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longge 12-27 09:56 阅读 我爱育娃
#秋日生活打卡季# 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朱淑真的《黄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这两句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都是赞美花的

#秋日生活打卡季#

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朱淑真的《黄花》“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这两句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都是赞美花的品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菊花,它的美隐藏在淡雅的色彩和独特的香气之中;

隐藏在坚毅不屈的傲骨和不媚世俗的气质之中。

在古诗词中,它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象征意义。

诗人用菊花抒发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用它的傲霜品性来比喻自己的坚韧与不屈。

诗人们用墨水将菊花勾勒在宣纸上,用情感去渲染它的色彩,用生活去诠释它的韵味。

12首菊花诗,在这深秋里与君一起共赏它的品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七》

陶渊明爱菊,爱饮酒,那是人尽皆知。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惟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秋菊佳色,他又开始了专属动作,自斟自饮;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之后各类生物都已歇息,归鸟向林欢快鸣。飞鸟日落尚还知归巢,人生何不看开点,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乐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唐·王建《野菊》

何谓野?野就是无人打理无人打理的户外生存。仅凭这个野,就对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它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

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

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寒菊》

寒菊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它独立于稀疏的篱笆旁,凋谢枯萎也决不凋零于凛冽北风之中。

郑思肖是南宋遗民。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他坚定地守望着故国,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意趣,宁可牺牲生命也决不屈服于新朝的压迫。

诗人自己也要像寒菊一样,至死都朝向南方,保持对宋朝的忠诚。这首诗充满了悲壮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气节的坚守和无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宋·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自从南归之后,辛弃疾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

自从隐居在云烟畔,生活潇洒、闲适,每天都欣赏歌舞,好不自在。

叫上伙伴,一起来欣赏秋光。重阳节快要到了,菊花还不盛开,是因为何事要避开重阳节吗?

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要等待一阵秋风,等待一夜霜寒。

这首诗虽说赏菊,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算是自喻吧。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苏轼《赵昌寒菊》

菊,花中隐士,看来苏轼与陶渊明有惺惺相惜之意!

一二句写得很是有趣,写菊花,轻肌、弱骨,如优雅的女子一般。它的姿态,金色的花蕊,映照着晚霞,别有一番风致,有神韵,

菊花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同时也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药,每当百花都被摧残了之后,它才开始慢慢地绽放。

然而菊花也正是在百花中显得与众不同,而苏轼的写作手法也是别具一格,两者可谓是相辅相成,对菊花的品性高度的赞叹。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在古代,重阳节赏菊,品酒吟诗,畅谈天下,是文人墨客的精神粮食。

满园菊花金黄一片,其中却有一丛孤傲的白菊,如同霜雪般纯净。这就像老人在少年的欢歌酒席上,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范和雅兴。

菊开在深秋,多有迟暮伤怀之感,而白乐天,他就像这朵白菊一样与众少年在一起,不觉孤寂苍老,依然充满青春活力。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中的菊花淡淡的幽然的开放,开得并不张扬,开得那么突然,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

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菊花丛丛绽放,环绕着房屋,他漫步篱笆旁,欣赏着菊花,怎么好像走到了陶渊明的家了,不知不觉便是日暮黄昏。

并不是他特别爱菊花,而是他深知菊花谢后,再无其他花能与之媲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齐的开国君主。据说黄巢5岁能诗,与一老翁对吟,便写下了《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不,这就是他的霸气。

《不第后赋菊》为黄巢早年参加科考落第后所作,虽然未得功名,但是却霸气十足,充满了雄心和壮志。

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其他花就开始凋零了,菊花就会首先开放,它浓郁的香气会弥漫在整个长安城中。黄金甲般的菊花花瓣会洒满全城。

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

寒霜初降,轻轻覆于屋瓦之上,芭蕉和荷叶在风中摇曳。耐寒的东篱菊在晨光中独放异彩,金黄的花蕊为清冷的早晨增添了一抹清香。

夜幕降临,寒霜无声地侵袭,残破的芭蕉与荷叶在风中萧瑟,篱笆旁的菊花却以其金黄的花蕊映照着清晨的阳光,散发出更加艳丽的光彩。

在霜降的时刻,以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作为背景,更凸显了东篱菊的清绝耐寒和逸韵清香。这首诗赞美了菊花的耐寒与美丽,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高洁志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

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金·段克己《满江红·雨后荒园》

金朝灭亡之后,段克己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浑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

这样悲凉凄的景象,使他联想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象。菊花没有屈服于残酷的秋风,卓然开放。就如屈原,陶渊明,不就是活脱脱的例子吗?

段克己始终没有投降元朝,而是坚守内心志气。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昨晚下了厚厚的霜,即使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也能感受到凉意。早晨起来,看到门外的台阶上都是红叶,很美但有些凄凉。花园里的花木在寒冷的西北风中逐渐凋零;只有那金菊傲然在寒霜中绽放,不辜负这美好的秋光啊。

文章评论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12首咏菊花诗词)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