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唯美诗词大全(冬花枇杷花古诗五首)
小区多种枇杷,因为四季常青。枇杷的花并不算美,但是奇异的是,早冬时节,绿叶之间就萌生黄褐色的花苞。当然在这些密密生着绒毛的花苞,会开出雪白的枇杷花来,在深冬,满树枇杷花带来的那种沁人肺腑的香气,是一种嗅觉的惊艳。
汉朝上林苑就有从南方引种的枇杷。之所以叫枇杷,因为叶子和果实形似当时流行的乐器琵琶。当然这一定是都市人兴起的称呼。那么枇杷还有的别称叫卢桔或者卢橘。卢在古代一指的是四川,二指的是黑色。而历代人们认为枇杷的原始产地或者生产地,是气候丰富的四川。所以叫枇杷为卢桔或者卢橘,应该是起源汉朝之前,或者并行。那是产自四川,像琵琶一样,有着秀美圆润的大叶子的树木。
汉朝的汉武帝上林苑之所以有奇珍异树,倒也不是像后世想的纯属逸乐消遣。汉武帝征战四方,广有国土,稳定之后,号令全国进献当地的特产树木,其中大部分是当时北方难得见到的果树。这实际上有着农业种植和交流的重大意义。要让天下的果木,都能在北方成活成长。当然荔枝是失败了的,但是枇杷却成活了下来。汉武帝柏梁台率领臣子赋诗,倒是朴素得让人感动,“枇杷橘栗桃李梅”。看重的全不是花朵,是这些果树的果实。因为这些果实,可以利百姓,养天下,让政权稳定。倒是后来的皇帝,兴建园林,最重要的不是能够种植什么,而是自己能够享受到什么。
枇杷重要的当然是果实,为首夏第一果。既然是早夏就有枇杷果,枇杷树的花开,在什么时候呢,在冬天。经过冬天寒冷的刺激,反而开出清香的花朵,结出甜美的果实。所以枇杷果实,有着清冽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是为取自性寒。
而在长期的民间实践中,发现枇杷树的叶子,止咳效果更好。
在唐朝,有位官人咳疾发作,彻夜不眠,是他的朋友加急用马送来新鲜的枇杷叶。这说明唐朝虽然有枇杷,但是枇杷的种植面积不广,枇杷叶子已经用于治疗咳喘疾病。到了宋朝,因为看到了枇杷叶子巨大的功效,所以很多地方都种植枇杷树,一方面,枇杷果是著名的时令水果,另外一方面,也是将枇杷种植民间化,保护普通人的健康。
回到唐朝,枇杷的产地和盛产地,集中在四川还有湖北地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中唐 · 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
薛涛是个很特别的唐朝人物。因为用女诗人,欢场女性来谈论她,明显是不全面也不厚道的。
薛涛出自官宦家庭,父亲在蜀地做官,然而早逝。唐朝的乐籍制度,实际是有官府吸收一些有才华的人,从事音乐创作和歌舞,这属于礼乐的分支。地方官举行庆典和宴会时,常常会让这些转业人士演奏。当然经济繁荣,也很容易变味。薛涛有文化底蕴,姿容优美,被加入乐籍,是厚爱她身世和才华的地方长官的多方衡量,因为这是可以拿工资的职业。
而薛涛的特长,显然不限于歌舞,而在于她的文化素养。所以她经常以清客和乐籍两种身份,出席四川的高层聚会。而四川被派来被调走的官员无数,来到此地的官员都要了解这里的官场和民情,薛涛就成了四川的代言人。而最让人折服的是,她能够洞察时世,管理文书起草奏折,为安定四川做出了自己智慧上的贡献。所以她的新上司韦皋曾奏请朝廷,授以薛涛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这一点轰动当时。要知道秘书省校书郎,通常只有进士资格的人担任,且享受的是皇家公务员的待遇。皇帝以旧无此例未允。但是在红颜祸水的安史之乱后,薛涛仍旧声名鹊起,且历史上并无太多指责,且拜访和诗信交流的多是当朝名士,只能说,薛涛的才华和才干还是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的。可以说,写诗都是次要,奏折,文书,管理条例,斡旋,才考验一个官员的文化水平,主政水准,精神面貌。
如果薛涛仅仅只有诗的才华,她大抵就是红粉佳人中的柳如是。但是实际上,薛涛应该是有治理或管理才干的。
薛涛在声名鹊起后,却非常低调,隐居在四川万里桥枇杷巷,不大见人,平常只以这里的芙蓉纸回信回诗,倒是推动了这里的造纸行业。晚年的她受邀登上酬边楼,鼓舞镇守边关将士的报国志气。写下颇有将军气势的诗。“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薛涛七十多岁的诗作,让我击节叫好,高瞻远瞩,言短意深,雄风兵气,雍容大气,不愧她的盛名,是唐朝的四川之宝。
那么和薛涛同时期的王建,这首诗究竟有多少深意呢?
四川当时已经盛产娇媚的海棠花,为什么王建不以四川名花海棠来形容薛涛,而特地选择了并不算美丽的枇杷花?
因为枇杷常青而低调,因为枇杷花并非以艳丽而闻名于世,而是因为有特殊的香气,特殊的药用价值,枇杷花看似清冷,实际上如人有真实的才华一样,不在于色,而在于香和效果。
在万里桥边住的女校书,将自己深深藏在枇杷花下。
现在所谓的女才子那是太多了,也太俗气了,哪里比的上薛涛,她如同枇杷花开,领先春风,引领春风,却低调无声。
薛涛美吗?当然我相信她的美不是艳丽,是那种落落大方的美。她的才华和才干想必也是厚积薄发。能够被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同时欣赏的女性不多。薛涛算是。
枇杷花也因为这首诗,出名。
薛涛不值得更美的花做比喻吗?但是细想,王建真是了解薛涛人品和个性的诗人。
“有果产西裔,作花凌蚤寒。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
上都不可寄,咀味独长叹。”北宋 · 宋祁 《枇杷 》
来谈谈枇杷吧,有果树产自西蜀,开花凌寒,早寒开花。
树叶繁茂,碧绿葱葱啊。
而当它的果实成熟之时,满枝头都是累累的金色的丸子。
只是当时枇杷果的保鲜技术有限,果实采摘下来之后,和荔枝一样不耐长久。
一日而色变。
只有在枇杷园中,才能吃到这么美味多汁的果实。
朋友啊,不是我不寄去,是我不能够让你知道它们,新鲜的它们有多么的香甜。
真正美味的枇杷,肯定是要论产地的。
虽然枇杷树在宋朝广为种植,但是吃到最美的枇杷,还不是容易的事。
不过这也加速了宋朝经济的内循环。因为好的果实,自然运输成本高,产业链上总会有人受惠。
“枇杷花发天欲雪,黄雀不飞枝上寒。”北宋 · 释思聪
这是一句断诗,只有这句。
当然你也可以续。
断句和断诗通常自成一种意境,很难超越。
我喜欢这句断诗。
枇杷花快要开了,而天上就要飘雪了。
但是连黄雀都不飞上枝头,因为树枝上太寒冷。
这是冬雪欲来,而枇杷将要开花的时节。是枇杷花预兆着雪的来,还是雪加重了枇杷花的寒苦?
枝头那么冷,枇杷却要开花,枇杷开花会埋没在雪里。
雪里幽幽的香,是傲寒,还是哭泣?
一个僧人写下这断句。至少这应该是他经常处在的环境里,没有最冷,只有更冷的冬天。
用精神力量去破除寒冷吗?他的身份已经决定了他必须这么作啊。
所以下面写什么,都是赘笔。
有一种冷,就是枇杷开花时节的冷。
那是一种存在,有生命和知觉的存在,那就是严寒的冬天。
好在,还有枇杷花相伴。在巨冷而咳嗽的夜晚,吃下枇杷叶子和花。感知一种冷极素净的寒美。
我们同在。
“连村桑柘犹存叶,一树枇杷已著花。
十月澄林好风景,恰如秋浦野人家。” 元末明初 · 贝琼《澄林冬日》
十月冬来,都说寒气至,木叶凋。
但是江南的乡村,草木凋得慢,别有一种秋美清新。
你看你看,这连绵的桑叶和拓树叶子还没有凋谢干净,半青半黄的秋色连绵村落。
我在船上看到,那岸上的枇杷树,亭亭高大,正在开花。
这十月的乡村风景依然美,宛如深秋,深秋树木中,还藏着烟火农家。
枇杷开花,提醒人们,这已经是早冬。
但是南国水乡的冬美,有着秋的旖旎和冬的清凉。
也有着绿叶白花的枇杷树,那是冬天特有的芬芳。
“蕉败西风柳败霜,尖尖驴耳叶偏长。
枇杷自是冬心树,白雪花开照我床。”清 · 吴锡麒《枇杷花》
枇杷在汉朝是以叶似琵琶而得名。但是在民间,则没有那么雅。
宋朝杨万里说,枇杷叶子是大叶耸长耳。清朝的吴锡麟则用了更贴切形象的词来形容,驴耳朵,想一想也颇形象。而我则喜欢用兔子耳朵来形容枇杷树叶。
芭蕉在秋风里残破,柳叶在寒霜中凋零。
只有枇杷树,这寒冷的秋冬,偏偏长出了驴耳朵一样的新叶子,那么精神。
枇杷就是冬天的树啊,枇杷是有一颗感知冬天的温柔的心。
你看它,知道我寂寞,知道我寒苦,甚至知道我在咳嗽,特意开满一树的白雪一样的花,站在窗户外,花色照亮了我的床。
我其实也有这样的感动。
楼栋门口,就是一树即将开花的枇杷树。
疲惫归来的时候,总让人有所一振,因为它在开花。它在守望着你的归来。
还有枇杷花啊,这个漫长的寒冬。
- 上一篇:田园诗词经典名句(10首唯美山水田园诗)
- 下一篇:元宵祝福简短句(一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