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经典诗词有哪些(晚春牡丹花美诗9首推荐)
晚春谷雨节气,是传统的名花牡丹盛开的时候。
牡丹和唐朝紧密相连,可以说是唐朝的国花,但是为什么唐朝之前很少有牡丹的观赏记录呢?
这种富丽的花卉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如此受到唐朝人的热捧?
牡丹花实际上自古就有,神农本草称为鼠姑,鹿韭。是北方山野中和芍药同科的野生植物。在古代,以根茎入药,有着活血化瘀的功效。
山野的牡丹花和芍药花近似,但牡丹是灌木,芍药是草本,在山野的竞争当中,牡丹花以单瓣,艳丽,点缀在山林灌木之间,而芍药多在近水泽的地方。
所以先秦郑国的上巳节亲水洗沐,多用好采集的河边芍药,用以洗手,互赠,而牡丹则身居深山,与天然动植物和谐相处,自开自落,供采药者发掘。
实际从汉朝开始起,就应该有药材的人工培植,因为深山药草,实在是有限。所以牡丹和芍药是作为药材在产地,半人工半天然生长,这也为后来牡丹出世,奠定了基础。
”画牡丹处极分明。“诗 北齐 · 杨子华
南北朝时代,就有牡丹引种到贵族园林庭院。这句诗是不是杨子华写的,已经无从考究,但是杨子华是南北朝齐国著名画家,至少证明他画过牡丹,而且画得细腻逼真。
牡丹为什么叫作牡丹,据后来明朝的李时珍研究,是因为牡丹虽然结子,但是根部的繁殖能力超强,具有极强的根部生发能力,而以花开为红色的药性品质最好,所以称为牡丹。这也说明了这种叫法是从古代的医药中传承而来。
也就是说,牡丹是医家道家给这种植物的名字。
牡丹的叫法应该不晚于汉朝。大一统的时代,人们总结研究医药草本,分门别类进行记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私家园林,也以种植各种草药为时尚需求,并顺带赏花,牡丹就这样由深山渐次进入了都市园林。清明节前后,就会有庭院的牡丹开放,只是当时是小众雅赏,没有普及。春天的花卉实在多,到了晚春,牡丹开在庭院一角,虽然美丽,但是没有成为主角。
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建立宫殿花园,下诏要求各地进献当地珍贵特产苗木。这一点和汉武帝类似,他的未央宫,就是收集全国的珍贵动植物。易县当时们应该是牡丹的药材产地,地气丰腴,合适牡丹的生长,且已经有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开,易县进贡了各色牡丹20箱。
就是这20箱牡丹,开启了牡丹最华丽的唐朝之路。
隋朝很快由唐朝接手,连带宫廷花卉和工匠。
牡丹就在皇家园林里精心培育,工匠们经过再次嫁接改良,生长出了极其富丽的红色紫色花朵。而唐朝本身就崇尚道教之紫,以深紫为极品,大红次之。在晚春的皇家园林,牡丹摇曳开放,令人心悦。
到了唐玄宗天宝时代,四海承平,他本人开始耽于享乐,宫廷风排场也是相当富丽,其中也就包括了各种花卉的大规模培植,以对应奢华的宫殿氛围。
晚春时节,唐玄宗和杨贵妃率领群臣在皇家园林的沉香亭边设宴,这里的皇家牡丹绚烂如海,围绕华丽的亭台,红紫一片,此时许多人没有见过牡丹,这种花卉类似芍药,却开在枝头,此时多唤木芍药。
皇帝设宴,贵妃偕同,群臣作陪,李龟年宫廷乐师伴奏,且应的是上巳节古老的水亭雅集,重在协调君臣之间的和谐氛围,安享盛世,其轻快浪漫的氛围自不待言,就有了李白《清平乐》三首,写牡丹之盛,杨玉环之丽,盛世华光。
当时沉香亭边的牡丹,枝叶婆娑,花色富丽,宫廷精心培育,盛大蓬勃,饶是李白见惯了山中草药的,也不免感慨。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一
那是最美的云彩最美的花开,连云彩和花都思慕的颜色和样子,春风吹动木芙蓉,朵朵带露,氤氲芬芳。如果不是在巫山顶上的仙宫见过,就是在瑶池里的月光里遇见啊。
可以知道宫廷培育的木芍药,已经让人震撼。数量多,花头大,照眼惊人。
而木本的牡丹显然比芍药大气,是簇拥着楼台,至少和人差不多高大,和人的亲和力互动都强过草本芍药。像一群盛世仙女,降落人间。
所以细品这首诗,不是写的一本牡丹,而是一片牡丹,花头攒动,如同天上仙女彩娥。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二
这是写的一枝近人,摇曳在杨玉环面前的大牡丹花,红艳明丽,迎风摇曳。
那种娇美,那种富丽楚楚,那种灯火下的华丽清新具有,就像汉朝的赵飞燕,穿着华丽的衣裳,在枝头跳舞。
这当然是按指的花边美人杨玉环。
赵飞燕杨玉环都是以舞蹈音乐盛名,赵飞燕有盘上舞,杨玉环有霓裳羽衣,不管胖瘦,那足尖的功夫都是了得。
回到花上面,那木芍药巨大的花朵,富丽中摇曳轻盈,在场的人都知道这说的是谁。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其三
木芍药本来不算名花,但是在宫廷中如此培养打造,已经是世不可及的名花了。是问,谁家有这样的奢侈,培育出如此高岸的花朵?
花和贵妃都在沉香亭子里,唐玄宗本来也不是低调的人,被李白说破,是个大家开心一笑的盛世雅事。本来杨玉环此时也等同皇后,唐朝倒没有宋朝那种男尊女卑的矫情,国君和国母恩爱,江山和谐,本来就是可喜可贺。
这三首诗,被称为写牡丹和杨贵妃的巅峰力作。
只是好景不长,没有多久,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赐死马嵬坡,唐玄宗退隐。盛唐盛极而衰。
实际安史之乱后有近百年,大家对于安史之乱是不多谈的,因为谈不清楚,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也是不多公开谈论的。牡丹花此时,也是沉寂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唐渐趋稳定,恢复盛世的荣光和缅怀过去时代的盛世,成为可以谈论的话题。牡丹花承载着对盛世的缅怀和未来的寄托,开始流行起来。
白居易28岁中进士,此时他来到长安时,就已经领略到了长安洛阳人对牡丹花的喜欢。
34岁的时候,他阅读了皇家图书馆的一些资料,他创作了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为主要脉络的《长恨歌》,当时引起轰动。而作为皇帝,对于白居易写皇家故事并没有抵触,相反,他也在通过诗来反思触摸皇家历史。这实际就是一个风向标。
唐玄宗和杨玉环就代表曾经的盛唐,而牡丹花,也就代表着盛唐。被压抑的盛世情怀,被牡丹的鲜艳多彩点燃。看牡丹赏牡丹买牡丹种牡丹,狂热的看花激情背后,是人们渴望重振大唐。甚至长安洛阳的贵族富豪,以不去看牡丹不欣赏牡丹为耻辱。因为在他们心中,牡丹就是大唐之花,盛世之花。
如果培育出品种优良,花色艳丽或者不同的牡丹,那是一本万金。
而唐朝此时的牡丹,以浓烈的紫和红为贵重,代表着此时的一种心态,就是重回富贵,于国于家于自己都有这样强烈的愿望。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中唐 · 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
洛阳长安都有牡丹,但是长安西街以私家园林居多,晚春时候,人们乘车骑马去西街欣赏园中盛开的紫色牡丹。那么这些私家园林,占地广泛,是否收门票不清楚,但是后来成为一种晚春习俗,估计也不是靠门票赚钱,而是连带旅游的其他产业。因为随着牡丹的种植越来越多,简直是全民参与。
这里写的是当时看牡丹,以紫色红色为最美,相反白牡丹很少有人问津。
话说,人们就是要看牡丹的富贵婀娜,当然是色彩越绚烂,花头越饱满为好。
紫气东来,紫云缭绕,红光富丽,娇艳的牡丹配上唐朝人绮丽的服饰,相得益彰,盛气凌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唐 · 柳浑《牡丹 》
这是牡丹狂潮下的牡丹买卖,好品种的牡丹,数十千钱买一颗,但是等到开花,才发现货不对板,别人拿山野的野生牡丹充当名贵品种,花开单瓣,和黄葵一样的单薄。
但是这也不证明就不值得,或者是他不会种植。
用野生的牡丹嫁接,可以得到更健康,颜色多变的花朵。
也许人家是真的从山野中挖来,也不算太欺负这位柳大人。
而正是长安洛阳的欣赏狂潮,也让山野中的野牡丹身价抬高。
不过最为不幸的是野生牡丹本身,经过唐朝宋朝的发掘,野生牡丹现在完全绝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唐 · 徐凝《寄白司马》
来说说白居易,白居易的《长恨歌》,其实也推动了牡丹的欣赏,至少人们可以大方在牡丹花海中谈论天宝时代,不过白居易本人有段时间比较惨,被贬谪到九江做地方官。
一去五年。牡丹是长安洛阳之花,在九江,则没有形成这样的赏花狂潮。
但是这五年里,在长安,牡丹一年比一年多,看的人也一年比一年更澎湃。
徐凝这是调侃白居易,我们长安,十二条大道上,都种植了牡丹,千家万户,牡丹时节,出来看花赏花,可怜你白居易,在九江五年,你最思念的就是长安的牡丹花时节吧。
那么长安有十二条主干道,虽然这里徐凝有夸张虚拟的成分,但是牡丹花肯定比五年前更多更茂盛。没准主要的干道上也种植了牡丹。因为稍晚时候的李商隐谈到长安晚春的牡丹时,那牡丹简直道路边的沟渠都开满了。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唐 · 白居易 《白牡丹 》
唐朝白居易写了大量牡丹花的诗,以后专题再表。
那么白居易贬谪到九江,有五年都没有回到长安。回到长安之后,牡丹花的赏花狂潮更甚。他这是做太子赞善期间,去陪人看牡丹。
这个时候的白居易,倒是看够了牡丹的红紫,钟情于白色牡丹。
不过时尚重红色紫色,想必花色也多,引人流连,倒是这单纯的白牡丹很符合他的地位和心境。
虽然是朝官,却不富贵,像白牡丹一样素净。
别人不喜欢,那就孤芳自赏哦。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唐 · 刘禹锡《赏牡丹》
白居易和刘禹锡虽然没有赶上真正的盛唐,但是他们却赶上了牡丹的盛世。
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白居易和刘禹锡正好生活在牡丹花在长安火爆流行的三十年里。
从巴山蜀水调回京城的刘禹锡,看到长安牡丹花海,倾城而动,那种内心的豪情也被激发出来。
芍药和牡丹比,妖艳,草本不够坚韧,荷花和牡丹比,太清高,不亲近。
唯一牡丹能够代表大唐,代表大唐那种大气亲和,艳丽多姿。
所以花开的时候,倾城看花啊。
这首诗彻底奠定了牡丹盛世名花,大唐国花的地位。
在宋朝,牡丹花仍旧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只是它不是宋朝的国花,宋朝的国花是梅花。
但是牡丹在中国人心中是有一种特殊的地位的。
它的雍容,大气,从来就是中国人的盛世之梦,盛世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