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经典古诗大全(十首送别唯美诗词)
对于古人来说,由于交通不发达,通信也十分困难;一次分别,可能就意味着永不再见。因此,送别诗在诗歌里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那么,诗歌是如何表达人们的感情的呢?个人以为,送别诗主要包括以下十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更有三个不同的思想高度。
1.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别诗表达对亲人、友人的挽留和不舍之情,是它的第一层境界。而“柳”谐音“留”,则是送别诗最常用的意象,唐代诗人王之涣在《送别》一诗中写到: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用“柳”来表达惜别的情感,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诗经采薇》,里面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折杨柳送别,表达的是希望离别的人们能够“留下来”之意。王之涣的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一个“苦”字,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也是离别的愁苦。
2.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而渲染离别的痛苦,则是送别诗的第二层境界。以“柳”谐音“留”,虽然有哀伤,那也是淡淡的。所以,诗人们就开始寻找其他的场景来表达离别之苦。晚唐诗人许浑在《谢亭送别》中写到: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两句包含的故事太多: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满天风雨。一句“满天风雨下西楼”,足见诗人别后的痛苦之情。而温庭筠在《南歌子词》中写到,“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则表达的是恋人之间离别的痛苦之情。
3.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离别的第三层境界,则是永不相见的痛苦。古代的分别,往往意味着生离死别。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不发达,一次的分别,往往意味着天各一方,所以,古人对离别后的重逢往往不抱期望。大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到: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你再多喝一杯酒吧,出了阳关以后,我们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是送别诗凄凉到了极致的表现,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出诗人对此生再见的深深绝望之情,也表达了对友人友情之深,天下再也没有第二人能称为“故人”了。
这首诗,是送别诗中的第一个高度!
4.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离别诗的第四种境界是祝福,祝福朋友前程似锦。我们现代人最常用的送别语是“祝你一路顺风”,而古人的祝福语则更具诗情画意,宋代词人王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写到: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既是对眼前风光的赞美,又是对离别男女的赞美,“眼波横”,是女性特有的妩媚,而“水”则是柔情似水之意;“眉峰聚”,当然是男子阳刚之美,“山”则是威武雄壮之意。“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春天里,万紫千红,如诗如画,这句当然是“祝你前程似锦”之意,但却内涵更加丰富!
5.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比祝福友人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宽慰朋友其实我们并没有分隔多远,要见面还是很容易的。祝福朋友虽然安慰了朋友,但安慰不了自己,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明显表明自己和朋友没有分离之意,既宽慰了朋友,也宽慰了自己。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送柴侍御》中写到: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沅水通波接武冈”,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所以, “送君不觉有离伤”。更重要的原因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所以,我们并没有分开,我们同一座青山,共沐风雨,同顶明月,还是同甘共苦的朋友,并且我们永远不会分离。
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起“我们是一生一世的朋友”,既有同样的誓言,又充满了诗情画意!
6.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对朋友更为深刻的感情,莫过于不顾自己的悲伤,全心全意地祝福朋友,希望朋友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中写到: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因为我们分别以后,你就再也没有知心朋友了;天底下,还有谁不知道您的大名呢?您啊!您的朋友遍天下。这是一句多么豪迈激昂的劝慰,他能慰藉友人不再害怕前路的漂泊艰难,让友人勇敢地去为人生拼搏奋斗。这首诗,除了劝慰朋友,其实也包含了作者与朋友分别之后永不再见的心情。我们分别之后就永不再见了,但您不要担心没有朋友,因为您的朋友遍天下。但我呢?作者没有说,其实是“我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我就再也没有朋友了。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第二个高度!
7.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人写诗区别于唐人的一个特点是,宋诗通常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大文豪苏轼的这首《临江仙·送钱穆父》也不例外,他安慰朋友,出门在外没有什么稀奇,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你我都是行人;是行人,就免不了要出门在外,也免不了会遇到意外,也免不了会遇到打击。全词为: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如苏东坡一生的豁达,这句也十分的豁达,他把人生看得很透,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就不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了,也不比计较仕宦失意,需要对自己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对于这一点,既是诗人对朋友的鼓励,也何尝不是自勉!
8.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说出了“此生何处不相逢”,我可以说她是巾帼英雄,说“此生何处不相逢”,第一是很豪迈,是巾帼英雄应有的豪气;第二,她自己未必相信,但是为了安慰丈夫,她必须这么说。晚唐诗人杜牧在《送人》中写到: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将半边明镜、一股钗子交付给爱人,只要人生还在,在哪里都会再度相逢。这里借用了“破镜重圆”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和丈夫一定会重逢的信心。
一句“此生何处不相逢”,后来演变成“人生何处不相逢”,被宋代及后代诗人反复借用,包括大文豪欧阳修和大词人晏殊!
9.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首诗特别就特别在送别双方都要离别,而且都是因为被贬而离别。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这首柳宗元的《重别梦得》写到: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不再写离愁别恨,不再写祝福朋友,而是“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说起来,柳宗元的这次被贬,其实是受了刘禹锡的拖累,他自己本身并无多大过错,但柳宗元没有一丝的抱怨,而是热切的盼望晚年能够和刘禹锡一起,做一个相互为邻的田舍翁,这种深情厚谊,这种同甘共苦,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也是数得着的。
做朋友,就要做刘禹锡和柳宗元这样的患难之交!
1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豁达的送别诗,莫过于初唐四杰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里没有半点悲伤和哀怨,一扫送别诗的颓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您我这样的知己,就算我们天各一方,但是我们心有灵犀,就像我们是邻居一样。这首诗一洗送别诗的悲凉凄怆,而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鼓励友人不为远别而悲伤,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却无离别的伤感愁绪,胸襟开朗,清新豪放,体现了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送别诗的第三个高度,也是送别诗的最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