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诗词有哪些(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古诗五首)
每年公历三月和农历的二月初,会迎来节气“惊蛰”。“惊蛰”这两个字实在让人过目不忘,在二十四节气当中,只有这个节气用了前缀动词和形容词“惊”,而后跟着一个有虫字的“蛰”,而通常我们使用“蛰”的时候,是有分明的体感的,比如被虫子“蛰”了一下。
为什么这个节气叫做惊蛰呢?
“蛰”在上古是指潜伏在冬天的动物和虫类。通常很多动物,因为地面寒冷,都会躲藏在地下度过寒冬。
那么是什么惊动了潜伏在地下的动物呢?当然是春天来了,气温回升,适合动物生存的食物增多。
当太阳越过南回归线继续北归,缓慢接近赤道的某个时刻,也就是黄经345度时,就是中国传统的惊蛰节气。
这个惊蛰节气,有着和其他节气不同的气候和物候特征,就是气温回升,雷雨增多,草木充分地发芽生长开花,随着植物的萌发,动物们也都出现了,比如树上会飞来黄鹂燕子,北方的上空,老鹰盘旋,新的春天的生态链和生物链开始循环。
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往往惊蛰节气左右半夜会有轰隆的雷声滚过,春雨落下,仿佛是雷声唤起了沉睡的大地,惊动了世间的万物,开始蓬勃。
而惊蛰节气的雷雨,也是提醒人们赶紧春耕。
上古周朝,当时整体气候偏暖,所以惊蛰节气是在雨水之前,当时叫作“启蛰”,皇帝在启蛰日,会举行大型的农业祭祀,然后号召人们开始春耕。后来汉朝之后,历史上气温走低,所以“启蛰”和“雨水”互换,成为二月的节气,避讳汉景帝的名字,改为惊蛰。
但是这个“惊”字,已经含有急迫地提醒人们赶紧春耕的含义。
雷雨多,春草长,温暖湿润,从此惊蛰和春耕紧密联系在一起。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中唐 · 韦应物《观田家 》
这是惊蛰节气,农民纷纷在田野里春耕的景象。
一场春雨之后,百花开始开放,清新明丽,一声春雷,惊蛰节气到来,动物们也 开始充满活力,回到地面。
农民们不过就是舒服了过年的几天,此时又重新开始新一年的春耕,投入热火朝天的田园枝叶。
你看,那精壮的男人全部下到田野,而耕地田园在耕耘中,呈现出整齐的农田面貌。
从田野里归来,常常夕阳西下,他们还要牵着牛儿,去河边水边饮牛。是这样的辛苦。
独自已经饿瘪了,却不觉得苦,因为这天上带给地面丰厚的雨水,是农作物生长和丰收的希望。
虽然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了,虽然各种杂役还等着,但是在农民的心中,有了土地,能够耕种,仍旧很开心,因为耕耘通往希望和未来。
你只有看到那田野里农民的辛苦和乐观,你才会惭愧自己不耕种却有衣食。
这些不知道农民辛苦的人,他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
农业是中国古代国家安定的根本,很多从基层走向仕途的读书人,也有着朴素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他们了解农民和农业的艰辛。这首诗不是劝耕,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他们是珍惜着季节和时光,努力掌握农业知识,用自己的辛苦和智慧,让土地多产粮食,养活自己和他人。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惊蛰二月节 》
中唐的元稹,有着充分的对地方农业的管理阅历,看重农业。在他短暂作为***丞相时期,他刊行了二十四节气诗,用诗歌的方式普及节气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节气,了解节气对于生活和农业的重要。这是对日常历书的重要补充。
上个世纪边疆出土了两本二十四节气的手抄本,可以看到这组节气诗,是深入民间。在印刷术已经普及的唐朝,人们还是愿意用传抄的方式,带在身边,远赴他乡。
那么这首惊蛰节气诗,是将历史上的节气知识有机融合在诗里的。
比如惊蛰节气流传下来的物候,桃花开,老鹰出动,布谷鸟出现。
二月春天迎来的惊蛰节气,春光布满天地。
那山野中的桃花此时开花,绚烂得如同蜀国的锦绣,那老鹰盘旋,此时还有比老鹰小的春天的布谷出现。它们都在强调最美最好的春天来了。一片鸟语花香。
这是最美最蓬勃的春天,万木都抓紧时间发芽开花,不愿意错过一年最好的时候,你看看那树上的萌芽,向上竞长,争先恐后,
那么人间也开始了各行各业的重新启动和运转,维持生机和活力。
你看看那农村,耕种的人,布满田间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蛰节气是在过年之后,年也过完了,也休整好了,你也必须元气满满用辛勤工作,回报春天和自然啊。
惊蛰节气是古代自然和人类社会新一轮繁荣的开始。
“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北宋 · 王禹偁春居杂兴 其四 (992年3月)
惊蛰时节的天气特征,就是雷雨增多,而伴随着雷雨到来的,就是许多蛇,蚯蚓,蚊虫,纷纷出来,它们也开始享受温暖湿润的春天。
一夜春雷滚滚,好雨降下,百种蛰伏在土地里的动物都出来了。
你看看在山村的篱笆院墙内外,有蛇和各种动物出没。
它们也感受到了春天,元气满满,要出来舒展身心。
这首诗的好看,在于盛大的开头,你本来以为他会描写天上龙吟雨洒,或者江湖浪腾鱼蛟。
结果画风忽然转变。他像放大镜一样,将视线落在草地上两只出土打架的蚯蚓上。
两条蚯蚓正在缠斗,它们纠缠在一起打斗,结果连附近的小苔藓也被它们弄伤了,看样子这样的打斗还要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你看它们虽然小,打架起来,可谓互不相让,气势如虹。
蚯蚓,又叫地龙。古代将这样类似龙蛇的动物,都赋予龙的想象和称谓。
蚯蚓是最早感知春天变化的蛰居动物,一场雷雨,它们冒出地面,也给土地松土,利于作物的生长。
这首诗的可爱,在于这种惊蛰节气后饱满春天的感觉,也在小昆虫动物上得到体现,蚯蚓尚且如此有活力,何况万物?
“玉人梦破一声鸡,转盼生涯色色齐。
有信风雷催出蛰,无言桃李自成蹊。
及时节,力耕犁,谁怕春畴没胫泥。”宋 · 释正觉《 颂古一百则 其四十四 》
这是一首僧人对应惊蛰节气的诗歌,信口说的可能性大,不过也颇含僧人修行所领悟到的东西。
春天的美人,被一声春天的鸡叫惊醒,打开窗户一看,好美的春天,反而生出了愿望自己一生如同春天一样蓬勃锦绣。
那么她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呢?
惊蛰时节,春雷春风如约而至,催出了各种春天的动物们,而桃花李花在山谷里开得绚烂,它们虽然不能言语,但是这种蓬勃绚烂的春色,吸引了无数的游人。比看看桃树李树下的脚印形成的道路就知道,它们有多么绚烂和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古代俗语,原来出自司马迁《史记》,对于李广将军的赞美,说他虽然没有自己表达人们,但是人们对他有自然的爱戴。
但是用在这里,也巧妙写出了惊蛰节气,桃李绚烂和赏春的盛事。
在惊蛰时节,要抓紧时间,努力耕作,这样难得万物生长的季节,靠耕耘而收获的农民,怎么会怕田埂上的泥土没过了小腿?
这首诗,可以产生多种联想,一可能是讽刺那些不是劳作的贵族男女,或者虚荣的女性,只爱看春花美景,不懂得如何脚踏实地的耕耘创造,二,可能是表达一个女子渴望青春和容颜长久的愿望,愿望生活繁荣富足。
但是这首小诗含着仲春惊蛰时节的种种生动和美好。
“学道无多事,消阴服众魔。
春雷惊蛰户,海日浴鲸波。
大勇收全胜,灵襟袭太和。
何妨会稽市,取酒独酣歌。”南宋 · 陆游《市饮》
这首诗是借惊蛰节气的新气象来表达内心对国事的欣慰。
79岁的陆游,隐居浙江山阴,一生想报国,收复失地,只是朝廷昏聩,常年举棋不定。但是他晚年获得了一位真知己,辛弃疾时任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这位从金国匹马归宋的将军一样的人物,被重新任命,可能朝廷转向了主战。
辛弃疾亲自拜访,两人彻夜长谈,纵横国事得失,让陆游心情大好。
而这年的惊蛰节气前,陆游收到辛弃疾的来信,他被调回朝廷,辅助丞相韩侂胄决策伐金。
这对于陆游来讲,感觉***的春天即将回来,他站在会稽的海边,迎接惊蛰的春雷朝日,那是他内心扫平胡虏,大宋河晏海清的愿景。
我晚年隐居,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是和恶势力和风向作斗争,期待春天。而春天终于来了。
那春雷滚滚,惊动了潜伏的龙蛇,我站在海边看朝阳,看到了太阳升起,鲸鱼游弋,这是盛大的壮丽的春天即将到来。
经过刻苦的磨砺,冬去春来,春天获胜,那春风布满天地,如同战旗。
我已经老了,但是不妨碍我站在海边,独自喝酒高歌!
惊蛰不但是节气,也代表仲春那种让人日日向上,耳目一新的蓬勃。春雷春雨,春花春气,春心春志。唤醒和振奋的不止是大地,更是人心和情怀。
所以往往遇见喜事和可以欣慰的开始,人们常用“春雷滚滚”来形容心情,遇见机遇,往往会用龙蛇之启动,来抒发自己的内心和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