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唯美诗词句(苏轼经典的八首山水词)
苏轼的一生三起三落,进入仕途,首任杭州通判,经历“乌台诗案”后被贬谪黄州,之后在新旧两***的争斗中,跌宕起伏,最高官职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而最终新***执政后,他被贬谪到蛮荒之地儋州(今海南)。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给自己做的人生总结。
历经风雨坎坷,他却给我们留下“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样豁达、清醒的诗句。
或许这就是苏东坡最可爱的地方,在圆满里发现缺憾,在缺憾中寻找意义。
我以最超越的笑,最温柔的包容,同情世间的一切,使灰暗黯淡的人生笼罩一层柔和的金光,让你觉得人间仍然可爱!
按他生平经历的时间顺序,分享8首苏轼的山水词,一起感受大文豪的起伏人生背后的幽幽心境。
1
《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驾一叶轻舟在溪上游,划动的双桨似惊飞的鸿雁,从水上掠过,天空湛蓝,湖水清明,山影澄澈,波面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见,不时跃出水面,岸边沙洲成群结队的白鹭,正悠闲自得。
你问这里的溪水有何不同,看吧,白天的溪水,清澈可见沙底,清晨的溪水,清冷而有霜意,月下的溪水,则是一个明晃晃的世界。
两岸青山,纵看,重重叠叠如画,横看,曲曲折折如屏风,笑当年隐居在此的严光,到头来在此白白终老,曾经名燥一时的君臣,都只是徒留虚名,倒不如像我一般放浪于山水间,玩赏风月,陶冶情操。
你问这里的山色有何不同,看吧,远处的山峰逶迤蜿蜒,云雾弥漫时的山峰,重重叠叠,而拂晓时分的山峰,又青翠欲滴,可亲可爱。
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出巡富阳,由新城至桐庐,行舟富春江,途径七里濑时写下了这首词。
词中描绘了七里濑的绝美风光,表达对江南水乡、湖光山色的热爱。又由此感怀,功名虚无,而江山常在的人生哲学。
在苏轼来看,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杭州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快活的时光,苏轼爱杭州,而他也赢得了杭州的心,他为杭州写下“水光潋滟晴光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公认为是写西湖最好的诗。
2
《行香子·冬思》
宋.苏轼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去年此时,你我携手同游,共赏江村,梅花树树飘似雪,落满衣襟,转眼又是一年,旧曲重听,然故人不再,曾经一起吟风赏月的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那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致,都令人黯然神伤。
想来游乐所到处,所题诗词应有千首。而今,题诗已落满灰尘,自杭州一别,还有谁会在遥远的他乡想念着我呢?唯有西湖明月、钱塘杨柳、城西云彩,和故人你啦!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七年二月,苏轼由京口至宜兴途中,写给自己的好友陈襄(字述古),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词作。
熙宁六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按照宋朝官制,设知州知府(即太守)总掌郡政,同时设通判监政,两人共商共裁郡内大事,而当时的杭州知州就是陈襄,两人都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排挤出朝廷。
3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还记得杭州城的元宵之夜,明月恰似银霜,人儿如画,迷蒙又美丽,歌女在帷帐里吹着动听的笙乐,有麝香的气味缓缓从帐内透出,只令人心旷神怡。
江南空气湿润,即便行人如潮,地面上也干净无尘,不会有半点尘埃跟随马车飞扬,怎不惹人相思无度?
回首,寂寞的密州城里,住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老了,兴致所至,也不过是沿街击鼓,吹箫而行,但最后又都会转到农桑社去祭祀土地神,想想真是无聊。
凝眸处,灯火清冷稀少,霜露渐渐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看看马上就要下雪了,又哪里能跟繁华的杭州城相提并论?
这首词写于熙宁八年,苏轼离开杭州,任密州太守,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在气候、地理、风俗等各方面的特点,描绘了杭州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杭州的思念,以及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4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枣花飘落,村南村北的纺车缫车都在忙着干活,古老的柳树下,有人叫卖黄瓜,行走在路上,酒后思睡,口中又渴,索性敲门向一户人家讨茶。
写这首词时,苏轼43岁,任徐州太守,徐州在这年春天发生大旱,苏轼带领众人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成功后,他又与百姓一同赴石潭谢雨,在谢雨的路上,写下这首词,记录自己一路乡间的所见,所感。
5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远看,树林郁郁葱葱,高山耸入云端。近看,翠竹环绕屋舍,池塘长满衰草。蝉声起伏,红荷散发出淡淡的幽香。
院舍外小径上,我驻杖徐徐徘徊,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昨夜三更的一场夜雨,让漂泊的人又感受到一日清凉。
这首词描写苏轼在黄州居住的院舍,此时他谪居黄州已经三年,“乌台诗案”带来的打击和仕途的失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渐渐淡化,“此心安处是吾乡”,开始变得随遇而安,怡然自得。
6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恰如一场虚幻的梦,人生还能经历几度凉意初透的秋天?入夜的风声瑟瑟,穿过树叶吹过孤寂的长廊,忍不住揽镜自顾,却看到无尽的愁思,积攒在蹙起的眉头,两鬓也早已霜白。
酒家因为酒不好,才时常发愁客人不来光顾,月色本来澄澈明朗,却又总被云雾遮挡。中秋佳节,家家团圆的日子,又有谁能与孤身被贬的我,一同欣赏这孤寂的月色?
放眼望去,这苍茫大地,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只好惆怅地端起酒杯,神色凄然地望向北方,望向亲人和朝堂的方向。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目前还有争议,有的说是写于儋州,有的说是写于黄州,词中表达苏轼心中的苦闷心情,词调哀婉低沉,充满人生空幻的怅叹。
7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儿褪尽芳华,树枝上结成小小的青杏,燕子在空中飞舞,清澈的溪水围绕村落缓缓流淌,看枝头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可是,这人世间哪里找不到萋萋的芳草?
高大的围墙里,少女正在快乐地荡着秋千,悦耳动听的笑声,墙外小道行走的路人都能听到,可是过了不久,笑声渐渐远去,最后什么都听不到了,可是行人还在墙外呆站,满脸的怅然,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给深深伤害了。
这首词用素描速写的方式描绘一幅画面,画中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借此抒发了苏轼在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
面对春意阑珊的景色,词人在惋惜韶光流逝的同时,更寄寓了宦海沉浮的忧愤之情,也蕴藏了他对自己充满矛盾的人生的思考。
从词中青杏,燕子、绿水、柳绵所描绘的意象来看,这首词应该写于黄州,而不是海南。
8
《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宋哲宗元祐元年,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持朝政,罢免新法,起用旧派,苏轼被召还朝,受到朝廷的特殊恩遇。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这个职位通常都由名气最高的学者担任。
但由于政敌朱光庭、黄庆基等人多次诬陷他,虽然在高太后的保护下,未曾受到迫害,但他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十分厌倦。
苏轼把酒对月,感叹人生苦短,知音难觅,一心渴望能够摆脱世俗困扰,词中流露出强烈的归隐意愿。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