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唯美古诗大全,苏轼《陌上花》三首
陌上花开,江山依旧人已非;
陌上花开,青春华年留不住;
陌上花开,荣华富贵如朝露。
《陌上花三首》,约作于公元1073年,这时的苏轼,因公务,在杭州做了短时间的逗留,他在游览九仙山时,听到了当地的《陌上花》歌。
他听到乡亲们谈论歌儿的由来:
吴越王钱镠的妻子每年春天一定回到临安。
这一年,钱王派人送信给王妃说:“田间小路上鲜花盛开,你可迟些回来。”吴人因此将这些话编成歌儿,以流传下来。
《陌上花》歌,所含情思婉转动人,使人听了心神凄然,然而它的歌词比较粗俗、浅陋,于是苏轼因此给它换掉,而成以下三首《陌上花》诗。
《陌上花三首》,贯穿了“江山犹是昔人非”的历史哀思,宛转凄然是这三首诗的抒情基调。
诗篇以“吴越王妃每岁必归临安”的轶事为题材,委婉曲折地咏叹着吴越王朝的兴亡,带有怀古咏史的隐意。
人世的荣华富贵、虚名浮利的过眼云烟,皆如那草头露,陌上花,转眼即消逝,凋谢不见;
死后所留下的美好名声,也全如那路上的花朵,很快就会凋枯谢落。
民歌原来就“含思宛转,听之凄然”,经苏轼润色创作的《陌上花》,既保留了民歌的基本内容、形式及其朴素自然的风格特质,又显得语言典雅,意味深长,诗情凄婉。
诗中多用叠字,如“垂垂”,“缓缓”,“堂堂”,“迟迟”等,不仅恰切地描摹了人物的情态,且能增加节奏感和音乐美。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首看似唯美,实则充满人生感慨的《陌上花》诗。
❶
《陌上花三首·其一》
苏轼「宋」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 陌上花开,江山依旧人已非
田间小路上的花儿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飞呀飞,江山还没有更改呀,往昔的主人早已更替。
经过了几度春秋,遗民已逐渐老了,出游的女子唱着歌慢慢返归。
第一首,是对吴人歌《陌上花》作概括的叙述。
春天时节,陌上百花盛开,蝴蝶翩舞。春色虽迷人,但跟“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时的景象并无不同。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吴越王朝早已灭亡,吴越王妃也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令人凄然的故事传说。
“江山犹是昔人非”,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已成过往的人事,对比之下,发出了“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概。
尽管吴越王朝!的遗民已渐渐地衰老,但游女们仍在长声歌唱《陌上花》,以寄托对王妃的追忆与悼念。
可见,《陌上花》流传颇广,在吴人中有很强的生命力。
❷
《陌上花三首·其二》
苏轼「宋」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 陌上花开,青春华年留不住
田间小路上无数花儿烂漫盛开,路上的行人争相围观那彩车驶来。如果要留住这明艳的春花,那就暂且听从钱王的意见,赏着花慢慢回。
这首,写吴越王妃春归临安情景。
春天来了,陌上的无数山花争奇斗艳,王妃按照惯例,乘坐富丽的翠軿,又来到了临安,吸引了过往的路人竞相观看。
“山花”“翠軿”,用以来衬托王妃的青春美貌,又以“路人争看”渲染王妃归来的盛况,透露出吴越王朝曾有的一点承平气象。
三四句为设想之辞:如能留得青春在,王妃即可遵从吴越王的嘱咐“缓缓而回”,尽情观赏临安旖旎的春光。
“堂堂”,指青春。唐薛能诗云:“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摧人故故生。”
青春,一语双关,有青春年华,也有春天之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结伴好还乡。”
然而,无论是春天还是人的青春年华,都不可能永存长在,因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之类的风流轶事也必然有终结之时。
❸
《陌上花三首·其三》
苏轼「宋」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 陌上花开,荣华富贵如朝露
生前的富贵荣华好似草尖上的露珠,死后的风流情感正如那田间小路上的春花。
钱王你已眷恋不堪地离杭降宋去了,还要教妻子慢慢地从陌上归家。
此为第三首,诗人慨叹吴越王的去国降宋。
吴越王及其妃子生前的富贵荣华,犹如草上的露珠,很快就消失了,但其风流余韵,死后仍流传于《陌上花》的民歌中。
帝王的富贵与吴人无关,而他们的风流轶事,由于含有普通人的情感、爱情的因素以及多少带有悲剧的色彩,故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以致通过民歌来传诵。
吴越王虽然已去国降宋,丧失了帝王之尊,却仍保留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惯例;
可叹的是,“王妃”的身份已改变为“妾”,“路人争看翠軿来”的盛况大概不会再出现了。诗味里,细细品,其中不无诗人的深沉感概和委婉的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