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经典诗词有哪些(5首咏雪经典小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逢冬季,寒气逼人,大地荒凉,万物萧瑟,唯一可聊以宜人的景物就剩梅花与雪花了。所以古代文人冬日写诗唯有雪与梅可吟咏一二。
今日咱们就说说古诗词里的雪。雪生来洁白,色彩单一,但姿态却是万千,小雪像柳絮、大雪千里莽莽、风雪苍凉寂寥、山雪如头盖、树雪如花开......多种多样的形态催生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陶渊明笔下的雪是“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则写道“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岑参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李白则夸张地说:“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应是天仙狂醉,乱报把白云揉碎”,还有伟人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等。写雪的诗词佳作不胜枚举。
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唐诗中的5首写雪的小诗: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本是一首参加科考时的应试诗,当时考试规定以“终南望余雪”为题写一首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祖咏只写了四句就交卷了。考官问他为什么不继续写完?祖咏答道:意思已经完美了!
确实如此,“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短短10个字就概括了终南山的秀丽、山顶余雪如浮云的美丽。一句“林表明霁色”表现出落日余晖下积雪照亮的别样之景,一句“城中增暮寒”从感官上衬托终南余雪的寒光闪耀。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极尽“终南望余雪”之意,也难怪这首诗与陶渊明的《癸卯岁十二月》、王维的《冬晚对雪》并列为咏雪最佳之作!可惜的是此诗不合乎科举考试的规定,祖咏最后还是因此落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以说是唐诗中最苍凉的一首咏雪之作。这首诗并非刻意咏雪,前两句写景,描绘天寒屋白、日暮苍山的苍凉荒寂的山林雪景,虽然短短十字,却神完气足,苍山雪景如写意画境。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所闻之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风雪呼啸声,无一丝写景,却用声音勾勒出一幅风雪夜半人归的场景!整首诗读来仿佛置身那风雪呼啸的荒山之中,感受诗中那空旷浩茫、苍凉荒寂的情景。苍凉至极、意境悠远、韵味无穷!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咏雪诗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是夜雪诗,但写夜雪的诗并不多,只因雪无声无味,夜间几乎难见雪景,雪的形象无从捕捉,因而少有诗人写夜雪。但白居易这首却很新颖别致,他跳出正面描绘的窠臼,采用侧面烘托,传神地描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点出夜雪之大。紧接着“复见窗户明”则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雪下得大、堆积得庭院,才会让暗夜显出亮光来。
最后两句再换听觉的角度:“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花很轻,但大雪只是积雪却很重,能压折树木粗大的枝干。诗人耳中传来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见雪不仅下得大,且持续很久。
这首《夜雪》读来很平易朴实,其实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雪之貌雪之势雪之情状,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大雪飞舞银装素裹的的雪夜!
雪
唐·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自古都说“瑞雪兆丰年”,但晚唐诗人罗隐却反其意而用之说:“为瑞不宜多”!为何?原因便是“长安有贫者”!
对文人墨客来说,雪是美景,对有土地耕种的农夫来说,“瑞雪兆丰年”。但对长安城里流落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苦人而言,雪却是灾难!岂不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罗隐的这首《雪》看似咏雪,实则讽刺社会现实,一夜“瑞雪”,不知长安城多了多少“冻死骨”!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最后这首柳宗元的《江雪》可谓唐诗中写雪的压轴之作,这首诗中,覆盖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都是雪,山上是雪,路上是雪,“千山”“万径”都是雪,就连“孤舟”“蓑笠”上,也都是雪。雪无处不在,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如此雪景,苍茫远阔、幽冷孤僻,可谓唐诗中绝无仅有的。
而此诗又非单独咏雪,而是咏雪将山、鸟、径、人、舟、翁、江,种种意向都联系在一起,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形象突出于这茫茫雪景中,雪景衬托出人的孤独,而“孤”、“独”又反衬雪的幽冷,形成一个独特的精神画面,字里行间尽是雪之寒意、人之孤寂,可谓是绝句中的绝句!这首《江雪》简直太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