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寒节气的经典诗句(小寒节气唯美古诗句)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
天寒二九时。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
雪来翠羽飞。”清朝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初,或逢闰月,在日历上会稍有提前和滞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是传统冬季最冷的一个时段之一。这个时段有两个节气,小寒大寒。
那么不是冬至的时候,太阳就开始缓缓北归吗?学过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地球的吸收和散热是有一个滞后的过程的,所以太阳虽然慢慢回归,但是地球还处在大量散失热量的状态,温度会持续走低,到达一个极致。
在北方,由于气候的地域差别,小寒节日比大寒节气冷,而在南方,大寒节气比小寒冷。这是因为南方空气湿冷,大寒节气散失的热量会更多。
传统民间,在冬至之后入九,小寒节气往往是在二九三九之时,所谓天寒地冻,冷在三九。
正是这样一种阴盛阳微,万物冬藏的状态,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寒冷压抑了诗兴和情怀,所以小寒大寒时节的诗词作品相对较少。但是少,却不是没有,且有一首,堪称精品。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这小词读起来醇厚,音韵如此流畅,却又蕴藉,是一个冬天里被冰雪裹藏却又从寒冷中压抑而爆发的一种情怀。仿佛冰雪下温泉的烟上升出来,是那两句“说相思,问相思。”
为什么这首小词没有标明写的小寒节气,却是一首当之无愧的小寒诗词呢?因为答案藏在这里。
“枫落吴江雁去迟。”
这是写的小寒节气的三候之首,雁北乡,就是大雁应该从南方开始迁徙到北方。
古代小寒三候,是千百年农业社会总结的每个节气特殊有规律的物候变化,小寒节气,大雁会往北方飞,因为感受到春天即将归来,喜鹊也开始做窝,孵化下一代,野鸡开始打鸣。
而诗人正处在南方,吴江水里落满了枫叶,但是该北飞的大雁迟迟未飞。这是什么原因呢?
“天寒二九时。”这是因为是南方二九寒天,大雁虽然想北飞,却还是受不了这极寒天气。
那么这上阙写的是天寒地冻里,从内心酝酿的相思,面对的是一种滞留徘徊。天边的那个人,大约和我一样,只是各自站在极冷里,端着心中那已经如酒发酵的思念,将醉自醉,无可奈何时吧。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这已经是喷薄出来的深深的惆怅与伤感。
我的内心有谁知道,我的心梦有谁清楚,困在这冰天雪地里。
“可有梅花寄一枝?”
实际江南小寒时节,正是梅花酝酿花苞,但还没有开花的时段。古代有寄梅花以报春和联系友谊的典故。那么这未开花正在酿花的梅花是正好寄给朋友的。
这也点出了小寒时节虽然极其冷,但梅花却有无穷的生意,如同诗人不枯冷,简直是心如梅花只待绽放的内心。
但是上阙说了,天寒地冻,北雁不飞,就算有梅花又如何,也寄不出去呀?古代雁子亦是表达信使的含义。
傲雪花枝俏
“雪来翠羽飞!”
这句惊奇,就当人绝望的时候,无边大雪纷纷扬扬,极其寥落之时,那大雁仿佛知道了主人的心思,它冒着雪赶过来,只为风雪为你叼上一枝梅花,去送给你心中的思念。让人欢喜,雀跃,振奋。
那么这同样也应证这首诗是写小寒,因为雁子带着主人的心意来到雪里,衔着梅花起飞呀!
整首小词音韵流利,看似平常浅淡的句子,却将小寒节气与个人情怀融为一体。上阙深沉悲伤,下阕明丽点睛,让人既感觉了小寒之时的沉闷与冬冷,又让人有出口,让相思飞舞在雪来翠羽飞,白雪红梅靓丽灵动的春意里,深沉却又灵动,跌宕却又清新。
小寒虽然天寒地冻,时在二九,可是春在梅花梢头,在雁子北归,在相思插上了翅膀呀!
清朝吴锡麟这首小词,是他写给杭州西泠的朋友的。但是这首小词所酝酿的相思之美,恐怕不仅限于友情。它是最纯粹深重的冬天的思念,爱人读出的是百转千回的相思,朋友读到的是才情与友谊,而打眼一读时,是白雪红梅,翠玉翻飞的灵动冬美,缠绵绕口却又不拖泥带水。让人在寒冷季节也能生出无尽的期待和春意。
虽然小寒节气,梅花未盛,人处极寒,但是正是冰雪寒冷,反而让人沉淀情怀与内心。在最冷的季节你最思念谁?在最寒冷的时候,你愿意给谁写信?
虽然当代的通讯,如同冰雪里翩翩的大雁,不会滞留你的嘉信与问候,但是小寒节气,如此有冰雪极致的意义,或者你发出的思念和爱,更能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