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冷暖经典诗词大全(人间冷暖六首古诗词)
一千多年以前,一个初出茅庐的白衣少年带着诗作,叩响了当朝名士顾况的大门。
未读全诗,只闻其名,顾况忍不住调侃,“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展开诗卷不久,他就收回了戏言,“道得个语,居即易亦”,少年从此名动京师。
这位少年就是白居易,而让顾况激赏不已的诗作首篇,正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此生生不息,这不只是对野草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讴歌,远远超越了以往的秋草意象。
要知道,蜚声诗坛的顾况还在秋草送别里追问流年似水:年华已向秋草里,春梦犹传故山绿。
眼前的白衣少年却能从野草荣枯里窥探到顽强的生命力,不再沉湎于见秋草凋零而伤时悲秋。
当然,白居易有境界自成高格,但也不妨碍其它诗人词者在秋草摇落里自有名句,千古流芳。
当凉风起,秋草能给人以迟暮之感,“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秋草能寄托命运之悲,黛玉曾在疾病缠身的暮秋慨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秋草还能象征人生苦恨,张泌曾在戍楼登高远望,“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而这诗海里秋草连天,不只有无穷无尽的愁恨,还有千变万化的风情,沾染着风霜摇曳开来。
1.秋草凉州,故友豪情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笔下的秋草,摇曳在凉州古城,不仅毫无萧瑟之感,还尽显盛唐气象。
公元754年,岑参即将奔赴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担任判官,这是他第二次出塞。
第一次出塞时,岑参在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曾在凉州暂驻,在那里结识了众多好友。
此次再度途经凉州,一众老友前来相聚,自然少不了把酒言欢,一醉方休,享受着歌舞升平。
这些极具边塞风情的琵琶舞曲,伴随着皎洁的明月,在平静和谐的凉州古城里摇曳生姿。
即使有风萧萧兮夜漫漫,但因为有了十万人家的安定和三五好友的重逢,也不觉悲凉苦楚。
尤其岑参豪情呐喊,纵使多年未见又见秋草,也不应蹉跎了岁月,任由彼此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难得相逢,也难得常有笑颜,不如大醉一场,不诉离殇,热情拥抱这最好的时光与时代。
就像岑参在三年前送别好友李副使奔赴安西都护府时所期待的那样: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要做这样的英雄豪杰,也愿志同道合的老友能与他一起笑看秋草,驰骋沙场,奋发图强。
这种渴望建功立业的乐观豪情,早将边塞的悲苦与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奏响了盛唐强音。
而岑参的好友高适,则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里反思战事失利,同情战士辛苦,展现盛唐气象的苍凉悲壮。
2.秋草关山,白骨皑皑
陇头风急雁不下,沙场苦战多流星。
可怜万国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
—唐•张籍《关山月》(节选)
高适在大漠秋草里悲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张籍对此也颇为愤慨。
他看到了边塞的凄寒凛冽,也看到了战争的紧张残酷,更看到了战士的视死如归。
张籍同情这些战死沙场的士兵,尤其当皑皑白骨宛如秋草丛生时,内心悲慨再也无法抑制。
这是对战争永无休止的控诉,也是对战士前仆后继的同情,甚至充满了对历史兴亡的反思。
因为历朝历代皆是如此,这关山道上就不曾缺少累累白骨,多如秋草,更无情地埋没于秋草。
这不只是数量上的年年有年年增,更是命运上的卑如秋草,身为男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谁也无法避免。
就像目睹了安史之乱的杜甫,满怀忧虑地替百姓呐喊,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而身处中唐的张籍,或许比杜甫见证了更多纷纭巨变,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此起彼伏。
逐渐衰落的中唐,早已不复盛唐繁华,战死的士卒,只能随着野草埋没在秋风里。
陆游也曾在雪中独酌里,悲慨战争与功名:朱颜忽已谢晨镜,白骨行看闭秋草。
3.秋草白露,故园情深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唐•韦应物《闲居寄诸弟》
秋草除了与战争有关,还连接着故土乡情,就像西晋文学家张翰见秋风而起莼鲈之思。
彼时担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就曾在秋草长满庭院的白露时节,想念起远在故乡的兄弟。
当秋风乍起,草木摇落,远在他乡的游子本就容易思念故乡与故人,更何况此时正值白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时秋草在白露的浸润下,多么像漂泊异乡的韦应物染满风霜,愈发渴望还乡。
可职责所在,韦应物无法抽身离去,只能将思念付诸在蕉叶题诗上,打发这百无聊赖的时光。
待到夜雨潇潇,这些思念成诗又将伴随他点滴到天明,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而他日收到韦应物书信的兄弟,也会在秋草长满故园的庭院里,深深地想念远在滁州的游子。
这寂寂秋草,从滁州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滁州,跨越南北的绵绵思念,就这样逐渐蔓延开来。
这种秋草里的乡愁,刘长卿也曾替沙场战士深情书写: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将征人的故乡情深,与边塞瘦马对秋草丰茂的眷恋巧妙地比拟在一起,哀而不伤,意境高远。
4.秋草寒林,伤今怀古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在刘长卿笔下,秋草不只萦绕着乡愁,还绵延着伤今怀古的天涯悲苦,深得古代文人共鸣。
怀才而不遇,忠正却被疑。这一年深秋,刘长卿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贬为睦州司马。
这已是第二次遭贬,刘长卿路过长沙的时候,专门到贾谊的故居凭吊,将个人遭遇融入其中。
当年贾谊受奸臣排挤而被贬长沙三年,就像此刻的刘长卿因为得罪权贵两度遭贬,皆不甘也。
刘长卿怀着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悲,寻觅贾谊足迹,却只剩寒林日斜,秋草寂寂。
在这冷落萧瑟的秋宅里,刘长卿为贾谊更为自己而愤慨与不平,为何要贬谪到这天涯孤苦处。
这摇落秋草,这寂寂江山,可不只因秋风萧瑟,更是王朝没落使然,让贾谊悲剧再度上演。
刘长卿此时独对这湘水无情,只恨这君恩寡淡,让这以身许国,空自许,空悲切。
这秋草里的天涯贬谪之苦,正如韩翃所哀叹:南过猿声一逐臣,回看秋草泪沾巾。
5.秋草人情,世态炎凉
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
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李白一杯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
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
—金•赵秉文《寄王学士子端》
赵秉文笔下的秋草,与浮云、人情交织在一起,道破人生的残酷真谛。
这首诗是写给赵秉文的知己,在黄华山结庐隐居的金代文学家、书画家王庭筠。
这位山中高士曾在官场起伏不定,几次遭遇贬谪,见证了不少尔虞我诈、人情翻覆。
当赵秉文想起这位挚友,首先惦念他身体如何,接着便相互勉励,这世事本就如浮云变幻莫测,人情就如秋草日渐稀疏,大可不必在意。
他认为,王庭筠不只有李白对影成三人的潇洒才气,更有像郑虔备受玄宗推崇的诗书画三绝。
只是生不逢时,难遇伯乐,不得已在黄华山归隐,在醉饮江湖中挥毫泼墨,也算是自得其乐。
如此娓娓道来,既流露了诗人对故友的赞美与同情,又饱含劝勉与关心,还让人看到秋草人情。
如今秋草人情演变为成语,就像王维劝勉裴迪时所说,人情翻覆似波澜,皆叹人情冷落变幻。
所以王维劝说裴迪,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在自然山水中忘却烦忧,看淡荣辱。
这人情稀疏,还如王维在《班婕妤三首》所叹: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还如周邦彦所悲,“别来人事如秋草。应有吴霜侵翠葆。”
6.秋草斜阳,相思离情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这寂寂秋草,到了小晏笔下,就成了红尘男女之间的茫茫相思,绵绵离恨。
本来古典诗词里就有芳草喻离恨的传统,就像千古词帝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此时思念伊人的晏几道,醉拍着遗留美人幽香的春衫,满腔离恨无法消磨,只恨这秋草斜阳。
为何这陌上秋草要年年自生,为何这天外斜阳要日日上楼,为何自己要迷茫怅惘日日又年年。
在云渺渺、水茫茫里,望不见离人归,叹不尽相思长,莫再向花笺泪垂纸短情长、离恨茫茫。
这样的斜阳秋草,为相思而长,一如冯延巳笔下的思妇: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而当我们在诗词的秋草连天漫步前行时,年华已向冬雪里,昨日已悄然立冬。
时光如此匆匆,但愿我们就如这人间秋草,秋草自随西风去,且待一笛山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