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诗词七首(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清明节是重要的节日和节气。从节气上来讲,太阳行经黄经15度,这一时节,柳花吐絮,群芳坐果,绿叶初阴,草木峥嵘,晴暖合适,草长莺飞,绿肥红瘦,杂花满树,落英芳草,空气滋润,春衫不寒,阳气旺盛,春天走到春深的时段。
从节日上来讲,适合祭祀先祖,踏青游玩,感受春之蓊郁。
清明节是仲春和暮春的交节点,在春天里,花开花落,绿叶成荫,这不叫辞旧迎新,这叫吐故纳新,因为花落是果实繁茂生长的开始,是一种新的喜悦。
在古代的清明三候中,有晚春之花桐花开放,雷雨之后,可以看到山间呈现的绚烂彩虹,仿佛老鼠都长了翅膀,变成了活泼的鹌鹑鸟,这是雨水充沛又阳光明媚的时节。
清明意味着风调雨顺,阳光明丽,天地间一片清和润泽,人心飞扬与沉静倶有,是春天最美的时段之一。所以延伸到历史与社会,往往愉悦清新向上完美的治理时期,叫做政治清明。
清明节之前,还有一个寒食节。寒食节的存在,从人文意义是纪念介子推忠孝之举,从历史渊源上,是仲春时节禁火风俗的延伸,但是寒食还有另外一个美,它和清明界定了仲春和暮春的时段。寒食是仲春之尾,清明是暮春之头。寒食清明是浓重的一笔,将晚春渲染得分外如碧玉青美。
古代的寒食节,承载了慎终追远的肃穆。这天家家冷食,不举烟火,是为凭吊那些先贤和祖先。于仪式的肃穆里可以感受春天里的风雨以及难得的冷静忧伤。于花落之时追怀那些逝去的人和光阴,所以寒食又叫落花天。此时是三春交节,风雨增多,烟雨梨花,雨润杏花,还有半谢的海棠桃李,惹动人们多少岁月华年的伤悼与哀愁。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醆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唐朝白居易《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朝白居易在寒食这一天,感叹春风老,实际春风并不老,只是因为许多花都谢了,所以他说辞花送寒食,表达了对春天花事凋零的惆怅。其实所有的寒食落花送春诗,都是抒发着人间生死流年之叹。
“出京无计住京难,深入东风转索然。
满眼有花寒食下,一家无信楚江边。”唐朝杜荀鹤《长安春感》
唐朝的长安虽然富庶,但是没有钱的北漂一族居大不易,寒食节的落花风雨投射了诗人境遇之悲。所有的花都在这天或者这段时间凋谢,他的青春滞留在长安城,有着进退两难的逼仄和酸楚。
“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
翻红坠素,残霞暗锦,
一段凄然。”宋朝 陆游《极相思》
陆游也强调寒食是落花天气,不过他想到的可能是岁月里许多无法挽回的事情如花凋谢,比如他和唐婉的爱情,以及唐婉凋零的生命。
因为能令他长相思而且极相思的,一生只有她吧,他的无法保护而远离的妻子,以及她凋零的生命。
而清明节衔接寒食节却起到了转折迎新的作用。此日禁火结束,万家新烟,歌颂春之清和与明丽。
“清明千万家,处处是年华。
榆柳芳辰火,梧桐今日花。
祭祠结云绮,游陌拥香车。
惆怅田郎去,原回烟树斜。”唐朝杨巨源《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
在唐朝的清明节,举新火是重要的仪式。寒食之后,家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热闹,点榆火,看桐花,就算是祭祀,也是热闹的,到处人山人海,香车满路。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兴来促席唯同舍,醉后狂歌尽少年。“唐朝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唐朝的寒食节禁火,但是清明节可以重新烟火生活,此日踏青郊游,也比过去寒食更有人间气,那登高一看,到处都是炊烟,晚上吃饭喝酒是不愁了。哪怕是才拜祭过祖先的坟墓,也可以开怀畅饮。喝多了之后,人人都是少年,仿佛青春重新轮回。
“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唐朝权德舆《清明日次弋阳》
就算是远乡的人回忆起家乡来,不算是寒食节的凄冷与忧伤,还有清明节持新火的仪式和热闹。那家乡的桐花照着小桥,那妻子点着新火在思念他。
所以清明节比寒食节明丽有生活气,那是一个吐故纳新的开端和节点。
不得不说杜牧的清明诗很有味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是挑了个好日子,因为他出去游玩和拜祭正好错过了寒食。因为寒食节是不提供烟火热食的,就算是有酒家,那也是冷酒凉菜。
而杜牧这首诗也点出了唐朝人已经大规模选择在清明节祭祀,因为祭祀完了之后,有烟火人家的温馨,在悲伤之后,承托起生活。
有人看到这首诗的断肠,我恰恰看到这首诗的人间烟火气,哀伤之后,总是人间的生活。
寒食落花雨,清明日当春。虽然现在寒食节已经融入了清明节里,清明称为集祭祀,踏青,缅怀和整理个人心情一个重大的节日节气,但是寒食清明的意义永远在,慎终追远,吐故纳新,是为了活着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