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家经典名言(儒家6条处世之道)
儒家6条处世之道,凝聚着千年的智慧结晶。
1、以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礼仪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平,人们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桥梁,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礼仪。对待别人有礼貌,别人也会尊敬你,当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和谐的氛围中,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2、以孝为本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一个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尊重师长。要谨言慎语,讲究诚信。要有爱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做事之余要多学习。
如果没有我们的父母,我们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所以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是理所应当。尽孝,不仅是一个人良好品质的展现,也会使家庭变得更加和谐、欢乐。
3、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
孔子在这里反复强调“不亦说乎”,是指读书做学问要自始至终,并不全然是为了功利,而是为了感受学习与生活的乐趣,不断从书本中学习,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孔子在生活中也的确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学习思想主张在《论语》中随处可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4、安贫乐道
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很大乐趣。而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贫富观,同时也表达出他的高尚品质,即不做物质的“奴隶”,不为了谋得富贵出卖人格。
5、知错就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
君子如果不自重就产生不了威严,即使善于学习也不能培养出庄重的气质。做人要以“忠”和“信”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不要回避,要勇于改正。
孔子要求有志于学的人踏实稳重、积极向上,时时反省自己所做之事、所说之话,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人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知错不改,甚至变着花样去掩饰。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人要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才是具有真学问、真道德。
6、修身参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这是孔子著名的修学言论之一,他用几个数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学业,到了三十岁终于有所成就。四十岁时,由于阅历丰富,对各种事情就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也会处理得更加得当。五十岁时,懂得了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坦然面对各种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又不会僭越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