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相思经典诗词(晚秋黄叶村诗词五首赏析)
晚秋时节,正是千林黄叶,万山落木之时。人类仰赖自然的馈赠,四季的轮回流转,得以生生不息,虽然秋冬多寒冷萧条,但是在长期与自然的共处当中,学会了适应,忍耐,尤其中国人,以独特的达观和坚韧,有着秋天秋色的审美。
那万山黄遍是天地创造收获果实后的圆满休息,落叶归根,是一种休养和隐藏。
而晚秋黄叶的黄,不仅仅代表萧条,还代表丰收,盛美,归乡,灵魂的寄托和宁静。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中唐 ·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朝时,人口最鼎盛的时期大约六千万左右,但是唐朝疆域广阔,这样的人口数量,散布在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当代的话说,可谓地广人稀。所以很多地方村落规模不大,人和自然相处,天然原始的自然生态,相对保留较好,对于常在京城都市做官的柳宗元来讲,这样旅途中行经的村落显得荒凉原始了些。
比如他就是在晚秋的带着霜露的早晨启程,穿过山谷地带进发。
但是很显然,有路的地方,必然是有村庄和驿站。
晚秋霜露重重,行在了幽深的山谷之间,只看见晚秋的黄叶覆盖了溪水上的桥面,荒凉少人的村落,到处是参天古木。这显然是山林地带,就算是有居民,大约也不用早起,但是溪水上的桥梁存在,证明这里必然有人生存。
一路上,脚边的野草秋花寂寞摇曳,甚至听得见山间泉水的声音。
在这样的环境里行走,一队人马仿佛是投进巨湖的石子,那些响动,在山林中,也并不觉得喧嚣。
柳宗元却忽然发现,他们这样无声无息地行进,居然惊动了山林中的麋鹿群,它们惊慌的声响,反而盖过了他们一行人的存在。他说自己,并没有猎杀它们的愿望,何以这些小动物纷纷逃避?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正是这里人少,所以动物们分外敏感,闻见气味都感觉危险。
柳宗元叫这里是荒村,这是相对他的阅历而言。
但这样的深山村落让人遐想,那黄色的落叶落满木桥,村落在高大的山木之中,古木参天,不乏那金黄的照映蓝天的黄叶。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攲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北宋 ·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其一》
喜欢苏轼的这首诗,因为有两个背景。
一。宋朝定鼎江山之后,大力发展农业,人口增殖很快,在苏轼时代应该接近或者超过一亿。虽然宋朝的版图和唐朝比起来缩小,政府大力推广果树林木种植,农业精耕细作,所以农村山水呈现出人和自然互利和谐的画面,有山林气息,也有人间烟火富庶味道。
二,五十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牢狱之灾,贬谪到黄州,开垦农田谋生的艰辛,对于自然对于农村,有着内心的亲近。
经过起落,他再看到这幅朋友所画的乡村山村秋色山水里,不只是向往,而是亲近,是那种带着生动人间气息的生动,而不是只单纯觉得美。
一条船行在晚秋的浅水平湖上,那湖水河水回落,露出岸边流水在高位侵蚀的痕迹,而岸边的林木,萧疏落叶,并且露出了遒劲的树根,甚至有的,已经歪斜,倒在了水面。
但是,这是晚秋,树木是黄的,落叶是黄的,倒在水面上的树,也是金黄的,蓝天下,镜子一样的湖水上,滑着轻快的小船。
这只船要去那里呢?在水流蜿蜒的尽头,在湖水遥远的边上,那里还有成林的秋树,满是灿烂的黄叶,他的家,就在黄叶深处的村庄。
好一幅美丽的水乡晚秋图。
对于有过艰苦乡村经历的苏轼来讲,黄叶村不是想象和精神上的,那是实在的人间生活,劳碌,辛苦,然而踏实,喜悦,达观,宁静。那是真正的心灵家园,他可以真的适应,快乐的生活。
从此黄叶村成为一个审美的文化符号,虽然后世更多的是游览,而非深入。
“一带烟沙接冷云,平林寂历夕阳昏。
轻舟急桨归何处,应住山前黄叶村。”宋 · 曹勋《题张太尉画 》
这首诗,应该是受了苏轼的影响。
也是说画。不过宋朝的官员普遍都有基层农村的管理经历,苏轼所带动的这种山水审美,也有正面的作用,那就是关注农村,关注山水,关注自然风光。虽然很多诗词,也不过是审美之上的精神向往。
这首诗虽然缺乏苏轼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质朴热情,但是从审美的角度,那是如画的。
这是一种俯瞰看画产生的诗意。
远处,一带平沙连接天边,一片树林之外是斜阳。
近处,一只船划着桨,看得见划船人的轻松姿态,水面有流利的涟漪。
在画面的一角,自然就是黄叶渲染的乡村。
这只船和船上的人,是回归最美的家园,黄叶林中的村落。
“蹇驴渺渺涉烟津,十里山村发兴新。
青旆酒家黄叶寺,相逢俱是画中人。 ”南宋 · 陆游《冬初出游二首 其二 》
陆游晚年隐居浙江老家阴山农村,真正的回归家园,热爱乡村。所以他的田园诗,非常生动,让人身在其中。我喜欢他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家乡,真挚热情,躬身入局的现实精神。
从现实当中滋生的诗情画意,那是最滋养身心的。
这是真实的晚秋早冬浙江乡村的画面。
他骑着一头驴子,去附近的乡村转悠,涉水过山,看见了清丽壮美的晚秋景色。
十里山村,满山黄叶,蓝天白云,还有驴背上的悠悠。
那么这里多的是晚秋的黄叶,陆游曾经写过,山村种植着晚秋最美的银杏树,而宋朝的寺庙,也多种植银杏。那么银杏之黄叶,是晚秋初冬最美的黄,一种绚烂均匀明净,甚过了枫树乌桕。
在银杏黄叶中,有酒家挑出青色的旗帜,有寺庙的红墙高檐,掩映在黄色的林梢,一种绚烂的视觉美,让人觉得是在最美的图画里。
那么在此相逢,打招呼,何止像画中,简直像是奇幻的舞台。
每一帧画面,都定格在美轮美奂。
陆游爱国,爱家乡,爱着这属于传统中国的一切美好。他种地,耕田,读书,将朴素和繁华,融进了一生的壮阔和深沉。
“秋色召人上古墩,西风瑟瑟敞平原。
遥山千叠白云径,清磬一声黄叶村。
野水渔航闻弄笛,竹篱茅肆坐开樽。
小园忍泪重回首,斜日荒烟冷墓门。”清朝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
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因为这里的黄叶村藏着一个秘密。
清朝背景西郊的西山,有古代的烽火台,有满山红叶,当然也有黄叶林。清朝入关之后,这里是正白旗的营居地,也是很多八旗人的陵墓地。
晚秋有重阳节,晚秋早冬之交有寒衣节,都是祭祀祖先以及登高望远的时段,清朝宗室子弟敦敏,也在此时登临西山,慎终追远,思亲祭友。
那么他陪同谁来的呢,这里不明,他祭祀谁呢,看起来也不明。
但是他的一位朋友,确实是住在或者曾经住在这里。
那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且曹雪芹住的地方,有个山林小庙,那是他多难的叔父晚年修行的地方。
他是否是和曹雪芹一起来到这里,还是在曹雪芹身故之后,在这里缅怀?
但是这首诗,写出了曹雪芹曾经生存过的环境。
在可以看到古烽火台的地方,在万山丛中的黄叶村落,晚年的曹雪芹就在这里,写下旷世的作品《红楼梦》。
这里有远离人世的宁静,却也有生存的艰辛。
这里可以让思绪灵感穿越千年,同时这里也是最靠近死亡和长眠的地方。
这里有黄叶古磬的幽响,也显示着曹雪芹生活的落魄。
这里黄叶满山,如梦如幻,也霜雪凄凉。
这是最美的黄叶村,也是文学史上最悲凉的黄叶村,让来踏访的人,欢喜悲伤,如同红楼梦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