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longge 12-22 15:14 阅读 我爱育娃
从诗歌的描写来看,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中秋节”和“元宵节”。“春节”虽然隆重,但要说到“火树银花”,那一定是“元宵节”。“春节”的最大特点是热闹

从诗歌的描写来看,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其次是“中秋节”和“元宵节”。“春节”虽然隆重,但要说到“火树银花”,那一定是“元宵节”。“春节”的最大特点是热闹,不管是爆竹,还是拜年,讲究的是阖家团圆、热热闹闹。而“元宵节”的最大特点是花灯,讲究的是张灯结彩,烟花灿烂。而上千年来的诗词中记载的“元宵节”,也是跟我们的印象非常一致。

话又说回来,“春节”虽然是中华***最重要的节日,但要说到出最好的“节日”诗词,“春节”连前三都排不上。出最好“节日”诗词的三个节日,分别是“中秋节”、“七夕节”和“元宵节”。“元宵节”出的好诗词,不亚于“中秋节”和“七夕节”,这里给出前十二的“元宵节”诗词,排名不分先后;而第一名,我选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1.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虽然我在这十二首“元宵节”诗词中,并没有做排名,但在我心目中,这首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应该排名第二,仅次于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如果说,《生查子·元夕》描写的是一个女孩从美梦到破灭的过程,而《青玉案·元夕》,则是一个男孩美梦成真的过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先说一个结论:所有的“春节”诗词中对“春节”的描述,都没有这首“元宵节”词的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节之夜,到处张灯结彩,像是东风吹来,千树万树鲜花开放一般;更美的是,烟花爆竹尽情燃放,被风吹落,就像流星雨一样。就问你一句,还有比这更美的吗?

“宝马雕车香满路”,这是参加花灯展的人们,包括了各种名门望族。“凤萧声动”,描述的是各种演出场景。“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述的是各种龙灯舞狮表演,真的是让人应接不暇!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蛾儿”、“雪柳”和“黄金缕”是女孩头上的三种饰物。她笑语盈盈的随着人群离去,一阵暗香向我袭来。这么美的女孩,男孩当然是会对她一见钟情。

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他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却没能找到,他是多么的失望,多么的不甘心,但只能停下来。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停了下来,无意间一回头,却发现心中的那个她,却在灯火零落之处。

在这一瞬间,男孩的心,就像烟花一样,飞到了天上!

2. 《正月十五夜》,苏道味

唐代诗人苏道味,据说是宋代大名鼎鼎的三苏的先祖。他的这首《正月十五夜》,可以排进历代“元宵节”诗词前五。这首诗,写出了“元宵节”的灿烂辉煌,也写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辉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小灯布满了整个大树,使得大树看起来像“火树”一般;而树梢的大灯明亮,就像盛开的银色花朵一样。四处都可通行,布满了灯火的城门,像星星闪烁一样,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一句,“玉漏莫相催”,即使我们千年之后的读者,不禁要感叹,不要让这光芒璀璨的大唐盛世就这样匆匆过去!

3. 《正月十五夜灯》,张祜

这首唐代诗人张祜的《正月十五夜灯》,也尽显大唐盛世的辉煌。它描写的是大唐皇宫里“元宵节”的盛典,大唐首都节日的盛况,惊动天上地下。这种“元宵节”的富丽堂皇,今天也不能重现: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千门开锁”,这里既包括各种城门、宫门和家门都门户大开。“元宵节”之夜,千家万户都大门打开,千家万户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正月十五的火树银花,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内人”,内人,宫中歌舞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她们的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这首诗,让我们目睹了大唐皇宫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大唐的盛世,除了诗圣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证明,还有张祜的“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也能证明。

4. 《元宵》,唐寅

唐代诗人,讲究的是大开大合,要的是气势,他们笔下的“元宵节”,永远是“火树银花不夜天”。而唐宋以后,诗人们对“元宵节”的描写,开始转向了乡村。这首明代诗人唐伯虎的《元宵》,没有了唐宋诗人“元宵节”的盛世辉煌,有的是乡村“元宵节”的热闹: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夜晚,如果只有灿烂的灯,缺少皎洁的月,无以尽兴;如果只有皎洁的月,没有灿烂的灯,无以为春。只有“元宵节”之夜,才既有花灯,又有明月。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美人如花似玉,彩灯带着欢欣的笑意在月下燃烧,月亮如水似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满街珠宝翡翠闪耀,那是春游的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那是小伙在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乡村的“元宵节”,虽然没有都市和皇宫的“火树银花”、辉煌灿烂,但有“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春满人间,已经是让人幸福了,还有如玉般的女孩;花灯在月下燃烧,而月光如水似银;就完全让人沉醉了。

5. 《元夜即席》,韩偓

为什么要选晚唐诗人韩偓的这首《元夜即席》?韩偓是晚唐著名诗人,被大诗人李商隐称之为“雏凤清于老凤声”的那位,可见其诗词能力。但在韩偓笔下,“元宵节”已经没有了盛唐诗人的那种气势了,这不是诗人能力的问题,而是晚唐国力的问题。这首《元夜即席》,全诗为:

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元正”,指正月初一。到了晚唐,“元宵节”的夜景,已经比“春节”的夜景要差了;更何况,“元宵节”之夜,淫雨霏霏,没有了明月,就更惨淡了。

“元宵节”不如“春节”,就像晚唐不如盛唐;“元宵节”的淫雨霏霏,不正象征了晚唐政权的风雨飘摇。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因为下着小雨,就没有了月亮,所以说,“桂兔韬光”;而在烛光和龙灯的照耀下,勉强能够看到月亮的轮廓。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诗人希望今天晚上能够天气放晴,这样,能够不妨碍九衢车马通行。诗人盼望“今宵开霁”,其实,不是不在盼望唐朝能够中兴,使得人们能够重新富裕起来,国家能够重现盛世?

6. 《元宵灯》,王迈

到了南宋,虽然有一些重要城市,如杭州、泉州等,经济发展很好,但南宋大部分地方,经济情况是比较差的,跟大唐盛世没得比。所以,南宋的诗人,特别是在地方的诗人,就比较关注民间的疾苦了,而不是官方的“元宵节”活动。这首南宋诗人王迈的《元宵灯》,就产生在这样的背景:

元宵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彩鳌。

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元宵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彩鳌

“元宵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彩鳌”,在“元宵节”之夜,外出游玩,到处灯火辉煌;各种灯笼斗巧争妍,照亮了飘落的鳌形花灯。

“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官府只知道到了节日要行乐,却不知道这行乐的各种开销费用,一点一滴,都是民脂民膏。

南宋像这样的讽刺诗很多,比如,最有名的那句,“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小朝廷醉生梦死,只知道偏安,没有收复故土的雄心;而这句,“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则讽刺官府只知道铺张浪费,不知道造福民众的现状。

7.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

这首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的《柳梢青·春感》,我也把它排进历代“元宵节”诗词前五。因为它通过描写沦陷区的“元宵节”,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蒙古对汉族的压迫。这是一首非常另类的“元宵节”诗词,却用悲剧来感动我们: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想故国、高台月明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我十分怀念沦陷前的“元宵节”的盛况,那是高高的楼台,和明月高照,火树银花。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8. 《蝶恋花·密州上元》,苏轼

大文豪苏轼的这首《蝶恋花·密州上元》,我以为能进历代“元宵节”诗词前六位。它写出了宋代“元宵节”的盛况,和官府的奢华,同时表达了诗人希望今年是一个丰收年景,关注民生的精神: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

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想当年,“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杭州城的元宵夜,灯火辉煌,明月冰冷如霜,照得美人如同在一幅画里一样。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

而现在,“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黄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一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表达了诗人“瑞雪兆丰年”的期盼!

9.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朱敦儒

到了南宋末年,年年的征战,更多的沦陷区,使得人们再也没有了庆祝“元宵节”的心情,也没有了人力、财力来主办“元宵节”活动了,甚至是在“元宵节”之夜,人们只能祈祷远在战区的亲人,能够活着回来。这首南宋词人朱敦儒的《好事近·春雨细如尘》,便描写了这样一种场景: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帘幕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当年,自己还和丈夫一起渡过“元宵”,现在,只能天各一方。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紫姑”是民间传说中的女神。相传紫姑为人家妾,被大老婆所妒,逐出,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因此自南北朝以来,民间便有迎祭紫姑之俗。紫姑神是女性的贴心人,心事可以向她诉说,愿望可以求她满足。于是,她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没有强大的国力做保证,再美好的节日,也只能悲惨度过!

10. 《折桂令· 元宵》,佚名

元代佚名诗人的这首《折桂令· 元宵》,它是对“元宵节”的一个总结。总结出“三美事”和“四无情”,是对上千年以来“元宵节”盛会的精辟总结: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

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我喜爱正月十五,“元宵”之夜的风光:月色明媚,就和美人一样美;火树银花,辉煌灿烂。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在“元宵节”之夜,有三件美事值得我们快意欣赏,它们是:月亮团圆,而且明亮如昼;花灯燃烧,照亮整个大陆和海洋;而人们在春天阳气上升的时候踏春出游。

“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同时,又有四个无情之事,恨“元宵”之夜难以长久。这“四无情”是:花灯暗淡,直至完全熄灭;曲终人散,盛会场地最终变为荒凉;角宿星出现,品列于南楼之上,每逢五日(五、十五、廿五),角宿出现,做事多不成,是不吉之兆;最后是月儿落到西厢以下,天亮了,元宵节之夜也就结束了。

不得不说,这首词总觉得太精彩了,而“四无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难舍之情,溢于言表!

11.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对于大宋南渡,李清照是相当不满的,她在《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表达自己偏安保命的不满。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也表达了易安居士在“元宵节”时,对北宋,对故土的怀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一句“人在何处”,表达了词人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词人的言外之意是:你们躲在南方,难道就真的不会有战争来临吗?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词人想起了汴京的繁华日子,特别记得当时的“元宵”佳节。“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女孩子们戴的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如今我来到了南方,一路舟车憔悴,饱经战乱风霜,再也没有出去欢度“元宵”的心情了。

对于南宋偏安小朝廷,我们只能一声长叹!这首易安居士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我以为能排进历代“元宵节”诗词前五!

12. 《生查子·元夕》,朱淑真

这首和李清照齐名的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我把它排到历代“元宵节”诗词第一名。这首诗的好,在于诗人创造了一个“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美好,然后马上又狠狠的将这个美好打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千年来,超越了时空,让历代读者为之心碎: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诗人描写“元宵节”的美好,只用了一句,“花市灯如昼”,街市上,花灯照亮了夜空,让黑夜如白昼。然后,话锋一转,不写“元宵节”花灯了,而写有情人躲开“花市”的幽会。也只用了两句,“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刚刚升起到柳树梢头,两个有情人就在黄昏之后,在大柳树底下幽会。这是多么的甜蜜,对他们来说,“花市”的热闹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两人在一起就够了。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这句让我们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那句名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依旧笑,只是不见人面笑了,多么强烈的对比。这里也一样,同样的“元宵节”之夜,同样的明月与花灯,只是“不见去年人”,再也没有“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了。这里的对比更加强烈:崔护和那个女孩,只是暗生情愫,并没有表白;而这里却去年是“人约黄昏后”,是你情我浓,那么今年“不见去年人”,那是怎样的痛苦,崔护是不可能有体会的。

文章评论

元宵节诗词古句摘抄(描写元宵节的古诗赏析)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