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经典诗词有哪些(洒脱疏狂十首古典诗词)
在古典诗词里,“狂”,常被赋予豪放、洒脱、自信。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一种“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是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豪放的态度。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有一种“狂”: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属于辛弃疾豪放不羁、敢爱敢恨的个性。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种“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亦是苏东坡对历史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豪放的态度。
十首古典诗词,道尽“狂”的精神内核,那是一种不受束缚、自由奔放的个性;也是一种积极向上、不畏世俗的态度;更是古典诗词里的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❶
❥ 谭嗣同的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出处:
《狱中题壁》
谭嗣同〔清〕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是农历的戊戌年。
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人。
9月21日,谭嗣同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
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一种为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他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狂澜。
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
◆ 千古一豪迈,壮烈一青魂。凛然气节、视死如归的不屈精神——这是属于谭公的狂魄。
❷
❥ 岳飞的狂: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出处:
《满江红·写怀》
岳飞〔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
一说是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时,孤军深入,无粮草接济,不得不撤回鄂州。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时,写下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
第三种说法,《满江红》的创作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
岳飞此词,一直激励着中华***的爱国心。特别是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
他的气盖山河,他的壮志凌云,凛凛犹若神明,诵之令人神往,令人起舞!
◆ 狂在一片壮怀,喷薄倾吐,气吞万里。——这是属于岳飞的狂豪。
❸
❥ 李白的狂: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出处:
《上李邕》
李白〔唐〕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是自由的象征,也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是自由的象征。
传说大鹏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李白深受庄子哲学体系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在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正是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
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
◆ “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这是属于李白的张狂。
❹
❥ 柳永的狂: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
◇ 出处:
《西江月·腹内胎生异锦》
柳永〔宋〕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片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
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这首《西江月》,是柳永的一首自画像,展现出的,是一个才情横溢、傲然独立、不畏权贵的柳永形象。
柳永认为自己的文字价值连城,无法用物质来衡量,更不在乎他人的评价。这是属于柳永的孤傲与清高。
他说“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这也正是,他狂放不羁、傲然独立的自我写照。
他不追求世俗的富贵荣华,反而以自己的文章为傲,敢于向权贵挑战,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
◆ 风流才子,白衣卿相,不屑与人称量。——这是属于柳永的清狂。
❺
❥ 黄巢的狂: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出处: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
诗人赋予了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民众的象征,以百花喻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英武而俊伟,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
这是一首当时封建社会农民英雄的颂歌,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 他以菊喻志,借物抒怀,菊花披甲,如同烈火,燃遍长安。——这是属于黄巢的狂傲。
❻
❥ 辛弃疾的狂: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出处: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宋〕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我不为没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古人不曾见识我这样的疏狂傲气。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已四年。他“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信手拈来,随成此篇。诗情反映的,是词人落职后的寂寞心境和对时局的深刻怨恨。
这首词里,另有一千古名句,即:“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词人倾情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他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其实与“我见青山”一句相似。表现出的,都是那专属于辛弃疾的、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
◆ 以一份独有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疏狂,与青山相对,与古人相见。——这是属于辛弃疾的孤狂。
❼
❥ 杜甫的狂: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 出处:
《狂夫》
杜甫〔唐〕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当时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他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
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
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
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
一句“自笑狂夫老更狂”,是笑,是悲,亦或是狂。
◆ 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狂夫不屈,精神不屈。——这是属于杜甫的狂放。
❽
❥ 刘克庄的狂: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 出处: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宋〕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当时,刘克庄连夜起程、与友饯别。王迈为其送行。
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
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
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
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
哪怕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
刘克庄与王迈,他们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
◆ 疏离人间的纷扰,我行我素,任凭他人,旁观拍手,我亦自在不羁,笑对冷眼,与嘲笑。——这是属于刘克庄的疏狂。
❾
❥ 李贺的狂: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出处:
《苦昼短》节选
李贺〔唐〕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这是一首讽喻诗。当时的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资治通鉴》),为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
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
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诗人凭借神话传说,倾诉了对生命的美好愿望。
他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斩断神龙的腿,把龙肉吃了,太阳无法运行,昼夜不在更替,时间也就凝固不动了。如此,生命得以永存,人们不必为此哀伤了。
这是诗人的幻想,这个幻想,充满着激情与浪漫的气质,他亦以一种冷嘲热讽的狂妄的口气,表达着对人生、对社会的最大悲悯。
◆ 狂在“斩龙足,嚼龙肉”,在看似嚣张轻狂的文字下,是人情,是烟火,更是对社会的一种大悲悯。——这是属于李贺的狂想。
❿
❥ 朱敦儒的狂: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 出处: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宋〕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说,我自由自在,吟诗万首不为过,喝酒千杯不会醉,王侯将相,我何曾放在眼里?
这首词,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人生态度和襟怀抱负的表达。
当时,他从京师返回洛阳后所作,故题为“西都作”。
这首诗,亦是北宋末年脍炙人口的一首小令,曾风行汴洛。
诗人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
他鄙薄名利,蔑视权贵、傲视王侯;
他说“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卓尔不群,放纵疏狂。
他说“且插梅花醉洛阳”,清隽傲然,高洁潇洒。
◆ 几曾着眼看王侯?是对功名富贵的鄙夷,亦是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这是属于朱敦儒的狂傲。
▽
我们在诗词里,寻找人生的痕迹,撷取千年的共鸣。「轻拂时光的弦」,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欢迎留言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