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唯美古诗大全(惊蛰节气的古诗词)
春雷乍响谓之惊,
万物复苏谓之蛰。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 蛰 三 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
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
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庚鸣
仓庚,即黄鹂
黄鹂鸣叫
动物开始求偶
三候鹰化为鸠
鹰为孵育后代隐去身影
此时鸠出来活动了
当鸠发出鹰的叫声时
人们就知道惊蛰的三候到了
【惊 蛰 诗 词】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农谚有云:“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暖景。
《春晴泛舟》
宋代: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此时正是温风如酒、春景如诗的醉人时节。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代: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此时气温回升,地下冬眠的蛇虫鼠蚁开始醒转。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
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谚语云:“冷惊蛰,暖春分。”惊蛰节气,乍暖还寒。在这略带寒意的春天,惟愿远方的你保重身体!
梨,唯一在二十四节气(惊蛰节气)中占一席之地的水果,古代人称梨为“果宗”。如今人们吃梨,一般是清洗就吃。但在古时候,特别是在在唐朝,梨是要蒸着吃的。
梨在唐朝北方地区,是较为普遍的水果,但唐朝人喜爱吃的确是煮熟的梨。“田家老汉没法作,昼甑蒸梨香寂寂。”(源于贯休《田家作》。)这诗词就表明,唐朝老汉大白天闲来无事,就会在家里蒸个梨吃。在唐朝,除开最时兴的蒸梨外,也有“炉端烧梨”。武侧天的重孙子唐肃宗李亨,便以前在晚上闲坐,由于深爱的大臣李泌不要吃荤腥,李亨便亲身烧梨给他们吃。
在唐朝,梨算不上很贵太珍异的水果,在北方地区城区的销售市场上很容易购到,并且全国各地常有自身的知名种类。像长安地域最知名的叫“哀家梨”,洛阳报德寺的梨传说故事较大的一个重六斤,常山真定梨、青州水梨、郑州鹅梨等也都名满天下。由此可见,唐朝不缺梨吃,但一定要蒸着或点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