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longge 02-12 13:28 阅读 我爱育娃
中国文化传统上是非常尊史的,《尚书·召诰》中就说:"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咏史怀古题材一直贯穿着古代文学史,文人常常借此表达对史事的见解和感慨,也以咏


中国文化传统上是非常尊史的,《尚书·召诰》中就说:"我不可不鉴于有夏,亦不可不鉴于有殷。"咏史怀古题材一直贯穿着古代文学史,文人常常借此表达对史事的见解和感慨,也以咏史怀古来折射当下的社会状况和表达对社会家国的责任。

最早对咏史和怀古作出区分的是《文镜秘府论·论文意》:"诗有览古者,经古人之成败咏之是也;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

近代施蛰存先生也认为:"'怀古'是诗的内容类别,在'咏怀'与'咏史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实,怀古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不少人都认为咏史和怀古尽管很相似,但还是应该区分开来。与此相对,沈祖棻先生则认为:"我国古典诗歌当中有所谓览古或怀古的作品,就其题目而论,虽属地理范围,但既是古迹,就必然具有历史意义,所以它们在实质上是一种咏史诗。"

无论是咏史还是怀古,都是出于对过去的事情的描述和感叹,不同的仅仅是咏史多以人物为主角,怀古多以地方为焦点而已。然而,哪一处古迹不和历史人物相关联?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在词的发展史上,传为李白的词作、以艳情为主的《花间》里都有咏史怀古词。进入北宋,咏史怀古也不时成为词作的题材。

在北宋的承平气象下,咏史怀古词多是一般地咏叹古今的差异,表达物是人非的沧桑,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困惑。

南渡的巨变促使这一题材的作品结合现实,产生了厚重的意蕴,让人在感叹时光无情,生命无常的同时也生发出对朝政、对国事的无穷思考,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时代感。

南宋晚期,咏史怀古词则多是对国事的哀挽和叹息,是对国家无可挽回衰败之势的无奈,也夹带着对人生不能自主的感慨。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咸阳古道音尘绝

这首较早的咏史怀古词: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上阕咏题名,用到秦穆公为女儿营造高台的典故。曾照着楼的月,年都在照着陵折柳相别离的人吧。寥几句,气象开阔,跨越古今,虽是咏离别的伤情,但隐隐也有嗟时之叹。下阕写清秋时节在乐游原送别,人早就远去,音尘皆无。煞尾气势雄浑,既是写当前西风夕阳之境,又是感叹历史无情。曾无限风光的汉王朝,如今也不过只剩下荒坟而已。这里是咏叹历史,同时也有对人生落拓的感喟。全词气象开阔雄浑。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秦娥梦断秦楼月

以艳情为主的《花间》词,也有不少咏史怀古之作,例如牛峤《江城子》、欧阳炯《江城子》、韦庄《河传》(何处烟雨)、孙光宪《河传》(太平天子)、鹿虔扆《临江仙》等。

孙光宪《河传》

太平天子。等闲游戏。疏河千里。柳如丝,偎倚渌波春水,长淮风不起。如花殿脚三千女。争云雨。何处留人住。锦帆风。烟际红。烧空。魂迷大业中。

欧阳炯《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照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河传》一曲是隋炀帝游幸扬州时创制的。孙光宪在选调上精心考虑,以期在对隋炀帝的反讽中深刻思考。《开河记》记录这段历史说:"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千里。"《大业拾遗记》记载说隋炀帝"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镂金揖,号为'殿脚女'"。全词即描绘此事。煞尾巧妙写晚霞烧空的景致,带出词的主旨"情迷大业中"、感叹隋炀帝再豪奢风流,也已成空。

欧阳炯《江城子》,用词的形式"金陵怀古"的題材,此词该是最早。作者以写金陵之景起,怀想起从前六朝的繁华如今似乎都随流水逝去,自然引入主题。下阕用到姑苏台、西子镜这样的符号,显然是指春秋时期吴国因荒淫灭国的悲剧。由眼前景念及六朝,再联系到春秋,朝代更迭是不可避免,作者的思考在咏史中就体现出来,足见构思的巧妙。"总之,(花间)词人与人们心中古今同慨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把似曾相识的世纪末喟叹写得更加生活化、更贴近现实、更丽密深婉,进而达到'通古今面观之"层次上的人文精神的认同。

从这一点看,《花间集》中寥寥十余首咏史怀古词所具有的词史意义即在于改造、深化了晚唐咏史诗的创作范式和审美趣味,确立了一种历史认知图式和人文精神境界,开创了咏史怀古词女性化、柔艳化的先河,深刻地影响着后人的咏史怀古词创作宋初词坛沉寂,但也有不少佳作。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就是宋代第一阕以六朝兴亡为题材的咏史词。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鯨。血染中原战。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鸣暗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何处见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此为词人过项羽庙怀古而作。李冠浓缩了《史记》对项羽事迹的记载,起句言当时秦失其政后刘、项并起的局势,下一句将项羽灭秦之功、楚汉之战、垓下之围、别姬自刎一一写来,功烈与失败、豪情与柔情,前后相映,声色兼具。煞屈点怀古之情,收拾得巧妙。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此外,李冠还有《六州歌头·骊山》感叹唐朝史事。

一代江山如画。景物向秋萧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寥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北宋张昪(一说孙浩然)《离亭燕》上阅写金陵秋色的清丽与闲适。下阅感叹六朝的兴亡如今不过是渔樵的闲话罢了,并没有给后来的帝王以教训。煞尾对六朝的灭亡流露出凄凉凭吊之意,也有无人能吸取六朝亡国教训的无奈之叹。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经过词人不断的努力,咏史渐渐成为词作习用的题材。王安石写了一首调寄《桂枝香》的"金陵怀古"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上阕描绘金陵秋景,以"登临送目"统领。"故国"二字点出怀古的情怀。"千里澄江似练"句用谢眺"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的诗意。远景写出了江水明净、翠峰簇拥的阔大气象,近景则是归帆、酒旗错落其间,层次分明而凸显"画图"一样的美景。下阅抒发"繁华竟逐"的感叹。

王安石这里较多的化用了唐诗中的意象,明显是受到唐代咏史诗的启发和影响。"门外楼头"一句是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两句诗的意思来概括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史实。"六朝旧事"句用窦巩诗"伤心欲问南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春风芳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意。结拍用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

王安石这里咏史怀古,是鉴历史以图警醒帝王的。虽化用前人成句,但能融为一体,承转自然,有自己的看法在。故张炎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再如欧阳修的《浪淘沙》一词,就唐玄宗专宠杨贵妃一事来揭露国君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词人只着眼于历史事件,借进献荔枝和马嵬坡身死来对比烘托,给人启迪,咏史的成分较前又浓了三分。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上阕写荔枝的产地、外形,"不近长安"不仅点题,而且引出下阕所要感叹的史实来。下阕写杨贵妃身前受到专宠,死后红尘依旧,只是不见送荔枝的驿使,虽未加褒贬,然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北宋咏史怀古词影响较大的要算苏轼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词选必选之作,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时作。它代表了苏轼在词的创作上的革新。这首词如此脍炙人口,以至于后人有些就直接用《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等作为词牌了。

起句气势不凡,接下来穿插怀古之意,追忆当年赤壁大战的情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堆雪"正与史事相映衬,逼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叹来。上阕叙事、抒情一气流转,足见词人才情。换头句以小乔故事点染,以红颜来烘托周瑜的倜傥风姿。多少要些婉媚之语也是词体的特征,这是与诗不同的地方。

苏轼虽然突破传统做法,为词灌注了阳刚之气,但还是能看到词的本色,故以小乔事来村托周瑜形象。"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按词牌的要求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里为了达意的需要大胆突破了。该是煞尾却从高昂的调子陡然低沉下来,感叹人生无常。

这首词为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贡献,元好问以为这首词是词人自比周瑜,他指出:"东坡《赤壁词》,殆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至于煞尾的悲凉,王兆鹏诠释得非常精到:"人生如梦"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人生像梦一样地短暂,这表现出一种生命本体的忧患",第二层是"说人生命运像梦一样变化莫测,命运具有多变性、幻性。"第三层则是"说人生像梦一样,人不能够主宰、把握自己的命运。"

苏轼这首词立意高远,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一起,突破传统词的创作套路,且能根据表达情志突破故有的音律限制,却又能保持词体特征,确是一首佳作。《魏庆之词话》指出:"子瞻佳词最多,其间豪放杰出者,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赤壁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因苏轼这首词与柳永《双声子》这首词颇有渊源。韩国车柱环叫、***宇野直人都认为柳永词对苏轼此词有直接的影响,刘扬忠更是推崇柳永这首词为"宋代怀古词之祖"。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此词也是通过景色的描写自然转入凭吊历史。柳永此词虽不广为人知,但就艺术成就来说也是相当高的。

上阕的写景已经渗透了对繁华功名一场空的感慨情并不是单纯的写景。下阅也是叙事、议论、写景相交织,苏轼《念奴娇》明显受此启发。

柳永词与苏轼词不同的是结尾是以景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世事的感叹,更有意在言外的韵味。金陵作为六朝古都,象征意义是非常典型的,也是宋代咏史怀古词中的重要题材。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北宋晚期周邦彦的《西河》也是写"金陵怀古"题材的名篇。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间,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首词有一半词句是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的。起句用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山围故国"与"寂寞打空城"二句,用刘禹锡《石头城》"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莫愁艇子"句用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夜深"两句用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想依稀"三句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如此密集地化用前人成句,却没有堆砌生硬之感,反能拓宽词境,引人联想,难怪张炎《词源》称赞说"采唐诗融化如自己"。

此词柳永词相似,都是以文人对历史变迁的敏感来表达个我的叹息、感伤,而不是王安石那样以政治家的眼光来感慨君王误国,感情色彩更为浓烈。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南渡后的词坛,咏史怀古词大兴。这时期的咏史怀古词分为两大类:一类和北宋时期一样,仅限于对历史人物和古迹的缅怀和描述,应景而作,嗟叹世;另一类词作则以历史、古迹为媒介,旨在抒发个我感慨、宣泄情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后一类词主要表现为两种主题:一是借历代英雄人物发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二是吟咏古代隐逸人物,表达自己不同污的高洁或者蔑视富贵功名的潇洒。

感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类词中以李纲的一组咏史词最具代表性。这七首词中,只有《雨霖铃·明皇幸西蜀》一词是借唐明皇在"安史之乱"时西逃之事来暗讽高宗弃地逃跑。其余六首都是歌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水龙吟·光武战昆阳》、《念奴娇·汉武巡朔方》、《喜迁莺·晋师胜肥上》、《水龙吟·太宗临渭上》、《念奴娇·宪宗平淮西》、《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在金兵压境的南宋初期,作为抗战派的领袖,李纲通过这些咏史词来以古况今,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大胆使用忠臣良将,早日收复失地的拳拳报国心。李纲积极主战而遭闲置。面对六代古都,他除了感慨兴亡之外,也清醒意识到"几见银蟾自圆缺",故虽然被贬谪,仍然抱有恢复家园的念头。

《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都阳席上作》

长江千里,烟澹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家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起句由长江滚滚东逝引发了对历史的感叹,《玉树后庭花》被斥为亡国之音,这里点出六朝灭亡的史实,豪华淫奢不过转头空,只有月亮圆缺自如。下阕是感叹自己因主战被贬的悲愤:潮起潮落似在凭吊六朝,词人"老大伤名节"又有谁怜惜呢?"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是他的誓言和心声,杂用了《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匹夫不可夺志"的句子,显示了词人的坚贞和执着。煞尾用柳宗元诗点出自己独立江雪的孤傲,柳宗元此诗也是在贬谪时的自喻,李纲用此,也显露出一种伟大的忧世的寂寞。

叶梦得《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也有同样的特点,下阅云:"千载八公山下,尚断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以咏叹谢安一战成名的史事来照应自己空有雄才大略而无处施展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不被信任的怨情。

在这些咏史怀古的词中,词人的主体意识是非常强烈的,面对古迹,回想历史,引发出的沧桑感和现实生活中的政事很好地结合,在抚今惜古之间融进了个人强烈的感概,为咏史怀古词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得这一传统的题材焕发出光彩。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就连人品为世人不耻的康与之,在南北分裂的局面下,除了应制承欢之作,也写下了针对国事的词作。

康与之《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龙盘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康与之为人多被时人诟病,并不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但他有才情,又机智,故被宠幸。但在国家偏安的局面下,他也并不是没有感喟。

这首词在咏叹六代繁华转头空的同时结合了当日的局势,认为金陵是一个收复中原很好的据点,可惜被放弃了,只落得狐兔栖身。

高宗南下之日,曾有人建议以金陵为行都,既可防也可攻,为收复中原作准备。结果朝廷一路南逃,放弃了这一方案,退居临安,也就放弃了收复的念头,令不少志士仁人扼腕叹息。

康与之这首词的下阕即是点出这一事实,以令词之短小篇幅包容如此厚重的意蕴,不能不说是南渡词人对词坛的大贡献。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古来六代豪华盛

南渡咏史怀古词还有对历史上代表隐逸的人物和古迹的咏叹。这是南渡时期咏史怀古词具有时代特征的另一表现。因为政局的动荡和权臣的专制,大多数主战的士大夫要么自动隐退,要么被贬谪,远离权力中心后,生活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几乎都会在山水中寻找林泉之趣。既然无法在社会价值上体现个人价值,那就只能追寻生命的自由,在山光水色中消解愤懑和凄凉,努力将心态调整平衡。这样的思想促成南渡咏史怀古词题材比较集中在对严光隐居不出一事的吟咏上对严光弃富贵隐山水的行为的咏叹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心态。

李光《水调歌头》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做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刘一止《水调歌头·和李泰发尚书泊舟严陵》

千古严陵濑,清夜月荒凉,水明沙净,波面一叶弄孤光。北望魂头天际,杀气昏楚甸,云树失青苍。愁绝未归客,衰鬓点吴霜。听江边,鸣宝瑟,想英皇。骑鲸仙裔,高韵清绝胜风篁。醉入无何境界,却笑昔人底事,远慕暮白云乡。不见咸阳道,烟草茂陵荒。

李光这首词前面有序:"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从小序可看出这首词是李光对时事无奈乞求致仕后所作。

李光和李纲一样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可这与秦桧、高宗苟安的政策不一致,心情很无奈,也很愤懑。

起句即是概括南渡后金兵南下,吴楚一带压抑的气氛。触景生情,他联想起严光隐居不肯出的史实,心有戚戚。他所面临的是南方由投降派在控制,北方是陷入金人统治的局面,词人能做什么呢?只能仰天长叹,决意谢绝宾客朋友,去过不问世事的生活了。

下阕描写了词人闲居的生活:关门闭户研读历史,"三皇"这里代指古代的人物。昔日王羲之等人在晋室南渡后聚兰亭流觞赋诗,现如今兰亭风光依旧,可以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故劝勉友人,表示自己要告退隐居的决心。

刘一止所和词即这首李光的《水调歌头》,也是借严陵濑感叹时政,流露出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悲叹,期望借归隐化解内心的矛盾。

上述两首咏史怀古之词都将严陵濑的孤寂清冷和战火纷飞的现实放在一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点出兴衰古今皆然,自己何苦为国事担心,不如逍遥的心境。这显然是正话反说,其对国事念念难忘的真实内心在字里行间流露无余。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愁绝未归客,衰鬓点吴霜

到了南宋中期,朝廷已经安然江南一隅,而不少志士英雄依然怀抱收复中原的决心,咏史怀古以讽谏时事、寄托理想就成了后期咏史怀古词的主流。

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脍炙人口的咏史词。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镇守镇江时写的,这时离他奉表归朝已经43年了。韩侂胄希望立功稳固自己的地位,故起用辛弃疾,准备北伐。辛弃疾很高兴,提了不少建议,但都被驳回,并被调离镇江。

词人已经六十多岁,眼看自己壮志未酬,岁月却不饶人,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尽管此时的稼轩在长期闲置后已被再起用,他也一心想收复中原,但是他清楚地知道没有准备,仓促北伐并没有那么乐观。

这首词借着三国吴、南朝宋、战国赵的典故联系古今,充分表达了自己不能掌握实权,统筹战事,而朝廷又一味软弱的愤懑。上阕因北固亭想到孙权(字仲谋)。孙权抗衡实力强大的曹魏,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但事过时移,英雄事业已无处可觅。接下来用刘裕二次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的历史感慨当今朝廷的软弱。这里词人是很羡慕孙权、刘裕这样的英雄的,他们能够通过战争实现报国的理想。下阕则是反例。"元嘉"是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好大喜功,轻举妄动,导致北伐拓拔魏不单没有赢得霍去病狼居胥封山而还的胜利,反而大败。

词人在此明显是借古讽今,认为韩侂胄匆忙北伐也会赢得同样下场。开禧二年的战争果然证实了辛弃疾的预感。"四十三年"句,是指词人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开禧元年任职京口这段时间。接下来提到长江以北的佛狸祠,这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南下胜利后建立的行宫。这个地方每年老百姓都会举行集会祭祀。词人很担心天长日久,沦陷区的百姓会如北魏时期一样安于异族统治。

煞尾用到廉颇故事。赵国与秦相持,廉颇虽老,还想为国效力,故在赵王使者面前大吃,表示自己还能征战。辛弃疾用此典,一是自比廉颇虽老犹有报国心,二是感叹无人能识自己内心的抱负。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也是同样题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人如此羡慕孙权正是南宋时代特有的社会心态。孙权敢与强敌曹操对抗,而南宋的几代皇帝,竟没有一个孙权式的人物,词人非常愤懑,也折射出他志在苍不负。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更多词人是借咏史怀古来表达对现实的无奈和哀叹。我们且举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为例。

缓辔西风,叹三宿、迟迟行客。桑梓外、锄擾渐入,柳坊花陌。双阙远腾龙凤影,九门空锁鸳鸯翼。更无人、擫笛傍官墙,苔花碧。天相汉,民怀国。天厌虏,臣离德。趁建瓴一举,并收鳌极。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办一襟、风月看升平,吟春色。

此词同样作于开禧元年。韩冑欲北伐讨功,史达祖跟随李壁出使金国,归来途中经过汴京写下了这首词。

汴京是词人的故乡,也是北宋的都城,故感慨很深。上阕写了昔日都城如今荒芜的景色,充满黍离之悲,下阕转为议论,表达作者期望恢复中原的愿望。但词人空有经世的本领,只能作一个不干预时政的文人。故煞尾宕开,故作潇洒,且"吟春色"!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和软弱也是一种消极的叹息。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

南宋后期借咏史哀叹之作颇多,但也有一些正气凛然的词作,如文天祥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英雄,所留词不多,但都充满了爱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怀古词作于帝昺祥兴元年(1278)年冬。宋亡之际,为着生计出现了很多投降元兵的人。文天祥路过张巡、许远二人祠庙有感而作此词。张、许是唐代平安史之乱时的英雄人物。张巡曾在战时写《守睢阳作》表白自己的心志。诗中以"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来写战事艰难,但自己"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牌。忠信应难敌,坚贞自不移"。张巡和许远在面对叛军围攻时所表现出的忠信坚贞的节操实暗合了文天祥在国事艰危之时取义成仁的价值理想,所以文天祥很有共鸣,写下了这首词。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极力称赞张巡为"时穷节乃见,垂丹青"的节义之士。文天祥在这首词中更是极力称颂了张、许二人的忠、孝之节。

上阕对张、许二人的褒扬中隐含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认为死与大义相比较不值一提。下阕感叹若是为了苟活,只能留下万世骂名。在对历史人物的称许中,有着明显的警世之意。王国维就说过:"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留得声名万古香

入元的宋遗民词人也有不少咏史怀古之作,多为旧地重游,对故国的感怀。陈德武的《水龙吟·西湖怀古》、《望海潮·钱塘怀古》、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等等都是如此,我们选一首来看。

周密《一萼红·登蓬菜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漂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销忧。

此词作于景炎元年(1276)冬,临安已经沦陷,帝、后被掠北上。周密南宋时曾任义务令,宋亡后隐居不仕,和王沂孙等人结社唱和。他不仕二朝的心态是非常突出的,在《声声慢·送王圣与次韵》中说:"百年正消几别,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极力希望王沂孙不忘故国,不要出仕元朝。

起句"深幽"二字奠下全词基调,紧跟"正"字提顿,写出下雪之后的天空阴沉的样子。"鉴曲"是指鉴湖上的曲子。鉴湖,也称镜湖,在绍兴。"茂林指兰亭,因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句子说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词人在蓬莱阁上,看到鉴湖、兰亭,感慨万千。想及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逍遥,如今也都烟消云散,只有古松、苍苔徒惹清愁。换头处直接抒发回忆故国的感情。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其地。""魂飞","露洒"足见词人对江南感情之深。

下面则用王粲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之典故,说自己和王粲一样都有忧国之情。绍兴有秦望山,因为形似发髻,故称"秦鬟"。对家乡越是眷恋,越是显示出身在异国他乡的凄清和落寞,越是见出亡国之痛。

贺知章曾为秘书监,告退后隐居绍兴,故词人在煞尾很自然想到他,想唤起狂饮消愁。整首词景色苍凉,感情沉郁,清人陈廷焯评价说:"苍茫感慨,情见乎词,当为《草窗集》(周密词集)中压卷。虽使美成(周邦彦)、石(姜夔)为之,亦词作多描写室内或者庭院内的景致,咏史怀古词描绘的所有的场景和物象则都是在室外。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

磴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咏史怀古词中的景象都凝聚着深厚的意蕴,这类词既不能佐酒侑欢,也不能迎来送往,只是单纯抒发词人主体由历史、古迹引发的议论以及内在感受,从功用和立意来看都是最接近诗歌的一类词。

咏史怀古词往往借用空间的变换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从而规避词不善叙事、议论的短处,充分发挥含蓄抒情的文体特征。

文章评论

咏史怀思乡经典诗词(经典咏史怀古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