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爱情的经典古诗句(2首经典爱情诗词)
小时候,看电视“梅花三弄”,听到姜育恒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觉得好凄美,懵懵懂懂的,只觉得心口有点酸痛。
后来,读到《摸鱼儿.雁丘词》,词的第一句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才知道这首词原来是描写一对大雁的爱情故事的。
先介绍下词作者,元好问,出生于《神雕侠侣》那个年代,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16岁的元好问,去并州(今山西大同)参加科举考试,途中遇到一捕雁人,说:“今天我猎获了一只大雁,把它杀了,同行的另一只脱网大雁,久久盘旋于空中,哀鸣不愿离去,随后自己堕到地上而死。”
元好问听后,被大雁的殉情所感动,于是,他向捕雁者买下这两只大雁,把它们合葬于汾水之滨,用石头垒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号曰“雁丘”。
▲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首词作者驰骋想象,用拟人化的手法,给我们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的恋情悲歌。
开头三句破空而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好像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问题,情是何物?是今天我们去逛街happy,明晚我们去烛光晚餐 ,或是周末我们去海边吹风?这些都只是表象,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相爱的双方可以“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多年来这对“双飞客”,都是秋天南下过冬,春天北归。“老翅”寒来暑往,一如尘世间的夫妻,他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既有离别的辛酸,也有团聚的欢乐,但是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以“痴儿女”充分表现出他们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当‘网罗惊破双栖梦’后,孤雁在空中久久盘旋,心里在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中挣扎。作者模拟孤雁的心理活动:此去万里,飞越千山,晨风暮雪,形单影只,至爱已逝,独自苟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思及此,孤雁自投于地而亡。
在相爱的两个人心里,只要有你在的地方,目之所及,皆是春花盛开;一旦你离开,独留我茕茕孑立于天地间,便犹如人间炼狱,永远暗无天日。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横汾路,既是作都葬大雁的地方,也是当年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汉武帝作《秋风辞》,有诗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
从汉武帝诗中可以想见,当时是何等的热闹: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而今却是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人与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孤雁殉情后的凄苦与孤寂。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这两句引用了屈原《楚辞·招魂》与《楚辞·山鬼》的典故。
雁死不能复生,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也只能枉自悲啼,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真挚的哀悼与沉痛的惋惜之情。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他们“生死相许”的爱情连上天都心生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但绝不会与“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化作一抔尘土。他们的情感一如梁祝的爱情悲歌,将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永世长存。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者展开想象,千秋万古后,也许会有和我一样‘钟于情’的文人骚客,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狂歌痛饮”祭奠这一对“双飞客”的亡灵。
问世间 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雁如此,更何况人?我们再来看下元好问的另一首爱情词,这是根据真实故事而写的一首词。
泰和年间,梁国用担任大名府的录事判官,和元好问的朋友李用章交好,闲谈时,说了一件他亲历的当地新闻。大名府有一对青年男女,因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故双双投水殉情。官府搜寻后,却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后来,种藕的人在水塘中找到两具尸体,通过衣物辨认,双方父母才确认身份。那一年,满塘的并蒂莲,盛开于荷花池中。
作者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有感而发,遂作了下面这首《双渠词》。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这首词是《雁丘词》的姊妹篇,都是驰名千古的佳作。《雁丘词》是写雁的殉情;《双渠词》则直接写民间一对青年男女殉情的悲剧。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丝”谐音思,两人殉情于荷花塘,化为并蒂莲,莲根莲藕之“丝”,就是他们的爱情之思。“莲心”即人心,他们生不能结为伉俪,被迫殉情,其悲其恨,其冤其苦,可以想见。
他们的“丝”“苦”贯穿全词,丝丝缕缕,苦不堪言,一如决水长堤,奔流不息。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这对痴情儿女在人间不能结合,只有死后化作并蒂莲。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既然已得到天的同情与首肯,那为什么不让他们在“鸳鸯浦”中白头偕老呢。
谢客,南朝谢灵运,灵运小字“客儿”,时人称之“谢客”。他曾作《伤已赋》,其中有“播芬烟而不熏,张明镜而不照,歌白华而不绝曲,奏蒲生之促调”等句。
湘妃,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舜的二妃,蛾皇、女英寻而不得,伤痛之下,双双投于湘水殉情。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作者质问苍天,没有得到问答,只有夕阳低头沉思,默默无语。即使是“谢客烟”“湘妃江”这样的人间至伤至悲之境,都不如这民家儿女殉情的荷花塘。人间最是痛心疾首处,还数这“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作者引用韩偓《香奁集》序语,用神话般的灵芝、瑞露衬托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圣洁。但是,这样圣洁的爱情,却似梦幻般消失不见了,一如容若的“今古河山无定据”,俯仰古今,已为陈迹。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但是他们的情缘,是不可灭绝的,哪怕海枯石烂;他们的幽恨,也不是黄土能掩埋掉的,哪怕天长地久;一如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他们化身的鸳鸯鸟一直在枝蔓的松柏间鸣叫,哪怕千秋万古。
相思树典故,据《搜神记》记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自杀,妻投台而死。里人埋之,二冢相对,一夕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送号其木曰“相思树”。后世便以“相思树”为爱情悲剧的象征,词中比拟“并蒂莲”。
西风,代指当时的封建势力、封建礼教,一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这对苦命的鸳鸯,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又无缘无故被“西风误”,以至于双双投水而亡。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兰舟请稍稍停一停,让我再凭吊一会,看看这对“并蒂莲”。我担心载酒重来时,它们已红瓣凋落,零乱地卧于风雨中了。
这两首词,都充满着悲壮忠贞的刚烈之气,在那个朝不保夕的动乱年代,也许暗寓着一种殉国之思,也许暗含着一种故国乔木之痛,也许……具体得就要问作者自己的内心了,哈哈……
我们不管元好问怎么想的,羽珺说: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种至诚的爱情在历史的长河中永垂不朽!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