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经典诗词有哪些(元稹20首经典唐诗)
离思·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绝句,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句向为人所称颂。这两句之深刻感人在于诗人撷取了世间最阔大壮美的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来暗喻夫妻之间的深挚感情,除却“沧海水”、“巫山云”世上再没有可称其为“水”和“云”之物了,世上又有哪种感情能胜过自己与妻子之爱呢?这奇警的比喻将爱妻之情物化了,形象地将埋藏于心底的情感全盘托出。第三句是实写亦是暗喻:诗人过花丛却懒于欣赏,面对鲜花也不能赏心悦目,足见思人之切;更深层的意思却是对任何如花的女子自己也无心动情,说明对亡妻爱的专一。此诗取譬精警而出语自然,感情强烈而蕴藉深沉。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在旧时诗文中,常将菊花作为封建士大夫道德品质的象征。元稹这首赏菊之作,约作于贞元十八年(802)。菊花在一年中开放最晚,诗中从这一自然现象着笔,说出自己特别喜爱菊花的心理原因,并不在于它无意与百花争春的谦退与淡泊,而在于它开后无花,显示出在萧瑟深秋独斗风霜的风姿。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排难而进、锐意革新的意志和决心。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一诗云:“尽日吟君爱菊诗。”对这首诗深表赞赏。
遣悲怀三首
【唐】元稹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原配妻子姓韦,名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婚后夫妇和睦,感情深厚。当时元稹任校书郎,官职卑微,经济拮据。韦丛非常贤惠,和元稹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而毫无怨言,给元稹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元和四年(809)七月,韦丛不幸去世,年仅二十七岁。元稹对亡妻思念不已,写了很多悼亡诗,情真意切。《遣悲怀》三首七言律诗,第一首追忆往日的艰苦处境与韦丛的体贴关怀,表达了共贫贱而未能共富贵的遗憾;第二首描写韦丛死后的情景,以施舍旧衣、怜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第三首慨叹人生短暂,一死便成永别,抒发了没有穷尽的长恨。三首诗直抒胸臆,朴素自然,夫妻间真挚的情爱洋溢于字里行间,凄苦酸辛,感人至深,是古代悼亡诗中的名篇。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史家赞称的开元盛世。但他晚年荒淫昏聩,又导致安、史叛乱,从此大唐***一蹶不振。中晚唐诗人对本朝开元盛世,每有不尽的怀念和向往。本篇可能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作于洛阳。以当年唐玄宗在洛阳的行宫为题,强烈地抒发了今昔盛衰之感。在冷落寂寞的行宫中,一群白发宫女闲坐谈说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的遗事,惆怅哀伤,令人低徊不已。元稹和白居易一样,对唐玄宗这位集功过于一身的前代君主,都抱有一种既敬仰又遗憾的复杂感情。这在元稹的《连昌宫词》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显著的表现。本篇则以少胜多,意在言外,思而得之,更有余味。
织妇词
【唐】元稹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徵早。
早徵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选和进士刘猛、李余所作的《乐府古题》,共十九首,“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创作精神和他的新题乐府完全一致,而艺术形式更为完美。本篇是其中的第八首。唐代纺织业很发达,当时产丝地区荆州的首府江陵(今湖北江陵)是纺织中心,有专业织锦户,专织款式新颖、花样奇巧的高级彩锦进贡。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纺织女工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揭露了统治者对劳动人民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表现出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诗的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语言平易流畅。结尾四句即景生情,巧设譬喻,通过织妇对蜘蛛悬空结网的叹羡,以人不如虫之感刻画出她们的内心怨苦,语意悲怆动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和十年(815),元稹由江陵士曹参军改授通州(今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司马,到任不久,即得瘴疾几死。这时,白居易由左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在病危中闻知这一消息,一时惊痛交集,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不仅表示了朋友之间的同情与慰问,而且显示出政治失意的强烈共鸣。诗中以凄凉黯淡的景物渲染出环境的悲剧气氛,以垂死突然坐起描绘出骤闻友人遭贬的极度震惊,情景交融,真实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感受,哀伤怨苦,扣人心弦。白居易读此诗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与元九书》)
酬乐天频梦微之
【唐】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贬。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写了上面这首和诗。全诗构思新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贬两地遥隔几千里,通信十分困难。因此,诗一开始就说“山水万重书断绝”。白居易寄诗说他昨晚梦见元稹,这种深挚之情,让作者深深感动。诗的第二句说“念君怜我梦相闻”。元稹在贬谪之地害过一场重病,病后身体一直很坏,记忆力衰退。但诗人这里的“病”还包含了更为沉重的精神上的苦闷,包含了无限凄苦之情。三、四句紧跟着说:由于我心神恍惚,不能自主,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与白诗相比,这一结句翻出新意。
得乐天书
【唐】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本篇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其时元稹与白居易各在任所,通州与江州之间,常有书信往还,赠送衣物,互相关切。两人且又同遭贬谪,沦落天涯,元稹每得居易信函,总是激动不已。这首诗即景即情,意到笔随,首句起得突兀:刚见到江州来的信使,就立刻高兴得流下眼泪,未得信的思念之切与得信的欣慰可以想见。次句写自己异乎寻常的表现使妻子吃惊,女儿啼哭,这一场面很有戏剧性。三、四两句写妻子的忖度和揣想,点出主题。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因平见奇。诗人通过妻子之口道出自己心事,出以揣测之词,戛然而止,既有生活情趣,摇曳生姿,又含蕴有味,耐人思索。
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唐】元稹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
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元稹与白居易同遭贬谪,彼此诗篇赠答往来不绝。白居易原诗为《舟中读元九诗》,写于赴江州舟中。本篇则写于通州任所,时为元和十年(815)。其中抒发的情感及其表现手法与《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一诗相似,但诗人心情较为平静,易凄厉为凄惋。风雨满山,杜宇哀啼,诗以景语作结,而贬逐之痛、羁旅之愁见于言外。
江花落
【唐】元稹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元和四年(809),元稹以监察御史出使剑南东川(唐方镇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本篇作于途中。当时暮春三月,诗中写嘉陵江边即景所见。洁白的梨花身不由己,为江风吹裹,终于不可避免地落入江水,随波逐流而去。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通过梨花凋谢飘零情状的描述,对美好事物的沦落消逝表示了深沉的惋惜与慨叹。白居易亦有和作,题为《江岸梨》。
水上寄乐天
【唐】元稹
眼前明月水,先入汉江流。
汉水流江海,西江过庾楼。
庾楼今夜月,君岂在楼头。
万一楼头望,还应望我愁。
本篇约作于元和十二年(817)至十三年间。诗人于月夜泛舟水上,对景怀人,凄然命笔,寄给在九江的白居易。诗中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虽路途远隔,难以聚首,但共此明月江水,相思相忆,千里同心。全诗平易亲切,一往深情。由于采用顶针连环句式,诗句回环往复,连绵不断,更使人一唱三叹,韵味无穷。
寄乐天
【唐】元稹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
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
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本篇作于元和十三年(818)通州任所。元稹与白居易都是少怀壮志,年轻气盛,以济世拯民为己任。两人意气相投,一同致力于朝政革新,但仕途险恶,同被远谪。诗中回忆年轻时的往事,对比今日的处境,不胜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之感,为白居易悲伤,也是为自己悲伤。瞻望未来,前途何在?虽不曾意绪消沉,却也迷惘困惑。诗人的九折回肠、百般伤感,在诗中以常语出之而浅中见深,表现出志士失路、才人沦落的悲哀,令人慨叹不已。
生春(其十四)
【唐】元稹
何处生春早,春生人意中。
晓妆虽近火,晴戏渐怜风。
暗入心情懒,先添酒思融。
预知花好恶,偏在最深丛。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以《生春》为题,写了五言律诗二十首。每首诗以“何处生春早,春生××中”为首联,均押“中”、“风”、“融”、“丛”四韵,是因难见巧的逞才游戏之作。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们感受的描述,显示春天的到来,抒发探春、迎春的喜悦心情。本篇为其第十四首,着重写人们的感受。诗人善于捕捉人们在冬尽春来时微妙的心理动态,曲意描摹,生动活泼,富于情致。
岁日
【唐】元稹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本篇以岁日为题,写对人生的感受,表现出一种空虚幻灭的情感。诗人在岁日回忆逝去一年的往事,只觉得空幻如梦,由此而悟到自己的一生也无非如此。这种落寞的情怀显然是和他处于某种政治逆境相联系的,有消极的一面。但这种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意识到自身有限,人生短暂,也见出诗人超越自我、对永恒的追求。全诗以“一日”、“一年”、“百年”的时间感组成,语短意深,构思精妙。
酬孝甫见赠十首 · 其二
【唐】元稹
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酬孝甫见赠》是十首绝句,题下自注云:“各酬本意,次用旧韵。”乃酬唱之作。这里选的一首论及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一首论诗诗,反映了元稹在诗歌创作上反模拟、重创新的艺术观点。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主张“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新题乐府序》),或“寓意古题,刺美见事”(《古题乐府序》),继承并发展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因此,他在诗中对杜甫极为推重,喜爱他的诗,赞扬他“直道当时语”而“不傍古人”的独创精神,作出了“天才绝伦”的崇高评价。由于元稹正确地揭示出杜甫诗歌的特色和成就,这首论诗绝句在文学批评史有一定的影响。
和乐天折剑头
【唐】元稹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
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
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
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
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作《折剑头》一诗,元稹在江陵任所亦有和篇。但两诗思想内容各有侧重。白居易原诗有“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之句,以折剑为喻,歌颂宁折毋曲的刚直精神,显示出坚持斗争、无所顾惜的决心和勇气。元稹此篇则以为直折之剑固属可贵,但更希望能风云会合,乘时而起,实现“将断佞臣头”(白居易《李都尉古剑》)、“剑拂佞臣首”(元稹《说剑》)这一扫除奸佞、澄清朝政的理想。诗意激昂奋发,虽处贬谪之中,仍流露出英风豪气,表现了强烈的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唐】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元和六年(811),元稹在江陵任所,时值寒食节,因怀念亡妻韦丛,作《遣怀》八首,缠绵婉转,极尽凄苦之情。本篇是其中的第五首。诗中写长日沉饮以遣丧妻之痛,而醉中仍不能忘怀,其夫妻情谊之深挚可以想见。全诗用笔深曲,前两句写愁深无可解,唯以大醉消愁,已令人伤感不已;后两句则写潜意识中未能“遣”,更是沉痛之至。醉中错向左右感泣,醒来惊怪,欲慰无从。此情此景,实可催人泪下。
西归绝句十二首(选二)
【唐】元稹
其一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其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达五年之久,于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朝,作《西归绝句》十二首,写他在途中与到京后的心情与感受。这里选了两首:第一首写车行途中,渐近长安,不觉惊喜交迸,恍如梦中,充分表现出多年梦想成为现实的兴奋与喜悦,而往昔贬谪生活的屈辱与辛酸亦寄寓其中。第二首写水路经过武关时接到友人书信的欢欣,首句虽致慨于往昔,但历尽寒冬,毕竟又迎来暖春。结句即景抒情,以景寓情,桃花开遍商山这一绚丽的图景生动地体现出诗人阅信时的内心境界。前诗浓郁深沉,后诗开朗舒畅,各具特色。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