总是经历离别,和昨天告别,和亲人别离,和生命的流逝、时间的匆匆挥手。别离之情层层递进——先写景织造情境,后抒发饱满有力的感情。
人生路,话离别。长亭外,古道边,歌声犹在,知交已零落于地角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