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经典诗词有哪些(平安经典古诗五首)
平安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有生命力的词组。
最早记录“平安”两字的文献是先秦战国哲学家韩非子“人无智愚,莫不有趋舍;恬淡平安,莫不知祸福之所由来。”说,人无论聪明还是愚蠢,一生之中,都会有取舍,而处于恬淡宁静平和安详状态的人,很清楚福祸的真实由来和规律。那么这里的平安,是指的平静安宁的生活和心态。
根据文献文字滞后于现实语言的客观规律,可以知道平安两字,肯定起源更为久远和古老。在中国古代,单字为主要叙事达意,双字词组重在强调一种氛围感,可以知道,平安多半是描述一种恢宏的稳定舒缓状态。
在汉朝,平安就有旅途平顺,健康之意。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陇西行 汉 · 两汉乐府节录
这是描写当家主妇迎接和招待原来的客人。
美好的妇人出门迎客,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
两次在客人面前行着跪拜的大礼,并且问候客人,这一路是否平安,身体可还健康。
可见在汉朝,平安就用作正式的迎接语言和祝福。
平安从大的来讲,就是国家的平靖和安宁。
从小的地方来讲,就是个人的安定和健康。
在唐朝,军事上沿袭旧制,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唐 · 姚合《穷边词二首 其二 》
守卫边塞重镇的军人,时刻箭在弦上,震慑着边塞外的游牧部落,使得他们不敢贸然犯边。
所以才有了唐朝千万里边塞的平安无事。而一座座烽火台,在黄昏点起火堆,这是报告平安的火光,次第传向京城。
而长安入夜,长安的城楼上,也有专门的人在黄昏入夜准时点亮火炬,看见火光的长安人,知道又一个平安的夜晚如约而至。
唐朝人对于夜晚的平安火,印象深刻,因为这是和城角,鼓声几乎同时的守护长安夜色的背景。
尤其是长安两次动荡,一次是安史之乱,一次是黄巢起义,每天准时的平安火不再燃烧,整个城市却陷入了更混乱的战火当中。
所以,平安火对于生活在长安的唐朝人来讲,是家国同在的安宁感。失去后尤觉可贵。
“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唐 · 杜甫《夕烽(759年) 》
杜甫因为安史之乱,遭遇了人生重大的困境,他先是主动报国,冒死投奔唐肃宗,后来却因为受权臣排挤,贬谪到华州,最后不得已,为了躲避战火,带着妻子和孩子逃难到甘肃。在这里,战争的间歇,仍旧会点起烽火,报告着城池的暂时安稳。
而杜甫有心,在黄昏的城头,看着烽火由远及近的点燃。
这是乱世之中,短暂的太平之夜。
有了烽火的守护,那种平安之感,深切打动着杜甫。
他仿佛看到那代表平安的烽火,是从遥远的塞上云端里,传递过来,虽然站在高台上俯瞰,火光是那样的微弱,仿佛云中的星光时隐时现,但是那给人的却是如同苍龙的存在感。
那是他不灭的渴望家国太平的心。
所以,只有中国人,能够懂得平安所代表的深邃和情怀。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 · 岑参逢入京使(749年)
有安定,必然是有守护安定的人。
有边塞的军人,就必定会有牺牲。而有家人在边关的,就必定躲一份浓浓的担忧和牵挂。
岑参,两次在塞外从军, 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担任掌***;天宝末年,在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幕府作判官。是军区的高级军人。苦寒风霜之地,岑参常常要策马巡游军营和边塞。
那么这天他在路上遇上了正在回京路上的官员。
而他的家眷也在长安,只是他报效国家,常年在边塞,不能回去。
遇见回京的人,他岂有不想回家的,他也知道家里的人的牵挂。
我望着长安的方向,长路漫漫,我的眼泪已经打湿了袖子。
我和你在道路上相逢,没有纸和笔,就请你带给我家人一句话,说我还平安。
那么纵然是岑参仓促没有随身的纸笔,那么回京的官员身边总不会缺乏纸笔吧。
现实的情况有两种,岑参有要事在身,无法过久的逗留,留下书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里风雪苦寒,笔砚都被冻得出不了磨,也就无法书写。
无论是这中间的哪种状态,都显示出环境的恶劣。
也正是这种恶劣,才显得“报平安”的厚重和军人的慷慨。
“函罢家音又拆看,添书绝句报平安。
丰溪渔叟生涯定,明月清风一钓竿。”唐 · 吕从庆 《寄弟 》
古代也常把家书家信,称为平安信。为了避免家人的担忧和牵挂,特意在信尾加上平安两字,因为古代邮政更加迟缓,为了缓解亲人的焦虑,特意强调平安。
装好的家信,临到发出时,又拆开,添上了一首有平安字样的绝句,来告诉你我的安定。
我现在已经准备老老实实在这里当个渔翁,享受明月清风,请不要担心啊,我的弟弟。
实际一个朝代的末世,哪里会有什么安稳,这不过是怕弟弟太担心,美化自己的落魄处境而已。
而多少家书上的平安,都是寄托着对未来的期待和亲人的善意。
而平安信,随着时间,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为了怕家人受刺激,往往寄信的人,特意在信封明显处,张贴平安字样,以宽慰收到信的亲人,不要担心,里面是噩耗。
只有中国人,才知道和懂得平安两字深邃的含义。
那么圣诞节的前夜,叫“平安夜”,实在是美丽的文字转译的巧合。
在西方,圣诞节前夜是摆放圣诞礼物,在教堂做弥撒的重大节日,因为一首歌咏此夜安宁的歌曲,被转译成平安夜。
那么到了中国,圣诞前夜的氛围感,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平安两字所代表的吉祥深邃,成为了这个夜的主题。
也只有中国人,才流行送苹果,因为代表平安美果。
平安夜实际是中国人的节日。那是对“平安”两字的回味,和对平安的情感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