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小寒节气古诗五首鉴赏)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传统季冬的开始,就是进入冬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而传统上,小寒和腊月有诸多重叠,又在民间节令三九的时段,是一年最寒冷的时段,也是传统迎年的开始。因为小寒节气,在传统农历十二月前后,而此时正是古中国用盛大的仪式迎年接岁的开始,所以天气的严寒和人间的热闹混合成最浓厚的年的味道。
当空气里那具有刺激性的冷意扑面而来时,也激发了人们抗寒迎新的意志。因为新年不远,新春不远了。
"季冬时惨烈,猛寒不可胜。
严风截人耳,素雪坠地凝。
林上飞霜起,波中自生冰。
未夕结重衣,崇朝不敢兴。"西晋 · 傅玄《诗》
那么这首写季冬严寒的诗,是对应小寒节气的。因为小寒节气就是季冬的起点。
虽然太阳在冬至时段就开始北归,白天在一天天变长,光照也日渐增多,但是从北半球来讲,地球处于持续的热量散失状态,热量的收支还处于出超阶段,所以气温会一直走低,也就是北半球最寒冷的时段。
那么这个时期的冷,有着微妙。一方面是冷寒冷酷,另外一方面,却白天逐渐增长,给人极冷的体验,也给人阳光与希望。
季冬时节,让人很是痛苦哦,因为那种猛烈的寒冷,让人觉得难以承受。
在寒冷的风中,耳朵都像要冻掉了,而白雪飘落在地上也不融化,积累成厚厚的雪。
树林上,雾凇结成玉树琼枝,河流上,一夜波浪凝结,那冰仿佛还带着浪涛的姿态。
没有到晚上,就开始穿着厚厚的衣裳,整天窝在家中,不敢出门游玩。
在北方,小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冰天雪地,北风吹雪是常态。人们必须选择在室内窝冬,因为在户外,滴水成冰,冻掉耳朵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不过白雪世界,有着另外一种壮丽和明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那厚厚的积雪为土地保墒,奠定来年的丰收。
“散漫馀雪晴,苍茫季冬月。
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盛唐 · 薛据《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
薛据是盛唐时期的官员和诗人,他在终南山有别墅田园。
季冬时候,他前往终南山隐居,一路看到的壮丽辽阔的冬景。
一场雪后晴朗,但是路途上都被积雪覆盖,他看到的是被雪覆盖的平原高山,在太阳下呈现出的苍茫辽阔。
在这样的季节,在道路上马车行驶,他看到的是北风吹动原野上的树木。
而太阳在辽阔的平原尽头,徐徐沉没。
寒冷,苍茫,壮丽。
也只有在这树木落叶的晚冬,视线才会无遮挡,延伸至辽阔的远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这里的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同样有着恢宏壮美。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唐·元稹《小寒》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样的时段因为寒冷而漫长,带给身心巨大的不适应,也常常会产生沉闷绝望。比如这个时段,自古以来就是疾病和伤亡的高发期,而尤其是老人,多在这个时段谢世。
唐朝元稹的小寒节气诗,却不以萧条的景色描写为主,着重强调寒冷季节蕴藏的生机。
比如,喜鹊就是在最严寒的此时,开始筑巢。它们纷纷出来,沿着冰冻的河岸寻找鱼虾,衔着树枝在树上筑巢安家。它们做一个巢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由寒冬持续到春天,然后在巢穴里孵化宝贝。这多么像人类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家,不畏严寒,奋力奋斗。
那么喜鹊这种天性也是来源于对自然的适应。至少它们的基因里相信,寒冬必然会过去,所以趁着此时枯枝多,食物丰盛,赶紧做窝。
那么这样寒冷的季节,湛蓝的天空,会有老鹰盘旋,它们寻找在冬天里死亡的动物的遗体,满足生存。
还有一种常见的家鸟,就是鸡,它们此时会躲进农家的茅草堆,在里面窝冬。那小小的洞穴,有了它们的体温还有热乎乎的鸡蛋。
鸟类比人类更敏感太阳的回归,虽然气温寒冷,仍旧挡不住它们生命的热忱和活动。
那么元稹为什么要这样写小寒节气呢?
那是给人们希望。不要责怪天气严寒,因为这是冬春交节的时段,冬天想赖着不走,而春天即将到来,寒暖相搏,自然多风多雪,而处在此时的人们,千万要忍耐坚守,不要丧失生命的意志。
“茫茫积雪遍山川,瘦马冲寒敢自怜。
应有闭门僵卧者,甑无炊黍突无烟。”明 · 黄仲昭《甲午季冬雨雪连旬公馀感触辄赋八绝 》
小寒节气的季冬,是古代天灾的高发期。比如雪灾造成的交通隔绝,房屋倒塌,农田受损,人身财产损失。比如这个季冬,是雨雪连旬,也就是说,雨雪天气长达20多天以上。
那么对于农民来讲,这样的雨雪天气,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损失,粮食被淹没损毁,无法外出交易,天气寒冷,如果救援不力,就是坐以待毙。
唐朝的白居易丁忧期间,困在家乡的雪中,还是靠朋友元稹寄来钱和米粮,才度过了残酷的雪灾,那么普通百姓,对于大的天灾,基本是束手无策的。
而黄忠昭是在做地方官的时期,也遇到了雪灾。
他骑着马,疲劳奔波于各个地方救灾,一路人累马疲,茫茫白雪。
那茫茫的积雪遍布山川,我骑着瘦马,在寒风中前行,不敢自怜和悲哀。
因为我知道,这山林村庄里,一定会有被积雪堵在家中的人,家里没有粮食,灶台里没有柴火,他们更需要援助,更可怜。
一位正直的爱民的官员。而在中国历史上,这类官员不计其数,是他们撑起了各个朝代的繁荣,传承着中国官员特有的爱民的传统。
而这个传统,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黄帝时期,正直的领袖和官员爱民如子,率领子民走出原始和蒙昧,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生生不息。
“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
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
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
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明 · 黄佐《小寒节有感》
自宋朝开始,小寒节气,也是花信风的起点。
小寒节气有着最早的迎春花,就是梅花。
梅花香破小寒天。
小寒节气的晴朗里,低温却阳光丰沛,催开了傲寒的野梅花。
也就是从小寒节气开始,梅花陆续开花,一直延续到传统的正月。
那红色的梅花,将会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开遍大江南北,那家家梅树,冬春看花,夏天绿荫,花早果美,成为著名的庭院花树,农家果树。
在小寒节气里盛开的梅花,让萧条沉闷的建筑有了明亮喜庆的光彩,让寒冬如此清新而生动。
梅花开,引领春的信息,就像一声春雷,会唤醒万虫出动,万木萌发。
我老了,却对季节感悟更深,所以我愿意在小寒节气,特意写诗,纪念梅花。
小寒节气虽然寒冷深切,但是孕育着春的生机。
寒虽重,春可期,一定要防寒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