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蓑夜雨,念一场缠绵(千种风情2首诗词)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守一蓑夜雨,念一场缠绵。
那摇曳多姿的云烟,那婆娑错落的雨丝。轻轻地,唤醒着被埋葬在岁月里的柔情。
让心灵漫步于雨夜,在素笺中相牵,在水墨中相依,在宁静中相伴,只愿岁月静好。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也没个准数。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李商隐这首凄婉的情诗不知打动了多少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心。
公元851年,李商隐奔赴川东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职,而妻子王晏媄在家中逐渐病入膏肓。
李商隐写这首诗和时候,妻子王氏已经仙逝了,在当时交通阻塞信息不通的时代,很难避免这样的情况。
诗人与妻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诗篇写得情深款款,可他不知道的是,他与妻子已不是南北相隔,而是天人永隔。
想象来日重逢时刻,与妻子共剪红烛时的浪漫。那些他以为的此情可待,早已在巴山夜雨时就成为遥远追忆,再无机会在西窗烛下娓娓道来。
诗人那千般心事,万般柔情,竟是如此震颤着我的心房,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那份深情的眷恋,在这样的雨夜吟来,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此,这场巴山夜雨不仅镌刻在李商隐心中,也萦绕在每个期待爱情的人心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秋日的黄昏,一声骤雨过后,长亭外,古渡头,寒蝉叫得凄清而悲凉,天气略为有些清冷,女子设宴为柳永饯行。
然而,他却丝毫没有开怀畅饮的兴趣。船上不断传来催促启行的呼唤,两人依依不舍地握着彼此的手,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却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好静静地凝望,想再多看两眼,记住她的音容笑貌。
词人即将前往千里之外的楚地,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为离别而伤怀,而离别之情,又最是动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已经很触动人心了,后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蕴就更深了。
今晚酒醒之后,我将会在何方呢?或者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迷蒙看到的将会是杨柳低拂,还有那晨风习习和残月当空吧。
有种思念就像一幅孤寂的夜景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其寂寥,何其凄清!
离别之苦,凄苦之别,再难言说。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是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
试想,人生,有多少时间可以沉浸在风花雪月里消磨着心智,又有多少情意还能隔着天涯一一念起。
隔着风雨想你的样子,隔着风雨念你一片痴,红尘一场漫天的尘埃,寂寞我的爱。原来,人生总如戏,又总是容易入戏,最终,风雨分道两边,也只安得山水两相望的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