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longge 12-04 19:42 阅读 我爱育娃
春秋两季自古都是户外旅游的佳期,这是因为,在冬夏之间,极端的寒冷和酷热之间,有着春秋季节的调剂。古人在仲春二月二之后,就开始踏青,随着草木滋长,看不够的春花如云,

春秋两季自古都是户外旅游的佳期,这是因为,在冬夏之间,极端的寒冷和酷热之间,有着春秋季节的调剂。古人在仲春二月二之后,就开始踏青,随着草木滋长,看不够的春花如云,春江水暖,二十四番花信风,次第吹开花朵,直到夏天的太阳,将人们被迫逼进荫凉的户内避暑。而到了仲秋之后,凉风吹散暑热,人们纷纷旅游,登高望远,赏不够的皎皎秋月,看不完的高山流水,为此时气候清爽,视觉辽阔。

古人写春天美景的诗多,因为春天蕴含着青春朝气,对应人心的旖旎欢悦,一切都向着蓬勃美好进发,所以春天的诗多明丽。

那么秋天同样美好,大地丰收,林木果熟,是农民最盼望和开心的季节。只是在社会发展中,一部分脱离了土地的士族,靠依附权贵获得生存空间,难免在人生中患得患失,遂有了宋玉之类的悲秋文学。秋天应着季节的黄叶,被形容成是青春不再,外界恶势力的摧残,人生华美的青春和荣宠谢幕。这样的写法,悲凉抑郁,但是获得了历代士子广泛的共鸣。比如宋朝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延续这一文化审美的力作,主观心理感受强烈。文笔虽好,但是和真正的秋天和秋美并不相关。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

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唐 · 白居易 《秋游》

57岁的白居易,在洛阳定居。

年轻时候的白居易也曾伤春悲秋。他经历了年轻时的刻苦攻读考中进士,在长安有过作清贫京官的青壮年,40多岁后经历了贬谪到九江的仕途磨难,一曲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打动了多少落难人的心。但是白居易有着一种乡野成长带来的天生的向上和乐观,很快摆脱了仕途坎坷带给心情的压力,每到一处,真诚的沉浸在当地的山水美好,在致力改善民生的同时,大手笔创建城市园林和建设,最有名的是在杭州疏浚打造西湖。可以说,他是用实在的作为,摆脱超越了普通人的悲秋牢骚。

晚年他回到京城,受到朝廷肯定,并定居在洛阳。

洛阳在唐朝之前,就是十二个王朝的都城,在唐朝和长安并为国都,八面环山,五水绕城,王气深厚,气候温和。正是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恢宏的王朝历史,反而使得历史和诗词中的洛阳,只有气势,不见细腻的风物景色。

而白居易定居洛阳,是以半退休和退休的身份,且长期居住,他经常住在洛阳香山寺,并且游历洛阳周边的山水和古迹,那么对于洛阳,是一种长安于此的市民心态,在政治之外,感受的是春秋风景,生活细节,春来蔷薇满院,秋来红叶满山,而热爱山水自然的他,对于洛阳秋色,是别有深居后的情怀。

我下马,牵着马闲行在洛阳的伊河岸边。

凉风吹动,景色清旷,胜过了春游时繁华烂漫那种喧嚣。

为什么古今那么多的诗词,写了无数的洛阳,却没有人写出洛阳如此清美的秋色呢?

原因我也说了,洛阳正是因为好,才能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风云的集结地,但是这种好,有几人能够真正摆脱命运加在身上的那种紧迫追逐,真正享受?近如白居易之前的杜甫,家在洛阳,却因为贫寒要外出进取,而安史之乱直接将他抛掷到离洛阳千里的四川。洛阳之美,在杜甫的诗里,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只是没有明写那是洛阳之秋。

而白居易是幸福的,洛阳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真正领略了洛阳的秋色,不只在这首诗里,还在他无数的诗里。

也正是白居易的影响里,洛阳秋色在中唐之后出名。很多人过来打卡,唐朝人的打卡,就是到此一游并写诗纪念。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今到白家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唐 · 徐凝 《和秋游洛阳 》

白居易在当时是文坛上的流量明星,他的诗一写出,就有人传抄,并作为标杆。

比如他说,“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著洛阳秋。”实际上有抛砖引玉的效果,也给洛阳作了一波非常接地气的宣传。写不了恢弘的历史,写洛阳秋色,总是人人有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吧。

徐凝是白居易时代的人,他分明感受到了白居易引领的这股潮流。

洛阳自古就多才子,他们写的多是春风烂漫的游历。

只有现在白居易的诗出来了,人们才发现了洛阳秋色的诗意,无人不写秋天的洛阳,无人不咏洛阳秋色啊。

那么这其实也成为是古代城市旅游的一个抓点,秋天来洛阳,就是要赏秋,咏秋。

洛阳是北方都城,秋天比南方来得早,想必秋高气爽。郁达夫《故都的秋》,写的是近现代北平的秋色,其实用来和洛阳比,约略近之。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唐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其一 》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好友,他们并非少年和青年在一起学习工作奠定的情谊,而是年轻时互相闻名,中年以后相会,就有知己重逢之感。这是因为两个人的三观和人生阅历非常接近,都是在仕途坎坷的生涯里,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守做人做官的原则,在人生的磨难里,激发豁达和向上。

那么这首刘禹锡的秋词,可谓千古名诗,因为一洗文人悲秋的逼仄惆怅,有着霜天竞游的那种自在,其实也颇符合秋天登高望远带给人的明丽辽阔和激动。

自古逢着秋天,文人就开始写摇落悲凉,寂寞断肠。

而我却说,秋天胜过了春天的花月时期。

你看看那晴朗的天空,一只白鹤扶摇而上,那是将无限的诗怀,带到了万里长空,何等大气自在。

刘禹锡和白居易一样,当仕途遭受不可挽回的贬谪沦落时,虽有苦闷和压抑,但是却能超出世俗的范畴,重新审定自己在天地间为人的定义。他们两个都崇尚道家,其实崇尚的是关于人格的成长和独立。也正是这种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但是这个善,不是妥协,而是向着更美好旷达的精神世界作追求。

那么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大山大水,也确实能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生命,勇于面对克服人生挫折的正面能量。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浓淡霜林入望中,天工施巧染秋容。

秋容犹胜春光好,翠叶烧丹绿树红。”南宋 · 金朋说《秋山吟 》

都说秋天万木凋零,寒山瘦水。那不过是普通人的想象和关于秋天的标签。

真正的秋天,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秋山高树,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开始变黄变红,直到晚秋层林尽染,霜红满山,到了冬天才开始大规模落叶。这种景观在长江以南的流域常见,整个秋天是秋山颜色变化的过程。实际很多树木,到了晚冬,叶子仍旧没有脱落干净,而新生的树叶已经开始萌发。

所以四季也是生生不息的过程,秋天有着秋天的斑斓和美好。

我站在连绵的秋山上眺望,那经霜的树林一层层浮现在视野中。

那是大自然在装点秋的容颜。

秋色秋容比春天还美好美丽啊,那绿树的顶上呈现丹红的色彩,仿佛红花敷树,红绿照映,是何等的美丽醉容。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宋玉悲秋我爱秋,清秋行乐胜春游。

林疏尽见山中石,更有寒泉带石流。”南宋 · 释文珦 《爱秋 》

常年在山林居住和行走的僧人,对于秋天的到来,别有真实的体会。

因为山林气息沉肃,没有了春夏之间的蒸腾水汽和雨气,少了植物腐烂的气息,更宜行走,对于生活简朴的僧人来讲,秋天来临的清爽可以降低很多生活的艰苦烦恼。

宋玉悲秋,而我却爱着秋天。

清秋行走的快乐,胜过了春游。

林间的树叶脱落,看得见山石本来疏朗大气的样子,更有清泉石上流。

秋水带着收敛性,山中的秋泉清冽,饱含矿物质,且此时没有春夏腐草的污染,解渴润心,照应僧人心中的禅意吧。

那么行乐两字,往往在世俗中有及时行乐的说法,原本的意思是根据时令快乐地出游,这是古人养生保健的方式,自上古流传。

那么随着时代,语言的含义发生改变,及时行乐,变成了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成为一个贬义词。

但是行走的快乐,古已有之,所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爱好出行旅游的国度。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高下黄云一色同,西成今岁幸绥丰。

秋郊端胜春郊望,惟是閒花紫间红。”清 · 弘历《绮望轩》

乾隆时期的绮望轩在哪里,现在不可考,后来颐和园有绮望轩,那是慈禧的万寿花园,和乾隆时期没有关系。

乾隆时期的绮望轩可能是北京郊区的皇家田庄的某处高台。

乾隆在这里眺望农田秋景。

高高下下的黄色的稻谷如同黄云一样覆盖在田野之上,今年难得是个大丰收的年份。

我在这里看着一片丰足的金色的原野,胜过了春天的郊外啊。

因为春天,只有闲花野草,虽然红紫满野,哪里赶得上现在这种沉甸甸丰收的金色的美好!

都说乾隆的诗不好,但是我喜欢其中的某些真实。

中国最大的地主,理所当然关心土地和丰收,因为那是他的底气。这一点,倒是和普通农民的心接近。

实际上,农民最爱秋天,那是真实的视觉心理和现实的充盈。

因为收获。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古诗#

文章评论

秋游唯美诗词大全(明丽秋游美诗六首)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