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诗词古句摘抄(山阴雪夜船,灞桥驴上诗)
冬日渐深,寒气日重,江南江北雪纷飞。
你最爱的关于雪的诗句是哪一句?
你知道的关于雪的典故有哪些?
1、踏雪寻梅
典故出自宋代《北梦琐言》。
有人问相国郑綮有没有新诗,他回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明代程羽文《诗本事·诗思》中,则是将这个典故放在了孟浩然身上。
后人用“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
这个典故也被称为灞桥风雪、骑驴风雪中、小桥风雪成诗处。
宋·陈造《寓吴门十首》:
排门赏竹宁辞罵,踏雪寻梅苦耐寒。
宋·陆游《作梦》
结茅杜曲桑麻地,觅句灞桥风雪天。
宋·周紫芝《数日秋暑不复可堪马上作此》:
北风何日挂驼裘,长啸灞桥驴上雪。
2、残毡拥雪
典故出自《汉书·李广苏建列传》。
苏武出使匈奴,时值两国开战,他宁死不降,被迫沦为奴隶。
他被驱逐到苦寒之地牧羊,渴饮积雪,饥吞毛毡,19年后才回到汉朝。
啖,即“吃”;龙庭是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代指匈奴领域。
后人用这个典故形容忠臣义士历经艰难,却忠心不改、矢志不渝。
啮雪、窖里雪毡、啖雪龙庭、雪窖冰天、雪窖羝羊、雪里餐毡、餐毡雪、握雪餐等典故也是同义。
宋·张炎《解连环·孤雁》: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元·萨都剌《拟李陵送苏武》:
铁衣骨朽埋沙碛,白首君归弃雪毡。
宋·汪元量《浮丘道人招魂歌》:
啮毡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穹。
3、剡溪风雪
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任诞》。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居住在山阴,某夜大雪突至,他从梦中醒来,打开门,命人倒酒赏雪。
四周皎然如白昼,他突然想起居住在剡县的老朋友戴安道,于是连夜乘舟前往。
小船在溪流中走了一夜,天亮时才到了戴家门前,却又掉头回去了。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后人用这个典故比喻思友、访友,或形容人行事洒脱、潇洒率真。
剡溪雪、山阴夜雪、王子雪舟、山阴雪夜船、剡舟夜雪、访雪舟、雪夜访戴等典故也有同义。
宋·朱敦儒《好事近·子权携酒与弟侄相访作》:
回棹晚江春雨,胜剡溪风雪。
宋·铁笔翁《庆长春/念奴娇》:
门外尘涛三百尺,不博剡溪一雪。
唐·章八元《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4、师门立雪
典故出自宋代《景德传灯录·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神光的僧人,前往少林向达摩求教。达摩自顾自面壁,对他不理不睬。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神光坚定地站在门口,到了天明积雪已经过膝。
达摩怜悯地问他所求何事,他悲戚流泪说,“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后来《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拜理学大师程颐为师。一日和朋友拜访师父,对方已经睡去,两人在门外侍立不去,等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深了。
后人以此典形容尊师重道,苦心求学。一灯传立雪、少林立雪、庭雪到腰、程门晴雪、立深雪、立雪程门都是同义。
宋·陆游《禅室》:
勿为霜寒忆温暖,少林立雪彼何人。
宋·苏轼《盐官绝句·塔前古桧》: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两苍龙。
清·黄遵宪《锡兰岛卧佛》:
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
清·王摅《和清风店雪后题壁》:
有时还去立程门,门外雪深正三尺。
5、冰雪颜
典故出自《庄子集释·内篇·逍遥游》。
神山姑射上,住着一位神女,“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个典故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比喻出尘脱俗的仙子,或比喻梅花。也称作冰肌玉骨、冰雪容、姑射冰肌、玉雪姿、雪貌冰肤、霜雪姿。
唐·武元衡《代佳人赠张郎中》:
洛阳佳丽本神仙,冰雪颜容桃李年。
后蜀·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宋·王安石《葛蕴作巫山高爱其飘逸因亦作两篇》:
神人处子冰雪容,吸风饮露虚无中。
6、鹅池雪
典故出自《旧唐书·李晟列传·李愬》。
李愬是中唐时期的名将,他曾雪夜奇袭蔡州,擒获叛逆的吴元济。
半夜行军,雪越来越大,靠近城边时看到鹅鸭池,李愬命令士兵惊醒鹅鸭。
鸣叫的声音掩盖住了军队的声音,大军杀到吴元济门外,下属才来报告。
后人用这个典故称赞将领足智多谋,或形容破敌立功的雄心壮志,也名雪夜入蔡州、误了吴元济、将军半夜鹅等。
明·孙承宗《阳关引》:
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待四方勘定,直北迎节归。
宋·陈郁《念奴娇·雪》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
7、雪泥鸿爪
典故出自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后人用“雪泥鸿爪”比喻事情过后遗留下的痕迹,也作踏雪飞鸿、雪销鸿去、飞鸿雪迹、鸿过雪等。
明·吴与弼《小儿鸣琴》:
雪泥鸿爪他年梦,记得从容抱此琴。
清·鄂尔泰《滇中回宿易隆诗示送行者》:
踏雪飞鸿任此身,戟辕回首已前因。
宋·何梦桂《八声甘州》:
忆昔相逢何处,看飞鸿雪迹,休更回头。
8、郢中春雪
典故出自《昭明文选·战国策·宋玉》。
郢中有人唱歌,开始时唱《下里》《巴人》,数千人跟着唱和。
但是等到唱《阳春》《白雪》时,却只有数十人能够跟着唱和。
后人用下里巴人和巴歌来比喻通俗作品或民歌;而阳春白雪和郢歌来比喻高雅却难于被人赏识的作品。
白雪、白雪歌、郢唱、郢律、雪唱、雪满琴等典故,也可以用来指代高雅作品。
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
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登崖独立望九州,阳春欲奏谁相和。
9、萤窗雪案
典故出自《晋书·车胤传》和《初学记》。
车胤从小勤学不倦,因为家中贫困没有灯油,夏天就用囊盛萤火虫照亮,夜间继续读书。
孙康也是家中贫困,冬天的夜间没有灯火,就映照着雪光来读书。
后人将“萤窗雪案”作为勤学苦读之典,也作萤雪、萤案、雪窗、映雪。
五代·刘兼《倦学》:
百氏典坟空自苦,一堆萤雪竟谁知。
宋·辛弃疾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元·王逢 《泊龙湾》:
十年萤案书连屋,八月龙湾浪拍天。
10、谢女咏雪
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东晋时期,谢家有位才女谢道韫,有林下风气,被称为“雅人深致”。
一日天降大雪,叔父谢安兴致大起,问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而谢道韫悠然神想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就是著名典故“咏絮才”,后人也以此赞誉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以“谢家咏”形容作诗咏雪。
咏雪妹、谢女雪飞香、谢庭飞雪、雪絮因风、赋雪词等也都出自于此。
唐·姚合 《杨柳枝词》之四:
谢家咏雪徒相比,吹落庭前便作泥。
宋·李山甫《柳》十首之七: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唐·卢僎《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称觞阮林下,赋雪谢庭幽。
11、雪满梁园
典故出自《昭明文选》。
梁园是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建于西汉,原名兔园。
冬天白雪覆盖时,梁园银装素裹,风景尤为迷人,有“梁园雪霁”之称。
邹阳、严忌、枚乘、司马相如等人经常在此聚集,吟诗作赋,吹弹歌舞。
后世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岑参、李商隐、王勃、李贺、秦观等诗人都曾慕名前来拜访,李白更是居住长达十年之久不忍离开。
后人用“梁苑雪”来咏文人赏雪赋诗之雅事,也作梁园密雪、梁园赋雪、梁苑雪、雪销酒尽、梁王雪下、兔园留寒等。
也用“延枚”指邀请宾客,“梁苑客”指有才华的宾客。
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二:
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
明·王世贞《用晦宗侯余德甫宪副寄诗贶问兼致先公挽些赋此奉酬 其二》:
名从邺下风流得,法向梁园雪后传。
明·袁凯《白燕》: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12、粤犬吠雪
典故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岭南很少下雪,柳宗元到了这里两年才下了一次大雪,数州的狗都狂叫不止,直到雪全部消失才罢休。
后人用这个典故来代指咏雪,也用来比喻少见多怪,也作南犬吠雪、惊日雪、犬吠千家白等。
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
南犬固应多吠雪,夏虫那得解知冰。
宋·辛弃疾《鹧鸪天·和赵文鼎雪》:
从教犬吠千家白,且与梅成一段奇。
宋·杨万里《荔枝歌》:
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13、袁安卧雪
典故出自《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
某年冬日,大雪纷飞十余日,积雪一丈多厚。洛阳令到州里巡视灾情,访贫问苦,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扫雪开路,袁安家却冰雪堵门。
洛阳令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于是便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他说“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
后人用这个典故表达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也作积雪卧园、扃门卧、卧雪情操等。
晋·陶潜《咏贫士七首》之五:
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
唐·吴仁璧《春雪》:
雪霁凝光入座寒,天明犹自卧袁安。
唐·韦应物《奉酬处士叔见示》:
挂缨守贫贱,积雪卧郊园。
14、东郭踏雪
典故出自《史记·滑稽列传》。
汉武帝时,齐人东郭先生是一位方士。在等待被召见时,处境窘迫,衣服破旧,鞋子无底。
大雪天,他穿着没有鞋底的鞋子行走在雪地上,如果有人问,就用滑稽的语言自嘲。
后来常用这个典故来指贫士,也常借以咏雪。
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自笑东郭履,侧惭狐白温。
宋·李廌《又过陈叔易隐居相拉同游超化寺诗》:
踏雪曾穿东郭履,移文今忤北山灵。
宋·司马光《答刘邍父贺庞公惠炭》:
东郭先生履半穿,御冬深愧主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