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longge 02-12 09:42 阅读 我爱育娃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李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长期过着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二十七岁时便英年早逝。

这首诗的主人公李凭是梨园(皇宫内教练艺伎的教坊,起源于唐朝)弟子,因善弹箜篌,在京城名噪一时。在顾况的《李供奉弹箜篌歌》中说“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李凭当时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艺人。李贺在这首诗里,极尽想象之能事,高度地称赞了李凭精湛的琴艺,于是,李凭的琴艺与李贺的这首诗,都得到了历代人们的热情赞赏。

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很多,白居易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将音乐与人的内心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李白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濬弹琴》),将琴声比喻为松声,刘长卿的“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写出了音乐传达出来的悲苦之情。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全诗共十四句,大量运用比喻,将李凭弹奏的箜篌之声,描绘得丰富而富于变化。先把音乐声比喻为空山凝云,描写出音乐的凝滞,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之妙,再把箜篌声比作江娥的哭声,联想到江娥是去湘江一带,去寻找南巡的丈夫舜,得知舜已死于苍梧时的悲痛欲绝,又比作“素女哭”,联系素女善弹瑟的事,意在说明李凭的箜篌声中又能听出鼓瑟之声,想到素女弹瑟时声情并茂的情景。把音乐比作“昆山玉碎”,写出了箜篌声的清脆纯净。把箜篌声比作“凤凰叫”,凤凰是神鸟,给李凭的音乐着上了浪漫的色彩,又比作“芙蓉泣露香兰笑”,这里以花作比,固然都美,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美,有时如芙蓉的出淤泥而不染之美,有时如香兰淡雅而芳香;把箜篌声比作长安城十二城门前的冷光,还比作在秋雨中如“石破天惊”的天外之音;把箜篌声比作神山老妪的苍凉之声,还比作老鱼从水中跳出的声音,或者又像蛟龙出水的声音。最后,诗人没有直接写声音,而是写李凭的箜篌声能引人联想和想象,会想象到什么呢?会引听众的神思飞向月宫,在月宫中见到了寂寞的吴刚与清凉的玉兔。

诗人没有直接对李凭弹箜篌的技艺作任何评判,甚至连诗人和李凭二人的形象也没有出现在诗歌之中,全诗唯一的用心在于对乐声及其表现的效果作摹绘。读完全诗,无不被李贺为箜篌而作的丰富想象而叫绝。每一个想象都设色瑰丽,形象鲜明,还让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并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之无人不觉得悦目赏心。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李贺生活的时代,唐朝受到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朝廷外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的纷扰,重大战争此伏彼起。诗人运用浓艳斑驳的色彩,将战斗场面描绘得悲壮惨烈,歌颂了官军平乱、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精神。

那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双方死伤无数。官军后援紧急增援。连夜急行军横渡易水。夜深霜重,连军旗也被冻硬了,只能打开半面,鼓皮也被冻硬了,进军时击鼓的声音都响不起来。但是,天气的恶劣,敌人的嚣张,并未削减官军将士的斗志。面对重重困难,官军将士们发誓,一定不辜负君王的信任与重用,紧握武器,直冲进敌阵,愿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斗虽在白昼,天色却如晚夕,因为“黑云压城”。不过,这里的“黑云”不是实写,而是用黑云比喻来敌,用一个“压”字表现来敌之多、阵势之大,从中可以推测到,交战双方力量的巨大悬殊,这次战斗的艰难,“城欲摧”更是说明在一般人眼里,这座城池已经危如累卵。前一句写敌人,后一句转而写官军,为了迎战,官军将士已经穿好甲衣,排好阵势,甲衣的寒光在太阳下发出闪闪的冷光,好像是一片片整齐的鱼鳞。听到进军的号角吹响,两军短兵相接,战斗在激烈地展开。官军将士并未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晚霞映照着战场上那大块大块的血迹,如胭脂般殷红,在夜雾中凝结成一片紫色。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当是烘托手法的运用。描写一场战斗的场面,诗人多处运用了烘托渲染的艺术手法。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就是写战斗前的天气,暗中比喻敌人人马众多。第二句写官军时,则通过他们穿的甲衣在阳光下发出的片片如鳞般的寒光来烘托他们的备战气势。第三句进一步用“角声”来烘托官军将士们出征时的精神面貌,还用“秋色”的季节特征来烘托他们的严阵以待。诗人没有写战斗过程,但用“燕脂”比喻双方死伤者留在地上的血,并用“夜紫”的光色来渲染那战场的血腥。诗人在写后援部队在条件极为艰苦中紧急增援时,也如先锋部队一样,没有直接写将士,而是写他们的红旗和战鼓都被深秋的“霜重”给冻着了,后援部队在这样的环境中急行军,其艰难自不必说了。诗人也没有写后援部队与敌人的交战情况,只写他们的誓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读者自可以想象,他们很有可能会最终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即使没有胜利,全军覆没也虽死犹荣。

李贺被誉为“诗鬼”,不但写过大胆的“鬼诗”,而且即使不以鬼为内容的作品,其构思也多出人意料,奇丽而诡谲,每一用词都让人耳目一新,每一造境都令人拍案叫绝。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这是一首写花之美的小诗。向来,人们爱用花来形容美女,而李贺则反其意而行之,在诗歌中,用美女来比拟鲜花,赞美鲜花之鲜艳美丽,又怜爱鲜花红颜易逝。

那花园里的花枝在诗人眼前盛开,“小白长红”写出了花有白有红,那白的一如越女之面,那红的一如越女之腮,虽只是比拟,但花如美女,被诗人赋予了生命,盛开的鲜花,似乎已经在眼前绽开了笑脸。正因为诗人用越女比喻了花,在他的心目中,这花就有人格了,所以,诗人从爱之,而开始怜之了。在那日暮之时,姹紫嫣红的花朵们,在晚风中纷纷飘落了,在花飞花谢,红消香断之时,诗人心生怜爱之情,但并无怜悯,因为,在诗人看来,花瓣片片飘飞,不是零落,而是在自由爱恋,自行出嫁,因为他说花儿们是“嫁与春风不用媒”。

这是一首写景状物的小诗。而景物之小也仅限于花枝之花朵。可是,在诗人那奇思妙想之中,那花每一朵都被诗人想象成了一位妙龄少女,她们不但有娇艳鲜美的姿色,楚楚动人的风姿,而且还懂得自由地去追求爱情,最后将自己嫁与了春风。此诗没有大红大紫的色彩描写,也没有雪肤凝脂的描写,只有“小白长红”的白描,而花儿的形,花儿的色,花儿的神情,全都在其中了,自然令人觉得可怜又可爱。

全诗语言清新而不失委婉,朴素却又蕴含隽永,真是别有风格,是一首令人玩味、赞美不绝的佳作。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本诗的前两句为反问语气,“何不”一词,以反问之口气,表达“应该”“必须”之意,此意直接与下句勾连,说明“男儿带吴钩”的目的,即“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朝中晚期,藩镇割据,中央失控之地甚多。诗人如是说,即在说明是好男儿,就应该为国家着想,应该有削平藩镇、实现统一的责任感,应该手执武器,奔赴前线,为平定叛乱、收复失地去浴血奋战。后两句也是反问语气,而且是直接呼告皇帝,“请君”二字直贯下句,请君王登上凌烟阁去看看,上面刻写的封过万户侯的功臣中,有哪一个是书生呢?意思是说,还没有一个是书生。这不是在责问皇帝,而是在反问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书生们,在唐代,还没有像汉代的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热血男儿,反过来理解,即是说明诗人自己愿意做这样的人。不过,“请君”一词也是有其用意的,那意思是在暗示皇帝,应该给自己这样的机会,让自己能够手执吴钩,为国家建功立业。

如果说李贺其他的诗以构思的诡谲而著称,但本诗则以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凌云壮志而著称。虽然本诗写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但结合李贺终生怀才不遇的遭遇可知,李贺在诗中表现的激情,很大程度上含着悲愤之情。不过,本诗中的“男儿何不带吴钩”一句,自古便被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借用为座右铭,以鼓励自己建立远大理想,并为之而执着追求与奋斗。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南园十三首(其六)

【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李贺在诗中说,为了寻章摘句,我成了一个只会雕虫小技的人了。为此,消磨了我的青春,荒芜了我的年华。天将破晓,窗外的那一弯残月低映在屋檐外,抬头望去,像是一把玉做的弯弓一样。辽海上连年战乱不止,而自己还在书房里孜孜不倦地琢句谋篇,对于战争来说,读书有何用呀?

李贺说自己是“寻章摘句”的“老雕虫”,这并不夸张,他经常骑着一匹羸弱的小马外出,后面跟着一个小书僮,背着一个锦囊,路上偶然得一佳句,随即写出放入囊中。到了晚上回家,再加以整理成章。他的母亲发现锦囊中竟有那么多的诗句,心疼地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可是,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诗句,有什么用呢?李贺在这首诗里,借“寻章摘句”而自嘲,发泄自己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激愤心情。李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有特定的社会背景的。当时,辽海一带藩镇割据势力猖獗,先后发生多次兵变,全然无视朝廷的政令。唐宪宗曾多次派兵讨伐,但官军屡战屡败,弄得天下疲惫,而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如故。国家多难,民不聊生,诗人觉得自己却爱莫能助,所以要痛哭流涕。在战乱不已的中晚唐时期,朝廷重用武士,无视儒生,以至于斯文沦落,空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这是诗人从个人壮志不得实现的角度感到痛悲流涕的原因。

本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第一句用“老雕虫”比喻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用心执着,虽然不是原创,而是引用自扬雄的话语,并非不贴切;第二句从“晓月”来看,诗人在心神不定、郁愤抑胸不得排遣中通夜未眠。当他抬头望见窗外的残月时,用了“玉弓”一词作比。这是特别用心的一个比喻,自然引出下一句有关“辽海”兵乱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希望有投笔从戎的机会的心愿。第三、四句用了反问句式,“不见”贯通两句,强调了人人都看得见的意思,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天下大乱。最后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用“文章”比喻文人,对“秋风”的景物描写,烘托、渲染了诗人无比悲痛的心理,一个“哭”字,让读者从文字中看到了痛哭流涕的诗人形象。可见,诗人用语隐晦曲折,但表情却直接而强烈,深刻地揭示了造成斯文沦落的社会根源,从而深化了主题,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李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皇室之后,他聪敏早慧,七岁即能为辞章。所以,他希望能为朝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更加强烈。他写了一组共二十三首以马为主题的诗,组诗的大主题,就是表达他的报国壮志。但他写马的诗歌远远不止这二十三首,李贺直接写马的诗及句中谈到马的竟达八十三首之多,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可是,李贺终生困顿不得志,只做过一个时期的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等于后代普通人家婚丧时候的一个司仪,可以想象,李贺的情怀会有多抑郁难舒,所以,他在二十七岁时就英年早逝。

本诗首句写大漠用“沙如雪”来形容,不仅有视角上的相似,更有雪野茫茫的特点。第二句写燕山,用“月似钩”的月牙儿之细小来反衬燕山的高峻险要。前面两句写出了西北大漠燕山的雄浑壮阔,以此为背景,引出后面两个写马的句子。“何当”二字直贯两句诗,是诗人自问,也是诗人向当时的掌权者的询问,意思是说,如果我是一匹骏马,要在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金络脑,在清秋的大漠燕山上飞奔驰骋?从中,表达了他渴望被重用,渴望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李贺在诗中名为咏马,实是书写自己的情怀,托物言志,以马自况,表达他对于识才、用才的见解。明代评论家曾益说过,“贺诸马诗,大都感慨不遇以自吟也”。意思是说,李贺的诸多马诗,大都是在发泄他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时吟咏而成的。

用背景描写来烘托主体对象,这是本诗最突出的特点。第一、二句中所写平沙万里,如皑皑霜雪,连绵燕山,残月当空。这是一幅战斗场景,看上去不无悲凉肃杀之氛围,但对于志在报国的李贺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此外,用“金络脑”来借代良马,又用良马来比喻诗人自己,又用“踏清秋”来比喻奔赴战场,这最后两句写得极为委婉,但表意却极其鲜明、直白。而且“清秋”中的“清”有“清爽”之意,这表明诗人认为跨上战马奔赴战场,是一件快意的事情,从而抒发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的抱负。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秋来

【唐】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这是一首即兴感怀诗。诗人面对秋天之景,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秋感怀的诗有很多,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孟浩然有“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李璟有“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摊破浣溪沙》),人称“诗鬼”的李贺,自然会与其他诗人的角度有所不同。

“桐风”说明诗人对秋风来袭,吹落梧桐叶很关注,因为这让他“惊心”,惊什么?自然不是时间,一年一度秋节又至,这让“壮士苦”。这一个“苦”字,包括着诗人很多的感慨,日月掷人,时间流逝,岁月将暮,年岁又增,壮志却未酬……这时,残灯一盏相伴,墙脚边的纺织娘却在那里叫个不停,那叫声,仿佛是在织布,让人想到天寒地冻。面对残灯,耳听秋虫,诗人看着书案上自己的诗卷,感慨万端,深深地叹息道“呕心沥血地写下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呢?如果有的话,也不至于白白地让蠹鱼将诗卷蛀蚀成粉末呀!”这定然会是一个让诗人彻夜无眠的夜晚,他即使在床上,却也会辗转反侧。他多么渴望有一位赏识自己的知音呀,想得肠子都直了,可谁是呢?诗人痛苦地思索着,在残灯幢幢的光影之中,仿佛看到在冷雨的淅沥声中,真有一位知音向自己走来,诗人想,那应该是一位诗的“香魂”,她是特意来安慰我这孤独失意的“书客”的吧。在这个秋夜里,风雨仍淋漓不停,诗人仿佛又隐隐约约听到秋野里的一座坟中走出一个鬼魂,他正在唱着鲍照的诗歌,歌中抒发着的遗恨就像苌弘的碧血那样永远难以消释!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这首对秋风而感怀的诗,蕴含了诗人很多的愁绪与感慨。岁月将暮,年岁既增之悲,无人赏识之悲,抱负难酬之悲……全纠结在一起,怎一个“悲”字了得?全诗最突出、鲜明的情感既是诗人渴望知己,又盼有机会建功立业的心愿。从主题上看,也并非有特别之处,读李贺的诗,还得从他的艺术上去获得特别的美感。

本诗中,为了写自己渴盼知己而不至的愁绪时,也写到了“肠”,但是,别的诗人习惯上以“肠回”“肠曲”“肠断”来表达悲痛欲绝的感情,而李贺却别出心裁,自造新词,运用了“肠直”一词,意思是愁绪萦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都牵扯直了,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绪的繁杂与深重,可又足见其新奇。为了寻求对自己的慰藉,诗人作出了极为大胆而诡异的想象,让鬼魂从坟中出来,前现“吊”自己,这也与常人以活人凭吊死人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香魂来吊、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形象的出现,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同调,不亦悲乎!如此写来,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难申的情怀,让读者不禁也为他悲叹哀惋。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

【唐】李贺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那儿有青山碧水,茂林修竹。特别是竹,几乎遍地都是。“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昌谷诗》)。李贺十分爱竹,在摩挲观赏之余,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有时还直接把诗写在竹上,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对楚国及楚王忠心耿耿,但在楚国备受排挤,曾多次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体裁,他的作品集为《楚辞》。李贺的这首诗为状物诗,诗人从竹子的遭遇比喻自己的身世,并联想到屈原的遭遇,借屈原写《楚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郁积于心中的怨愤之情。

从竹林里选择上好的竹,并砍回家削成竹片,刮掉竹片上青青的皮,然后再拿到火上去烧烤。这是在把竹片制作成竹简,用以书写诗篇。可是,竹子原来的颜色与光泽没有了,原来的淡淡清香与白色的粉末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黑黑的炭灰色。竹子由此而深感委屈,因而引出后两句竹子的哀怨。竹子受到这不公的遭遇有谁知道呢?其实,见是肯定有人见的,关键是无人同情,无人为之鸣不平,所以,不能摆脱这样的冤屈与苦命,于是,千枝万枝同样遭遇的竹子,只能继续遭受烟熏火燎,并只能自己在默默的承受中独自饮泣。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

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含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看得见,无人能知晓。诗人用“无情有恨何人见”这一疑问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露压烟啼千万枝”是答案,但这个答案很含蓄,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章评论

李贺著名诗词鉴赏(李贺著名的八首诗)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