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唯美诗词摘抄(重阳节兄弟情四首)
重阳节自古就是一个大节,从秦汉时代的登高祈仙,祝福长寿,到唐宋的普天同庆,快乐团圆,到现在的重阳老人节,主题一直是长寿健康,但是历朝历代的内核和情感侧重,是略有不同的。
汉朝宫廷,九月九日登高,佩戴和茱萸,饮用菊花酒,明显是汉武帝重视道教,在宫廷中设醮拜仙的结果。其目的当然是汉武帝自身寻求长寿,当时的氛围,自然是相信有自然之神,统辖世间,而菊花茱萸为道家所重,认为久服轻身,可致长生。
两汉虽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当时民间没有正式的医生医药,仰赖巫道以及传承下来的草药验方,来抵御疾病瘟疫,菊花在两汉尾期发生了巨大的治疗防病作用。
比如流传的故事有东汉末年,汝南发生瘟疫,有道家仙人给了弟子一个方子,在九月九日,用菊花泡酒,茱萸护身,救助了很多百姓。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菊花茱萸作为草药验方的存在,也说明了两汉以及魏晋时代的九月九,主要是预防治疗秋天的疾病。
而重阳节在汉末的存在,更有深重的意义,因为汉末的战乱饥荒瘟疫,导致汉朝人口从六千万,降到三国时代的一千万左右,人口凋敝。
所以此阶段的重阳节,寄托着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的需求。九月九日,天长地久,是对生命的渴望和重视。民间除了秋季丰收对于星辰灵魂的祭祀之外,自发饮用菊花酒,佩戴茱萸,形成了浓郁的民俗。
由于重阳节九月九日在正规古籍上,并无明显的地位,比如先秦的《周礼》并无记载,而《史记》《汉书》也无强调,可以说明,重阳节主要还是起自民间,有汉武帝时代对道家的推崇因素,甚至是先秦《周易》的民间影响力。
到了魏晋时代,魏文帝曹丕,写给友人的信里,强调了民间九月九日的盛大,而长期作为权贵子弟的他,在青少年时期,也受到九月九日民俗深刻的影响,和朋友同学聚会,所以,他这封写给朋友的信里,强调了缅怀思念,在重阳节期待和朋友登高宴饮,延续友谊。
在魏晋南北朝的贵族圈子里,九月九日,以皇帝或者贵族牵头,举行登高,赏菊,宴饮,祝福长寿长生,就流传下来。
那么在民间,当时实际是以家庭,村落,为主要过节的载体,庆祝丰收和过重阳节,但是在贵族圈子,则重视权贵人际,尤其是皇帝,以过重阳节,拉近君臣距离,惠而不费。
到了唐朝之后,重视道教的唐朝,自然不会忽视这种含有道教渊源的民间大节,正式纳入官方节假日。到了唐玄宗时代,更以九月授衣,添加了授衣节,节假日长达十五天,涵盖了重阳节。重阳节作为节中节,更加盛大祥和。人们回乡团聚,感恩自然赐予的丰收,祭祀先祖,有充裕的节假日,聚会,旅游,重阳节深刻的情感内涵被发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唐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朝和之前历代王朝不一样,正式科举纳士。科举虽然起源于隋朝,但是隋朝短暂动荡,并没有有效稳健的运行。
但是唐朝以武力固国,短时期内国内就安定了。这项举措,是划时代的,因为唐朝之前的读书人,只有依附权贵,上升空间狭小。但是到了唐朝,给了年轻人以机会,你读书,就可能做官,参与国家管理。这几乎激活了所有年轻人向上的活力,虽然科举考试,万中选一,但是大量的年轻人读书,进入省会,进入都城,人员流动巨量,增进了经济消费,促进了繁华。
那么王维本是山东人,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也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由于王维可能有些家族背景,少年考试很难一考登榜,但是他另外有着音乐的天分,以年少貌美,音乐造诣深,成为贵族圈子的音乐明星,出入公主贵族府邸。
但是以一个阶层不甚对等是年轻人,走进豪门,其代价就是不会太自由,你是贵族的门客,人家过节,你得陪着,且还要献艺。
所以王维十七岁的重阳节无疑和现在许多年轻的打工人一样,富庶繁华的长安,并没有给他家的自在感觉。
长安对于他,是繁华的异乡,他还没有融入进去。以他的年龄和阅历,也不是他的主场。热闹在眼前,但是,是别人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当代仍旧有鲜活的生命力,写出了许多漂泊打拼在异乡人的深邃心理。
那么,重阳节在家乡,以家庭家族为单位,集体相约登高聚会,早已经是种常态。
王维和小自己一岁的弟弟,兄弟情深,从小形影不离,节日总是孩子们的狂欢,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烂漫的节日,自然也可以想到,从前的重阳节,兄弟两人一起走亲戚,一起登高嬉戏。只是这两年,他要装作小大人一样,适应长安,但内心还是个情感柔软的孩子。
他被困在别人的繁华地,想到的却是,弟弟此日和亲人一起登高,分发菊花和茱萸时,因为王维不在,一定有所失落。
他相信,对于弟弟,他是最重要的人,而对于他,在这样尚稚嫩的年龄,同样是。
他还不到弱冠,古代的二十岁,却要和弟弟天各一方,且未来不可定,留在长安会多久,有无退路?弟弟什么时候会来,都是未知数。
这种惘然,却凝结在弟弟在家乡的登高,同样思念。
这样的思念,虽然微妙动人,只有感情深厚的人,才会觉得你不在,一个节日,一座城池,甚至是满目江山,都是空的。
王维很幸运,他不但考取进士,而且是做着宫廷负责音乐的官员,和李龟年等顶级音乐家,都有工作必然的交集。
一曲《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通过宫廷这样的音乐大平台,谱曲流传,流行于唐朝,而这首重阳节的诗,也同样得力于王维的音乐地位,脍炙人口。激起了许多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心潮,成为重阳节的名诗。
那么重阳节本来就是祝福长寿,聚会的日子,因为王维的诗,彰显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情谊。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唐朝·杜甫
杜甫在王维之后,经历了盛唐最大的动乱,安史之乱。
作为杜甫,一定读过当时乐坛和诗坛名家王维的诗。
而杜甫此时流落四川, 时年55岁,这是人生日暮多病,洛阳家园难回,在九月九日在夔州登高之作。
他说在重阳节独自端着菊花酒,抱病登上江边的高台。
他说,人不能如竹永远长青,他自感寿命无多,心地悲凉,那么人既然不能永远长寿健康,那么喝菊花酒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但是想必不管杜甫如何悲凉,那漫山遍野的菊花,开在山地,更有一种生命短促,时不我待的郁闷伤感吧。
只听到这里有别长安洛阳的森山猿啼,只看到从北方飞来的白色的大雁。
他没有翅膀,飞不回家乡。
点睛的就是他思念所在,弟弟妹妹久没有书信,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战争,衰老,异乡,思念,时刻啃噬着他的心。
那么杜甫和王维的诗,异曲同工,都是谈的兄弟情谊和家园思念。
杜甫的更有国破家亡的沉痛忧伤,思念也更深邃。
那么儒家还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指的君子看待他人,都像自己的亲兄弟。
这句话,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作用,整体都是正能量的。
那么刚才说了唐朝的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从家乡分离,赶赴考场,职场,在异地异乡度过相当的年月,陌生人之间的情谊,通过同乡,同年,甚至患难甘苦得以升华。
就以重阳节来讲,在京城或者外地过节,往往也会和朋友结伴登高宴饮,深化感情。而年龄相当的,也会互称兄弟。
其中也有由朋友而胜兄弟的。比如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那是至死不渝。
所以重阳节的欢乐聚会,又称”兄弟会“,固然致敬王维,也是对当下朋友情谊的升华。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
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
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
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中唐 · 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
戎昱本身就是荆州人,不过这年重阳节,他在桂林,时在荆州住军政的是他的朋友陆某。
当时的荆州,是军事重地,是北方通往江南腹地的咽喉要塞。
重阳节,戎昱是站在桂林的山上,喝着菊花酒,看着芦花,思念故乡。
他说,我知道兄弟你,正好是在荆州主政,在风烟浩瀚的我的故乡楚地。
我希望早一天回到朝廷,重新安排职位,能够亲自跟着你,守卫荆州,成就护国武功。
那么这里用兄弟客荆州,是拉近情谊,你就像我的弟弟,现在在荆州一带驻防。
这首诗写在重阳节,实际也是一种对朋友的深沉示好。
我思念你,思念家乡,愿意跟随你,兄弟加战友。这是很深刻的表态。
那么可以知道,在唐朝,重阳节重视长寿养生的同时,深化扩展了兄弟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这样的大氛围里,再读李商隐《九日》,别有一种感悟。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唐 · 李商隐九日
”商隐为令狐楚从事,楚既殁,子绹继有韦平之拜,恶商隐从郑亚之辟,疏之。重阳日,商隐留诗于其厅事,绹睹之惭怅,扃闭此厅,终身不处。“
李商隐的诗,通常隐晦,很少对人对事。
但是这首,看起来隐晦,但是情感激烈,很让人意外。
这明显是写给一个人的诗。但是标题却是《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那么让我们看看,李商隐这年的重阳节在哪里。
这年的重阳节,李商隐亲自去长安令狐綯府邸,从早上等到晚上。他在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令狐綯,他的恩师令狐楚的儿子。而令狐楚已经谢世十年。
李商隐此来,是为了联系起就已经中断的兄弟情。自令狐楚死后,李商隐跟随王茂元,先是进士名额被无端去除,后来经过努力,得以进入秘书省,但是长年都在外地给人做幕僚,仕途官场上对他不利的传闻,以李商隐的清高隐忍,很少辩驳。
但是十年过去,那个像父亲一样的令狐楚已经走了十年,李商隐主动登门,他想的是和大哥令狐綯聚会一下,杯酒之间,解释一下过往的委屈和恩怨。
但是令狐綯此时官拜宰相,听到李商隐来,他正在宫廷。也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而他父亲生前所在的地方,也常年封闭,或者他有心等自己回家和李商隐一起叙旧,但是令狐綯本身受制唐武宗,唯唯诺诺,丝毫不敢懈怠,所以等他回家时,李商隐已经走了,只在桌上和墙上,留下一首这样愤懑悲凉的诗。
我曾经在这里,和你的父亲把酒,那时候白色的菊花开满庭院,是你父亲最爱的。
父亲死后,那些和令狐楚交往甚好的人,就很少来这里,我知道。
但是我却在这天,来到这里,端着菊花酒,感慨万千。
然后话锋急转,你不像你父亲,像张骞一样,仁德好施,收纳人才,空让有报国心的人如同屈原一样在流放之地徘徊。
如今你贵重了,门禁森严,连你父亲生前的庭院,也不许我们瞻仰缅怀。
这简直是开骂啊。
而据说令狐綯回来之后,看到这首诗,看了许久,非常惆怅。从此叫人关闭李商隐坐的厅堂。
那么李商隐何以有这样的底气,令狐綯为何隐忍不发?
实际上,李商隐和令狐綯,还真是有着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过去。
李商隐十六岁时,为令狐楚看重,留在身边做幕僚,并且资助读书考进士,令狐綯作为令狐楚的长子,也非常喜欢李商隐,给他送过冬的棉衣。令狐楚将死后的铭文耒书,交李商隐写,这是极大的托付,李商隐和令狐綯相处融洽,可谓异性兄弟。
而且李商隐考中进士,是有令狐綯一臂之力的。因为在内定名额当中,有竞争者,令狐綯以李商隐是他好友,助力李商隐问鼎进士。
但是在后来的人生选择中,两人发生了极大的误会。李商隐娶王茂元的女儿,为自身仕途铺路,也应该是想回报令狐家族,因为令狐綯资质平平。但是这样的做法为令狐綯忌惮嫌恶。
令狐綯之所以官拜宰相,不是他的才华,而是因为皇帝能干跋扈,需要一个听他话的老实丞相。在这样的地位,令狐綯只求自保,在人事上并没有父亲令狐楚那种魄力,对于李商隐,他也忌惮因此引发的***争,牵连他本身和家族,反而照顾不多。
令狐綯看到李商隐的诗,应该是百感交集。李商隐依旧拿他做大哥,但是这首诗里的刻薄愤懑,也让令狐綯深深刺激。
而李商隐之所以如此狂放而激烈,那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相处多年的哥哥。
实际上令狐綯权力不大,在李商隐最困难的四十岁,还是安排了太学博士这样的职位。但显然离李商隐的实际才华相隔甚远。
很多年,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首怀念令狐楚,讽刺令狐綯的诗。
但是现在读来,却读出了里面浓烈的兄弟情感。
我是因为想你,来见你,哥哥。
当下的重阳节,定名为老人节,主要的内涵,是尊老,让老人幸福安康,也是对自己夕阳晚景的祝福。
不过我喜欢唐朝重阳节浓厚的兄弟情谊。
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起过节,更加和谐快乐。
- 上一篇:重阳唯美的诗词佳句(风雨重阳五首)
- 下一篇:元宵祝福简短句(一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