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longge 03-09 17:42 阅读 我爱育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关于桃花的诗词有很多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关于桃花的诗词有很多,桃花自从被赋于美好的喻意,比如《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而我今天想用一首《乱世桃花》的歌词来表达桃花的美好,求遂我普世太平愿。

女:桃花飘梦魂断

情不死心更乱

。。。

男:桃花岛欢笑短

人在愁风雨乱

。。。

女:桃花飘换人面

男:桃花开可更艳

合:几许烽烟已忘心中恋

求遂我普世太平愿

。。。

合:纷纷飞飞风里转

断断续续半份缘

生生死死可再两手牵

追追赶赶飘更远

日日夜夜痛没完

不懂我不解我心乱

女:桃花飘换人面

男:桃花开可更艳

合:几许烽烟已忘心中恋

求遂我普世太平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又号玄真子。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他的作品多写隐居于山水之间的闲散生活,诗风清新自然。

张志和是诗人也是画家。一天,颜真卿与众门客聚在一起喝酒,众人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张志和唱了首《渔歌子》。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词欣赏,互相赞美。

张志和让人拿来丹青,为这些词配画。颜真卿和客人们传看这些画,见张志和的画天真自然,将词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都忍不住点头称好。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全然不顾细雨斜风,乐而忘归。

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唐·王维《辋川别业》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写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先写作者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

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最初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山庄,是为了给信奉佛教的母亲提供一个清净之地,安心修行。

后来朝堂变幻,王维逐渐起了归隐之心,开始不断游离在庙堂与江湖之间。

辋川别业就成了王维追寻心灵安宁的重要场所,他的很多作品都与辋川别业有关。这个空间不单是一处宅院,更是一个精神上的空间。

写下此诗时王维阔别辋川将近一年,再度归来恰逢春耕农忙时节,目光所及皆是春光旖旎。

尤其在春雨的洗涤与滋润下,草色青翠欲滴,桃花娇艳似火,在山野与溪水之间,尽显明媚。

王维面对此景,以画家之眼入诗人之心,说草绿可用作染料染衣,桃红热烈得即将燃烧起来。

由此一来,静态的桃红草绿,瞬间变得灵动了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生机盎然。

尤其这草绿堪染,与“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了王维由衷地喜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明媚,我懒洋洋地倚着春风有点发困。江边感开着一簇没人欣赏的艳丽桃花,让人不知道是喜欢深红的好。还是浅红的好。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定居成都草堂,有了安身之所。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

他漫步于江畔寻花来排解心中的愁闷。在明媚的春光中,江水东流,春风拂面,还有那盛开的艳丽桃花,让诗人不知不觉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

紧接着他是来到了黄四娘家于是又有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如此看来杜甫真的爱花、或者是更珍惜漂泊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

生活在战乱中的人,不求大富大贵,高官厚禄,有安定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时光。

这首诗里情景交融,满怀心事的人既开心又略带忧伤,在没有战乱的风和日丽,那该是多好,读来韵味绵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生旅途中,能让你留下强烈印象的人和事也许并不很多。

但无论是谁,都有他记忆的宝库,有他留恋的温馨之乡;而某种事之使你屡屡回首,刻骨铭心,倒不一定非得有惊天动地的影响和值得大书特书的意义。

往往就是平常人的平常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譬如朱自清对他父亲离去的“背影”,普希金对和凯恩相处时“那美妙的一瞬”。

崔护原来根本没打算写什么诗,他只是科举没考上,就想到南郊去转一转,也就是踏踏青。然后他遇见了一个姑娘,姑娘看他的时候深情脉脉,他看姑娘也脉脉深情,但故事到这儿就戛然而止了。

一年以后,崔护“忽思之,情不可抑”,忽然想起这姑娘,便不能控制自己,于是马上回去一看,结果看到姑娘的家门口上了一把锁。

崔护忽然间也就释然了,便题了一首诗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漫山遍野开遍的桃花,没有一个是自己心爱的姑娘,有些人有此事,错过了真的是遗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遗憾才显得这首诗的凄清动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唐·元稹《桃花》

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深红和浅红色,像女子刚刚化好的妆容。春风将花瓣吹谢,落在我的白衣上,这真令人肝肠寸断。

相比于崔护的大胆热烈的用桃花来比喻女子美丽娇艳的容颜,元稹的桃花诗更多了一些含蓄和委婉,从诗中能看出来,元稹是在近距离的地欣赏盛开的桃花,而且元稹的观察室非常细致的。

桃花盛开时花瓣靠近花蕊处的颜色更深更红,而边缘的颜色稍微淡一些,呈淡红色,种种颜色深浅的过渡是这么自然、流畅、真切,毫无半点违和感。

这样迷人的桃花加上这么美好的遐想,不禁让诗人陶醉,元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可是天公不作美,偏偏这个时候刮起了风,将桃花的花瓣吹落,一瓣瓣的桃花纷纷落地,有些还吹落到了元稹的衣服上,花瓣落下的声音几近无声,极其细微的落花声竟然打破了着美妙的时刻,打破了元稹的遐想,打破了美好。

爱花之人大多惜花,不忍看到花落的样子,总是希望花朵永远这么美好地开下去。珍惜花开,无非就是珍惜美好的时光。

诗的最后两句,元稹又直抒胸臆,把内心的苦闷,以及忧愁结合桃花的花开花落,描写的极为忧愁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这桃花原本是非常的漂亮,可是由于有了春风的存在,时常会将那刚刚开放了来的桃花吹谢,而且那艳丽花瓣落到我白色的衣服上,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在这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地描写到了桃花的易逝,从而也写到了自己的悲伤,这种两两相照的描写,更加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忧伤气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腊月初一。杜甫流居云安所作。

见到一丝春意,诗人就想像燕子和黄鹂鸟飞来.山谷青翠、桃红柳绿,故乡一派春色烂漫的美景。

心里早盘算好了春来时开怀一乐的计划。但人老了才知见面的机会那是见一面少一面。

到那天,如果我连一杯酒都喝不下,我会再次感叹我的筋力不济致使故乡又违。

上半首为想像之景,下半首诗人又回到现实,不禁再次嗟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空怀一腔报国之心,总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会重登朝廷。但又常担心自己会客死他乡,因此在他卧病云安的时候,思乡之情更为迫切。

眼前每一处春景都能勾起他的联想,在怡人的春色中,处处透露出诗人的迫切思归之情,难返故里、终老峡中的担忧和感叹。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踏歌是中国古代群众歌舞的一种形式,指以脚踏地为节奏,载歌载舞的舞蹈。

它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

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目的在于表现人们安居乐业和生活美好的吉祥喜庆意识。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以踏歌的形式送别诗人李白,可见汪伦和李白的情谊深厚。

行船在即,忽然听到岸边传来熟悉的歌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李白定定一看,原来是汪伦踏歌而来,抑郁不住的欢喜。

人在失意低谷时,有人收留,有人招待,这样的友谊异常难得,和深千尺的潭水作比,也不为过啊。

临时临别,李白有朋友如此,也算是心满意足,怎么说再怎么没落还有人真诚待我,算是自我安慰吧。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其实很多诗人写诗前的心情是很郁闷的,但他们总能在大自然中得到治愈。

被贬江州的白居易,任司马一职,挂个名,没有实质,闲来无事,出去散散心,借大自然治愈吧。

进了大林寺之后,在深山古寺,时间变慢了,季节变化也慢了。

白居易仿似进入了无人之境,觅得了人间的另外一个春天,一个与世无争的世界。

白居易有诗云“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诗人有双透视生活敏感眼睛,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捕捉灵感激发想象。

看到了桃花,就联想到春光的犹在,而且更化为春转此中的奇想。

如此美景居然无人问津,人们干嘛去了,都去追名逐利了吧。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这首诗是诗人为惠崇和尚的《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外桃花到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青翠的竹林外,桃花抽出嫩条二三枝,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知道初春江水变暖。河滩上已经长满蒌蒿,芦笋又肥又嫩,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逆江而上的李节。

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苏轼这首诗,一方面点明了画意,使人如见其画,一方面又高于画面,悟出画外之意,使人于画于诗都得到最大的艺术享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山中问答》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李白在这首诗里,也许只是虚构出一场对话,自问自答。既然你问我为什么隐居,那就说明,你还不是真朋友,,至少还没到知己的层面。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是不会这么问的。

而对于不理解自己的人,回答其实也显得多余。所以“笑而不答心自闲”。

既然不答,怎么还会有后面两句?

后面两句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李白是在心里对这个问题做了解答。

李白这首诗其实应该算是对陶渊明的致敬。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了一个误入桃花源的渔人。这个渔人进到桃花源里,大家都招待他,“设酒杀鸡作食”。

他在桃花源里住了好多天,最后要走了。这里边的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你出去之后,谁也别说,我们这个地方也不值得对别人说。

其实是不希望被外人打扰。

大家如果知道了这个地方,都跑来看,生活就不再安宁了。

生命中的很多事,其实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生命中的很多美好,或许都在沉默中。

我很喜欢这首诗里的意象,“桃花流水宜然去”,那些飘落在流水上的花瓣慢慢地远去了。

它们很轻。它们流向了生命的自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


文章评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分享10首桃花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