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经典诗词大全(境高雅的古风诗句)
更漏 ,又称漏刻、漏壶,是中国最古老的计时器。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既然是一种计时工具,诗词中的更漏,当然更多的与时间关联到一起,多用来表达惜时、光阴易逝、似水流年这样一些婉约的场合。但诗词中的更漏,用法却是更加灵活多变,读起来也更加有意思。
1. 漏断
“漏断”,指的是更漏里的水滴尽了,需要添水。“漏”又分为“昼漏”和“夜漏”,《(光绪)广州府志》载:“昼漏卯初一刻上水,夜漏酉初一刻上水”,也就是说昼漏“漏断”的时间是“卯初一刻”,大约是凌晨5点多;夜漏“漏断”的时间是“酉初一刻”,大约是晚上17点多。
大文豪苏东坡的著名婉约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和“疏桐”,都是形容诗人此刻孤独的心情;“漏断”,是晚上17点多,所以说,“人初静”,晚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声也没了,诗人更感觉孤独了。一个“漏断”,其实何止是漏断,诗人一颗期盼的心也断了念想。诗人获罪流放,多么希望有人来安慰他,可惜“漏断人初静”,今天是不会有人来了。
2. 漏残
“漏残”,当然是指更漏要断未断的时候,如果“漏断”是凌晨5点多或晚上17点多,那么“漏残”则大致是是深夜3点多或下午15点多。因此,写“漏残”的诗词,虽然婉约,但写得很美。
政治家兼文学奖王安石在《夜直》一诗中写到: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金炉的香也尽了,更漏声也残了,因为是晚上,那么这个时间点大概在深夜3点左右,因为是初春,所有有“轻风”,带着阵阵寒意。“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那诱人的、让人无心睡眠的、又让人有些恼怒的春色啊!看看,月色悄悄的挪移了,春花的影儿也悄悄的上了栏杆。
再看宋代诗人秦观的《牵牛花》:
银汉初移漏欲残,步虚人倚玉阑干。
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仙衣染得天边碧,乞与人间向晓看
牵牛花号称“清晨始开,日出已瘁”,所以,看牵牛花要在“银汉初移漏欲残”的时候,也就是深夜3点左右,这个时候,牵牛花就像一个仙女一样,倚靠在玉阑干上,它的叶子就像仙衣一样,染得天边都是一片碧绿,它是一个“勤娘子”,告诉人们要在早晨的时候观赏它,因为牵牛花早晨开时,艳丽夺目,到中午便衰。
3. 漏尽
“漏尽”,其实跟“漏断”是一个意思。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在《除夜》一诗中写到: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
“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除夕之夜还未天亮,当然是“穷冬欲去”而未去;诗人又进一步说它“尚徘徊”,不愿意爽快的离去;诗人独坐频斟守岁酒,一个人在守夜,在坚持。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马上,一夜的腊寒,甚至是一冬的腊寒,将随着更漏的滴尽而逝尽;而十分的春色,将在破晓而来。一句“一夜腊寒随漏尽,十分春色破朝来”表达了诗人对辞旧迎新、迎春接福的向往!
南北朝诗人萧衍在《冬歌》中写到: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君志固有在,妾躯乃无依。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今晚的更漏将尽,也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更漏将尽,这一年也就过去了,但万里之外的人儿,却还未归来。“一年漏将尽”,第一层意思是,思妇又是一晚未眠;第二层意思是,思妇又是经历了一年的苦苦思念。好个“一年漏将尽”,无尽的深意,尽在其中。
4. 漏长
一般来说,“漏断”的时间点不是固定的,一般选取日出、日落或者以晨、昏时间为计时起算点,这个起点一年四季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春夏,“昼漏”会长一些,而在秋冬,则“夜漏”会长一些。
宋朝大词人晏殊在《蝶恋花·紫菊初生朱槿坠》中写到: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
渐有中秋意。
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
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
共庆人间瑞。
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月好风清,更漏乍长天似水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这个时间应该是在秋初,所以有,“更漏乍长天似水”,秋初的夜晚,“夜漏”开始慢慢变长,所以说是“乍长”。
宋代诗人陈允平在《宫词》中写到:
三十六宫春漏长,隔帘时送御楼香。
倚笼尽日教鹦鹉,为我君前说断肠。
三十六宫春漏长,隔帘时送御楼香
“三十六宫春漏长,隔帘时送御楼香”,这里说的是春天的“昼漏”,所以说,“春漏长”。春天鸟语花香,所以说,“隔帘时送御楼香”。“倚笼尽日教鹦鹉,为我君前说断肠”,可怜失宠的妃嫔,尽日倚在鸟笼边,教着鹦鹉说话,尽说些断肠之类的话,希望鹦鹉能够为她把话带给君王。一个“春漏长”,一个“尽日”,表达了失宠妃嫔漫漫长日的煎熬 ,真是入木三分。
5. 漏催
“漏催”,可想而知,当然是指时间过得很快,时间催人的意思。清代诗人陈文述在《夏日杂诗》中写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下了一夜的雨,炎热的夏天,终于能够睡一个清爽的觉了,可惜,最终是“玉漏催”,更漏的滴滴声将诗人从梦中叫醒。一夜的雨声,一夜的清凉,一直凉到梦里,让诗人一觉到天亮,起来一看,万支荷叶上,水珠滚滚,一阵清风吹过,送来了阵阵的凉意,啊!秋天真的来了。
宋代词人吴文英在《夜行船·赠赵梅壑》中写到:
碧甃清漪方镜小。
绮疏净、半尘不到。
古鬲香深,宫壶花换,
留取四时春好。
楼上眉山云窈窕。
香衾梦、镇疏清晓。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
玉漏又催朝早。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玉漏又催朝早
“并蒂莲开,合欢屏暖”,写的是夫妇二人情投意合,情意绵绵,只可惜“玉漏又催朝早”,玉漏滴滴,像是又在催丈夫早朝了,真是春宵苦短啊!
6. 漏短
“漏短”跟“漏长”对应,在春夏,“夜漏”会短一些,而在秋冬,则“昼漏”会短一些。唐末的大才子韦庄在《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中写到: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可以说,这是古往今来最好的劝酒词,“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比之今人常用的“感情深,一口闷”更狠,“感情深,一口闷”只是在讨论你我之间的感情;而“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则说如果你不干了这杯,就是和主人的感情不深,你看着办吧!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须知春宵苦短啊,不要嫌酒杯太满了,再不喝马上这酒席也就散了。
7. 漏迟
“漏迟”跟“漏长”是一个意思,都是指时间过得很慢。北宋女诗人魏玩在《系裙腰·灯花耿耿漏迟迟》中写到: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
西风潇洒梦初回。
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
月明还到小窗西。
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
灯花耿耿漏迟迟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灯火明亮,时间过得很慢,在这人分别的日子里,我每晚都无法入睡,夜也凉了。
“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又有谁知道我,就着单枕,皱着双眉,不能入睡呢?“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我是既恨你,又想你,你可知道吗?
一个“漏迟迟”,表达了女主人的煎熬心情!
清代诗人黄景人在《癸巳除夕》中写到: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千家笑语漏迟迟,一星如月看多时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一个“漏迟迟”对应于“忧患”,正因为“忧患”,所以诗人才感觉“漏迟迟”,哪怕是除夕,也觉得日子过得很慢。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句也是跟“漏迟迟”对应,除夕无月,所以诗人“一星如月看”,一个“多时”,对应“漏迟迟”,表达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8. 漏沉
“漏沉”跟“漏残”是一个意思。更漏中有浮箭,原始的单壶型漏刻,壶中的刻箭随着水的外流而逐渐下沉,称为沉箭漏。所以,“漏沉”也就是指浮箭沉到下面去了,也就是“漏残”了。清代女诗人吴藻在《鬓云松令·漏沉沉》中写到:
漏沉沉,香袅袅。
烛影移花,帘幕风来小。
试拍红牙歌水调。
尺半霜筠,吹得霜天老。
醉颜酡,开口笑。
丝竹中年,已觉输年少。
此境等閒看过了。
往后追思,又说而今好。
漏沉沉,香袅袅。烛影移花
这首惜时词写得非常好!“漏沉沉,香袅袅。烛影移花,帘幕风来小。试拍红牙歌水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珍惜光阴,珍惜眼前的情感。漏已残,但我人还是香袅袅的,怎么时间就过得这么快啊!
“丝竹中年,已觉输年少”,人到中年 ,就觉得少年好。而“此境等閒看过了。往后追思,又说而今好”,等过了中年,往后追思,肯定又会说现在好。这可这么办?珍惜眼前啊!就像杜秋娘说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9. 漏迢
“漏迢迢”,指更漏之声悠长,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过去了。五代诗人顾夐在《杨柳枝·秋夜香闺思寂寥》中写到: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
正忆玉郎游荡去,无寻处。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
“秋夜香闺思寂寥,漏迢迢”,正是因为“思寂寥”,才显得“漏迢迢”,而“漏迢迢”,又在煎熬着女主人的心。“鸳帷罗幌麝烟销,烛光摇”,一个“烛光摇”,何尝不是女主人的心在摇,在备受折磨。
“更闻帘外雨潇潇,滴芭蕉”,更那堪,雨滴芭蕉,这就没有一个能让女主人舒心的静物,这叫她如何能安睡,只能无奈的听着“漏迢迢”,一直到天明!
10. 其他
其他的更漏用法,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明代女诗人谢五娘在《春夜》中写到:
银烛烧残夜漏声,画屏香案影孤清。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
“银烛烧残夜漏声”,这句其实是“互文见意”,银烛烧残了,夜漏声也残了,漫长的一夜也要过去了。但“画屏香案影孤清”,画屏里,香案旁,还是那个孤影清清。
“一庭春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月明”,可惜了这一庭的春色,没有人、没有心去欣赏;但女主人自己孤单,怎么舍得别人孤单,所以分付梨花伴月明,别让明月孤单了,也别人梨花孤单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孤单着。
清代诗人董元恺在《浪淘沙·七夕》中写到:
新月一弓弯,乌鹊桥圜,
云帡缥缈度银湾。
天上恐无莲漏滴,忘却更残。
莫为见时难,锦泪潸潸。
有人犹自独凭阑。
若果一年真一度,还胜人间。
天上恐无莲漏滴,忘却更残
“天上恐无莲漏滴,忘却更残”,天上恐怕没有更漏吧?不要担心漏残,尽情沉醉在相聚的时光里吧!
“莫为见时难,锦泪潸潸”,不要为相见难而“锦泪潸潸”,天上没有更漏,不会漏残,更不会漏尽;而人间,却“有人犹自独凭阑”,所以说,“若果一年真一度,还胜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