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古诗词大全(吕洞宾的六首诗词赏析)
中国道教诗人词人很多,特别是元代全真教的词人,人多而且作品也多,但是好的作品,基本上没有。道教诗人中,排第一的要数“南宗的创派人”,白玉蟾;第二,我个人以为,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吕祖雕像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吕洞宾作品极多,诗歌题材也比较广泛。虽然他是出家人,但作品非常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并且极富哲理性。
1.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下雪很美,天地之间,一眼望去,银装素裹,气势上就很震撼人心。但如果你是在城市里,则很难看到这样的雪景,因为城市里建筑物太密集,高高低低,无法形成壮丽的雪景场面。吕洞宾很理解这种差异,他在《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中写道: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岘山下了一夜的大雪,寒气逼人,银装素裹;而凤林古渡一带,就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样,那是多么的震撼人心!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大雪是多么壮观,可惜襄阳城里的人没法知道,襄阳城外白雪皑皑的江山,是多么的美好!
雪景的魅力,在于它的壮美,你需要站在一个高度,俯视白雪皑皑的大地,那就是像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很显然,你在城里是看不到这样的风光的。
吕洞宾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不能自我封闭在一地,一定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不同的江山。
2. 《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
在古代中国,儒家文化占据主流,而儒家文化比较讲究“礼”教,而经常埋没人的本性。而道教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对“礼”教要求没那么多,讲究效法自然,喜欢清净无为,比较尊重人的本性。吕洞宾的这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就有这方面的启示: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农村生活就是这样自然,放眼望去,六七里都是绿草茵茵,草铺横野,牧童在这里放牛;晚风轻送,不时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天黑了,牧童放牛归来,吃饱了饭;不脱蓑衣,就躺在月光下睡了。一切都是那么率性,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多余的礼节。
道教讲究的是“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主张尊道贵德,对儒家的“礼”教,则没有那么多的要求。这首《牧童》,就深刻反映了道家崇尚自然,一句,“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的生活,是多么的亲近大自然啊!我们现在社会的“乡村旅游”,野外宿营,不也是为了亲近自然,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嘛!
3. 《七言·琴剑酒棋龙鹤虎》
绝大多数人一生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司马迁说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绝大多数追求功名利禄的人,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那么,人到底应该怎样过一生呢?吕洞宾在《七言·琴剑酒棋龙鹤虎》中写道: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
闲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牛看十洲。
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
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如果一个人与“琴、剑、酒、棋”结为朋友,就如同腾云的蛟龙、下山的猛虎,自由自在的白鹤,就领会到了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真谛。“琴、剑、酒、棋”,只是一个比喻,其实就是做自己内心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研究自然、科学,钻研艺术,潜心育人,等等。
“闲骑白鹿游三岛,闷驾青牛看十洲”,“白鹿”,极富象征意义,既是道教、仙家的象征,又是隐士自己自在的象征。“青牛”,来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典故,是道教得道的象征。“三岛十洲”,乃仙境,“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昆仑;“十洲”,瀛洲、玄洲、长洲、流洲、元洲、生洲、祖洲、炎洲、凤麟洲、聚窟洲。
“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在一个像“水帘洞”的碧洞洞口,远观远处的明月;在青山高处隐居,彩云在身边流走。这是道教理想中的生活,也是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生活。
“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普通人若想要过这种生活,那么他便要断了功名利禄、城市浮华。其实,功名利禄,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追求自己内心想要的生活才是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 《题广陵妓屏·花开花落两悲欢》
古人对待“花开花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绝大多数人是“月缺花残,黯然泪下”。而吕洞宾则理性得多,花落固然让人悲伤,但人生呢?他在《题广陵妓屏·花开花落两悲欢》中写道: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人们见到花开,自然是十分欢乐,一般是呼朋唤友,饮酒作诗,渡过这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而遇到花落,则又是心情低落,十分悲伤,悲伤到极致,便如《红楼梦》里林黛玉那样,做出一曲《葬花吟》来。其实,人和花是一样的,花有“花开花落”,人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珍惜人生,就像珍惜花开一样。怎么珍惜呢?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鲜花开在枝间的时候,不妨让客人尽情的采摘,如果花落了,落在地上,又有谁来看呢?这句诗的意义,其实是由很多诗人演绎过的,比如唐代女诗人杜秋娘就在《金缕衣》中写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然了,杜诗更加直白,名气也更大。
在这首诗里,吕洞宾没有批判人们“月缺花残,黯然泪下”,而是说,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要认证享受花开的时候。诗人进一步展开,其实花期跟人生是一样,既要享受花开,同时,我们也要认真过好人生。
5. 《题黄鹤楼石照》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有一些可以找人诉说,有一些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向人诉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善于调节自我,善于排解忧愁。吕洞宾在《题黄鹤楼石照》中写道: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诗人满腹衷情,没有人诉说,于是,在黄鹤楼前吹笛,黄鹤楼面前是长江,江岸上满是白苹红蓼,它们是诗人的听众。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诗人满腹衷情,想要跟人诉说,但是谁又能理解呢?可能只有清风和明月知道吧!这里的“清风明月”,象征了诗人那颗剔透无暇的心,象征了诗人的理想。
其实,谁不是这样呢?明代诗人唐伯虎在《美人对月》中写到,“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说的是思妇的心思无从诉说的苦闷。每个人都有心事难以诉说的时候,说与明月听,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6. 《窑头坯歌》
古人特别强调锻炼对人的作用,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又说,“真金不怕火炼”。《孟子》说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吕洞宾特别善于观察生活,不喜欢讲空泛的大道理,而是将道理溶于平常的生活中。他在《窑头坯歌》中写道:
窑头坯,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
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住万年。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
凡水火,尚成功,坚完万物谁能同。
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住万年
烧窑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很多人都见过,但又有多少人深入地想过其中的道理?“窑头坯,随雨破,只是未曾经水火”,窑头放着砖坯,被风吹雨打,就破了、坏了,那是因为它没有经历过水火的锻炼。“若经水火烧成砖,留向世间住万年”,如果它经历了水火的煅烧,最后烧成砖,那么,它可以在人间存留千万年,哪怕是经历风霜雪雨,也不会坏。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哪怕是经历千年之久,也是棱角完好,再也不会坏掉;如果叩击砖头,还有声韵,能够经受得住砥砺锤炼。“凡水火,尚成功,坚完万物谁能同”,经历过了水火,还能成功,然后才能坚硬,世间万物谁也比不了。
吕洞宾生活阅历丰富,经历了从“取土”、“制坯”到“烧窑”的整个过程,看到火砖从“柔软的泥土”,到“稍微成型的坯”,经过“烧窑”,最后变成“坚硬不比的砖”的整个过程。从“柔软”,到“坚硬”,是经历了“水火”的锻造才成功的。
人何尚不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成功,也必须要经过“水火”的锻造。须坚信,“凡水火,尚成功”!
总结一下,白师祖擅长“山水诗”,详见《南宗师祖白玉蟾笔下六个春天的闪亮面孔,写尽春天的所有美好》,他一草一木都写得非常好,但更偏俗一些,就像王维一样,虽然王诗里带有禅机,但很淡,总体来说偏俗。而吕师祖则没有那么俗,更偏道一些,他的诗里充满了生活情趣,但往往会溶于道教的道理,启迪人们的哲思。
- 上一篇:咏梅古诗词名句(王冕的十首咏梅诗词)
- 下一篇:2021年大暑说说(清凉时刻)