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唯美古诗有哪些(周邦彦宋词名篇6首)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编辑 | 时光的弦
诗词,蕴藏着美好,过渡着沧桑。
我们取远古的芬芳,浸润茫然,慰藉苍凉。
在北宋婉约派中,有这样一位隐藏的高手,他本是风流倜傥的白衣少年天才,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集北宋之大成,开南宋之先声”。
他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年少时,是纨绔的公子哥,出入秦楼楚馆,不守礼节,并不被人看好,但是他本身勤勉好学,博览百家之书。
他的词,既有温庭筠的秾丽,韦庄的清艳,又有冯延巳的缠绵、李后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蕴藉和欧阳修的秀逸。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
他善于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营造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抑扬顿挫之势。
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清圆韵致。
他的词到底有多美呢?
周邦彦宋词名篇6首:斜阳影里,京华倦客,看世事如流水
❶
❤ 梅雨初夏的悠然之闲: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我在庭院中支起轻薄的纱帐,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只觉凉爽舒畅。此时的情绪就像这下过梅雨之后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好似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悠闲快活。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周邦彦·《喜迁莺·梅雨霁》
绵绵多日的梅雨过去,夏天渐渐来临。柳树上蝉鸣声阵阵。窗外小榭处,廊下池塘被微风带起涟漪,鱼儿在水下嬉戏,惹得那新荷摇动。
一首《喜迁莺·梅雨霁》,极致展现的,是初夏的万物蓬勃,还有人们自得的悠闲,让人在一种清爽舒适的惬意里,感受到夏日的热烈、喧嚣,还有悠闲与宁静。
高柳乱蝉齐鸣,乍看,是一阵喧嚣,其实,是夏日的热烈。
小园台榭、池塘,“鱼戏动新荷”,生机勃勃下的一派和谐,令人感知生活的意趣、惬意与美好。
夏日午后的悠闲宁静,尽在一句“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
此时的情绪,是如此悠然,就像天上没事可做的小神仙一样,所以在夏日流年的安逸里,才会发出“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之叹吧。
◆ 流年轻摇,夏日悠长,鱼戏荷叶间。
❷
❤ 流传千古的风荷之舞: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夏日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天刚亮,我听到鸟雀就在窗外欢呼着,原来昨夜下雨,鸟雀都在欢呼天放晴了,像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这首《苏幕遮》中,流传的千古名句:“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之“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这首词,其实是写游子的思乡情结。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江南一带,却长久地客居长安。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又到五月,不知家乡的朋友是否也在思念我?在梦中,我划着一叶小舟,又闯入那西湖的荷花塘中。
词人的思乡之情,向荷花娓娓道来,于荷花的姿态风情里,梦回故乡,写情写梦,不加雕饰,却是风情万种。
◆ 思乡情重,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❸
❤ 秦楼楚馆的意态缠绵: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在那吴盐白洁似雪的夜里,并州的剪刀凉白如水,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
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
在京城时也不忘流连秦楼楚馆,与当时的名妓李师师相好。
这首词,虽写男女之情,但不沾半点恶俗气昧,意态缠绵,恰到好处,为后世历代词家所称赏。
他说美人以她纤细的手指,轻轻地切开新橙。室内是暖烘烘的帏幕,刻着兽头的香炉,轻轻升起沉水的香烟。
两个人相对而坐,女子正调弄着手里的笙,男子显然也是精通音乐的,他从女子手中接过笙来,也试吹了几声,评论它的音色,再请女子吹奏一支曲子。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这里仅仅用了三句话,而室内的气氛,两个人的情态,彼此的关系,男子和女子身分,已经让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了。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
其实,在词间,谁问?未明点。为何问?也未说明。
轻问“向谁行宿”?挽留的意思全用“问”话出之,空灵含蓄,更有味。
只说深夜“城上已三更”,路难“马滑霜浓”,“直是少人行。”
只说“不如休去”,欲留未留,极尽含蓄,也是极尽不舍。这样的表达措语,分寸掌握极好。
这首词,通过女子特有口吻,惟妙惟肖的刻画出秦楼楚馆里的一份温情与不舍,虽是男女之情,却是恰到好处,这样的写词技巧,非周邦彦莫属。
◆ 城上三更,向谁行宿?相对坐调笙。
❹
❤ 京华倦客的伤别之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这首词,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
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
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
周邦彦这首词亦如此,他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无尽。
他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高堤之上,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望人在天北。”即可见他心中的无限的怅惘与凄惋。只是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往事浮现,只留下一地悲伤。
◆ 年去岁来,京华倦客,登临望故国。
❺
❤ 四海漂泊的寂寞之愁: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在39岁时被贬任溧水,宦途不得意难免会有愁苦寂寞的心情,便游山玩水抒发愁绪,游至无想山时,作词《满庭芳》。
他说黄莺的雏鸟在和风中长大了,梅子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日益成熟。
中午的时候,天阴沉沉的,树木更见美好,叶子清亮,给人珠圆玉润的感觉。
他偏居近山卑湿之地,难免心境萧条,他说来往宾客也很少。唯有乌鸦鸟雀往来,小桥流水,在新绿的掩映之下,欢快流淌。
他诉说着自家身世,感叹自己如社燕一般,年年奔波,四海漂流,终究还是寄人篱下。
“对酒”总是“当歌”,奈何借酒浇愁愁更愁,他说身为江南倦客的我,形容憔悴,酒筵上的急管繁弦之音,只能让我脆弱的内心更加不堪。
他说有心思的人,是最容易喝醉。他说:我且豁出去吧,你们在酒席歌筵边,先给我准备好凉席和枕头,我醉了的时候,就让我一个人好好地躺一会儿。
◆ 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容我醉时眠。
❻
❤ 人世沧桑的悲壮之凉: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回想过去,王谢两大家族曾经生活在这里。那飞翔的燕子,不知道如今是何年月,它们一如既往地飞到巷子里,飞入寻常的百姓人家。
夕阳的余晖中,燕子一边飞着一边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述说千百年来,这里兴衰变迁的故事。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这首词,是咏金陵旧迹,感慨历史兴亡的名作。
当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颠簸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他观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名作。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寂寞”,透出的,是历史变迁,人亡物移,故国繁荣与孤城幽寂的荒凉。
“断崖”“旧踪”“雾沉”,金陵景观,在一种苍茫的色调下,发出的,是物是人非之慨。
何处寻得当年“酒旗戏鼓”的繁华街市呢?“王谢邻里”,豪门旧迹难寻,只可依稀辨识。
斜阳之中,人世沧桑,云烟过往,清峭、冷寂而又悲凉。“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人们早已将它遗忘。
只有斜阳里的梁前燕子,不知人事变迁,它依然飞进往年栖息过的高门大宅,然而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房舍。
◆ 斜阳影里,寻常巷陌,世事如流水。
▽
诗言其志,诗表其情。
我们在诗词里,寻找人生的痕迹,撷取千年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